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934):寻访煤市街致美斋

标签:
煤市街致美斋梁实秋爆肚隔五十年尤不能忘 |
分类: 北京瞬间近当代 |
致美斋初创地为西城区大栅栏地区煤市街70号(东院)、67号(西院)。
1926年夏,在美国留学三年学成归来的梁实秋,出前门火车站后,将行李寄存在车站,就直奔致美斋,不勾芡粉、稍加芫荽梗、葱花的盐爆,勾大量芡粉、黏糊的油爆和清汤汆煮,以及完全本味的汤爆,都吃了个遍才回家。他说,在海外想吃的家乡菜,以爆肚为第一,而这次一口气吃了三种,是“生平快意之餐,隔五十年尤不能忘”。
2005年,文汇报有文章记载70号(东院)的破败,“幸亏我来得早了一些,要不真的看不到致美斋了。”
2015年,腾讯网有肖复兴《梁实秋的致美斋保不住了》(腾讯网注明原标题《重访致美斋》),记录70号(东院)彻底不在了,67号(西院)还在但很破旧。
我去煤市街专门找了致美斋旧址,不是因为曾在这里流连的历史人物,而是梁实秋率真的文章。
2016年7月,我去煤市街,东院肯定没有了,过88号,再过几个无门牌号房,再有门牌号就是32号了。
煤市街88号
煤市街32号
煤寺街西侧过了69号就是65号。没有67号了?第一次去没有找到。后来再去,发现69、65号之间有一夹缝,进去正是67号!在67号里,看见记载中的木楼梯。
煤市街69号
煤市街65号
煤寺街67号门前夹缝
煤寺街67号
煤寺街北边还有工地在施工。又一批老房子消失。
煤市街工地告示
煤市街
关注现在能关注的、看见的老房子,有时间拍一点图片作为资料。
2005年3月8日,文汇报《寻访致美斋》记载:
因为知道西边是致美斋最早开设的地方,由于生意越做越红火,后来才又买了东边的小楼,所以就先去了西边。西边是一条窄窄的小胡同,走一二十米长的距离,见一个破旧的木门,上面有两个门牌,都写着煤市街67号,一个歪斜着当啷着。进门往北一拐,是一个院子,一座坐北朝南的U字形木楼,想必就是致美斋了。原来院子里有一个六平方米的长方形木鱼盆,养着活鱼,客人指鱼为菜,当场摔死,以示决不更换,旧京城把这叫做“仪注”。楼上应该有光绪年间的书法家王序书写的“致美楼”三个字,最早有22个雅座。如今院落和小楼都破败凋敝,我走上摇摇晃晃的木楼梯,楼上的房门几乎都上着锁,没有什么人在住了,都在等着拆迁。四周杂物堆积,树叶萧索,只有房檐依旧,还能够依稀看到当年的情景。站在楼上,安静得像是时光倒流一般,恍惚回到了致美斋最鼎盛的时候。
北京市旅游委北京旅游网站介绍:
北京致美斋饭庄,始创于明末清初,于嘉庆13年(1808)在前门外煤市街建店。致美斋有传统菜肴数百种,名菜首推“四做鱼”又称“四吃鱼”,既一鱼做成四味菜肴,红烧头尾、糖醋瓦块鱼、酱汁中段、糟溜鱼片这四味鱼馔,色香味个不同,被誉为看家菜。其它名肴有糟溜三白、五柳鱼、琵琶大虾、清炒虾仁、烩两鸡丝、游龙戏凤、拔丝西瓜等均有独到之处。致美斋的面点尤为出色,特别是雪花龙须面、烩杠头、萝卜丝饼、银丝卷等都为大众所称道。
有关报道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