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瞬间(1180):清华曹禺先生《雷雨》创作地

(2016-12-04 17:27:37)
标签:

曹禺先生

雷雨

清华大学图书馆

《雷雨》创作地

美好的事情

分类: 北京瞬间故居纪念馆

北京瞬间:清华曹禺先生《雷雨》创作地

--相信美好的事情已经、正在和即将发生

 

2016124,星期四,北京市环保中心8:00更新的PM2.5352

没有风,雾霾不走。绝不能自己给自己加压力、添堵,这是常人不知不觉中常做的事。

保持好的心情。如重度雾霾中走过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礼堂、照澜院18号时(本文照片均摄于12月4日上午),想起曹禺先生。清华图书馆是《雷雨》创作地。中学时学过片段,以为是多有生活阅历的老者所写。第一次现场看话剧,是在首都剧场看北京人艺《雷雨》。

时光如烟(不是现在雾霾冒充烟),都是好的记忆。

 

清华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由新馆和老馆两部分组成,整个图书馆的建成共分三期工程进行,时间跨度长达75年。一期工程由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设计,19164月始建,19193月完工,建成的老馆东部是建校初期“四大建筑”中最先动工和建成者,当时的馆舍面积2114平方米。二期工程始于30年代初,在有“南杨北梁(梁思成)”之称的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主持下,建成了今老馆之中部和西部,馆舍面积扩建至7700平方米。三期工程(新馆)开始于九十年代初,19919月建成。目前清华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已经达到2.8万平方米

曹禺生于1910年,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3年,大学毕业前夕创作完成话剧《雷雨》,次年公开发表,引起强烈反响。《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创作地就是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

19847月,曹禺先生写有《“水木清华”与〈雷雨〉》:

我怀念清华大学的图书馆,时常在我怎样想都是一片糊涂帐的时候,感谢一位姓金的管理员允许我,进书库随意浏览看不尽的书籍和画册。我逐渐把人物的性格与语言的特有风味揣摩清楚。我感激水木清华这美妙无比大花园里的花花草草。在想到头痛欲裂的时候,我走出图书馆才觉出春风、杨柳、浅溪、白石、水波上浮荡的黄咀雏鸭,感到韶华青春,自由的气息迎面而来。奇怪,有时写得太舒畅了,又要跑出图书馆,爬上不远的土坡,在清凉的绿草上躺着,呆望着蓝天白云,一回头又张望暮霭中忽紫忽青忽而粉红的远山石塔,在迷雾中消失。我象个在比赛前的运动员,那样忙迫紧张,从清晨赶进图书馆,坐在杂志室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一直写到夜晚十时闭馆的时刻,才怏怏走出。夏风吹拂柳条刷刷地抚摸着我的脸,酷暑的蝉声聒噪个不停,我一点觉不出。人像是沉浸在《雷雨》里。我奔到体育馆草地上的喷泉,喝足了玉泉山引来的泉水,我才知道我一天没有喝水。终于在暑期毕业以前写成了。我心中充满了劳作的幸福。我并不想发表。完成了五年的计划便是最大的奖励。我没有料到后来居然巴金同志读了,发表在1934年的《文学季刊》上。写《雷雨》这段历程是艰苦的,可也充分享受了创作的愉快。那时我二十三岁,现在七十四了。我十分想念当时许多同学,有不少已是当今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都是为祖国争光的学者。他们没有辜负清华大学的栽培与陶冶,没有浪费那么可爱的青春。我时常思慕这些鬓发苍白,为人类获得世界高度成就的同学们。我为母校——清华大学以及谆谆教育我们的师长们自豪。我们不愧是炎黄祖国的子孙。(198478.于上海)

图书馆最大的特点,是历经70多年三期建设,风格协调统一,没有相互抄袭,也没有标新立异。

北京瞬间(1180):清华曹禺先生《雷雨》创作地北京瞬间(1180):清华曹禺先生《雷雨》创作地北京瞬间(1180):清华曹禺先生《雷雨》创作地北京瞬间(1180):清华曹禺先生《雷雨》创作地

清华大学图书馆

北京瞬间(1180):清华曹禺先生《雷雨》创作地北京瞬间(1180):清华曹禺先生《雷雨》创作地北京瞬间(1180):清华曹禺先生《雷雨》创作地北京瞬间(1180):清华曹禺先生《雷雨》创作地北京瞬间(1180):清华曹禺先生《雷雨》创作地北京瞬间(1180):清华曹禺先生《雷雨》创作地

清华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大礼堂

大礼堂与老图书馆、西体育馆和科学馆并称四大建筑,是清华建校以来第一批大规模建筑。大礼堂始建于1917年,1920年落成。建成时是国内高校中最大的礼堂,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高44。大礼堂的建筑最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古罗马和古希腊艺术风格,罗马风格的穹隆主体,开敞的大跨结构,汉白玉的爱奥尼克柱式门廊,是清华的集会中心。大礼堂是清华“最有光荣历史的建筑物之一”。

当时清华大学有个不成文的传统,一、二、三年级学生都要演剧,由四年级的同学充当裁判,年年都照例进行。1931年,曹禺与同时考上清华大学的南开大学同学商量,大家建议曹禺排演在南开大学演出的《娜拉》。这一次,曹禺不仅扮演女主角娜拉,而且还担任导演。曹禺在《娜拉》中的精彩演出,使他迅速成为清华的名人。后来,清华的同学将钱钟书、曹禺、严毓衡戏称为清华“龙、虎、狗”三杰。曹禺后来又排演了高尔斯华绥的《罪》,因为排演这部剧,曹禺与郑秀相识、相恋。

大礼堂静静地矗立在草坪的一端,看树绿叶落,看一代一代的人从前面走过。这里,清华学堂、同方部、教学楼的建筑风格各不一样,包括写有“行胜于言”的日晷,但朴素协调。

北京瞬间(1180):清华曹禺先生《雷雨》创作地

北京瞬间(1180):清华曹禺先生《雷雨》创作地北京瞬间(1180):清华曹禺先生《雷雨》创作地北京瞬间(1180):清华曹禺先生《雷雨》创作地

清华大学礼堂

北京瞬间(1180):清华曹禺先生《雷雨》创作地北京瞬间(1180):清华曹禺先生《雷雨》创作地

清华大学礼堂前草坪

 

清华大学照澜院18

照澜院建成于1921年,先称南院,1934年以后称旧南院,1946年以后依朱自清建议改名照澜院。

1931年到1932年,照澜院18号曾经是清华大学的女生宿舍,曹禺热恋的郑秀就住在这里。1932年秋,清华大学扩招,招收的女生有28名之多,学校的女生宿舍有限,只好把其中的15人安排到照澜院18号,郑秀就在这15人中。这座小院本来很少有男性来打扰,曹禺追求郑秀的那些日子,他经常来这里找郑秀,于是在宿舍里就会更迭传来老妈子们的传唤声:“郑小姐,万先生找。”晚年的郑秀回忆:“他一宿一宿地守在女生宿舍外边不走,同学都说,你去看看,要不他会出毛病的,我就去见他了……那时追我,他一夜一夜地失眠,同学都帮他说好话。”

照澜院18号北门对着照澜院12号南门。查1931年左右,1、2号分别住着赵元任和陈寅恪。有一种说法,当年清华文科好,不仅是有四大导师等老师,还因培养有曹禺这样的学生。西门出门即可看见二校门。西门头上写着“照澜院十八号乙”,很有卡通气。

北京瞬间(1180):清华曹禺先生《雷雨》创作地北京瞬间(1180):清华曹禺先生《雷雨》创作地

照澜院18

北京瞬间(1180):清华曹禺先生《雷雨》创作地

北京瞬间(1180):清华曹禺先生《雷雨》创作地

照澜院18号(北门)

北京瞬间(1180):清华曹禺先生《雷雨》创作地北京瞬间(1180):清华曹禺先生《雷雨》创作地北京瞬间(1180):清华曹禺先生《雷雨》创作地

照澜院18号乙(西门)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已经、正在和即将发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