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1301):地安门西大街徐世襄故居

标签:
徐世襄地安门西大街徐世昌袁世凯历史 |
分类: 北京瞬间故居纪念馆 |
徐世襄故居位于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153号。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文物名称为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153号四合院。
地安门西大街153号在拓宽后大街北侧的高台之上。没有看见文物保护牌,大门外有铁栅栏,门上挂着电化教育馆的牌子,“电化教育”好像有点老派了。门口有一堆人在下棋。
西城区文化委网站资料: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地安门西大街153号为大型四合院,由五进四合院组成,厅堂宽绰,回廊曲折,典型四合院格局兼具民国建筑特有的装饰手法。民国时曾为军阀徐世襄宅邸。
北京市文物局网站资料:
原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建筑,由五进四合院组成,民国时曾为军阀徐世湘宅邸。广亮大门带八字影壁。第一进院保存有门房、倒座房等,其它几进院落均由正房、东西厢房等建筑组成,所有建筑都由穿廊、抄手游廊和回廊相连。院内保存有石雕多座,大都是圆明园的遗物。二、三进院建筑保存尚好。此院前半部格局保存基本完整,建筑较好,是研究北京四合院建筑的典型实例。
市文物局网站中“徐世湘”是否为“徐世襄”的笔误?徐世襄为徐世昌的堂弟。
大河网引2016年7月27日平原晚报《出生在卫辉》摘录:
一说(徐世昌出生在)河南新乡的卫辉市。见贺培新辑《徐世昌年谱》,“咸丰五年乙卯(1855年)。是年九月十三日辰时生于河南卫辉府城内曹营街寓室。时高祖母朱太夫人在堂,曾祖父母均逝世,祖父母得孙喜甚,有五代同堂之庆。高祖母名其曰增福,伯曾兰生公为命今名,字以卜五。有姊二岁,前年生。”若仅从年龄上看,贺培新与徐世昌是隔代人,直接交往的机会不会很多。但贺培新的祖父贺涛与徐世昌同为光绪十二年的进士,尤其是贺培新于上世纪40年代在北京生活期间居住在西城区厂桥铁匠营,租赁徐世襄的旧宅。徐世襄是徐世昌的堂弟(八弟),为五叔徐嘉霖之子。因此贺培新应具备为徐世昌作年谱时所需要采集各种资料的条件。
2008年中华网《内忧外患的挣扎:窃国大盗袁世凯最后的日子》摘录:
自云南起义后,袁世凯已“形神颇瘁”,有元旦入贺者见他“面目黧黑,且瘦削,至不可辨认”。袁世凯自取消帝制后,“夜间失眠”,“喜怒不定”,又患腰痛。至此,病情逐日加重,“失其自信勇断之力,仅存一形骸矣”。据5月中旬谒见他的禁卫军团长说:“仰望神气,大失常态,面带愁容矣。”袁世凯在这种情况下,口头上不得不一再表示“极愿早日退位”,实际仍借口须先“妥筹善后”,拖延时间,还是不肯放弃一点权力。多次传谕阮忠枢等人,所有紧要文件必须呈送亲阁。当他不能坐写字椅时,便在躺椅上躺着批阅公文。后来,“不能执笔,仍阅公事,口授阮忠枢、夏寿田二氏代行批答”,或由袁克定代阅,夏寿田代批。但这时他仍讳疾忌医,否认自己有病。周围的心腹爪牙对他的病也讳莫如深。某日,徐世昌推荐其弟徐世襄来给他治病,说“肝火太旺,神思太劳,宜休养”。他很不高兴,立即令徐世襄退出。
地安门西大街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