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647):柏树胡同辜鸿铭故居的位置

标签:
辜鸿铭辜鸿铭故居柏树胡同王府井旅馆晋安寄庐 |
分类: 北京瞬间故居纪念馆 |
辜鸿铭故居位于东城区柏树胡同26号。
胡同东、西口的介绍牌写到:26号曾是著名学者辜鸿铭寓所,现为王府井宾馆。
和寻访梁漱溟、李渔故居一样,想找的,是一种感觉。故居没有了,至少我们目前还能隐约看到辜鸿铭走出房门看到的景色。如同《洛阳珈蓝记》记载还能寻找到模糊的三国人物故居一样。
我们比后人幸运的,是还能隐约看见有人写关于他们“故居”的报道。
部分辜鸿铭故居介绍截图
柏树胡同已经几乎看不出胡同的样子,两边不少老式住宅楼。只有胡同西头的王府井天主堂(最近一次建设时间是1904年),应是辜鸿铭散步时见过的建筑。
走了两个来回,也没有找到王府井旅馆,以及26号的门牌。双号在胡同南,30号是一个小饭馆,东边紧挨着的就是24号,一个大的居住小区。想来想去,可能是王府井旅馆也被拆了。
柏树胡同30号
柏树胡同24号
柏树胡同
柏树胡同西头南侧王府井天主堂
柏树胡同东头
柏树胡同
柏树胡同介绍牌
新华网引北京晚报的资料摘录:
柏树胡同26号,旧时的门牌是椿树胡同30号。据房屋档案记载,该院在胡同西段南侧凹进去的小夹道内,占地面积为130余平方米;街门面西,是一个随墙“小门楼”;院内的三间北房是起脊瓦房,一间南房是灰顶平台,建筑面积共计60平方米。20世纪80年代,柏树胡同26号与相邻的院落一起被征用,改建成王府井旅馆。
当年,这个不起眼的小院却有一个雅号,曰“晋安寄庐”,顾名思义,“晋安寄庐”的主人自然是一位隐居在陋室中却以彰显道德为己任的君子。这位君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辜鸿铭,世人称其为“怪人”。张中行先生在通县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开始留意有关辜鸿铭的材料。他说:“道听途说的不少,靠得住的有以下两种:一是他自己说他是东西南北之人,因为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另一是特别受到外国人的尊重,有‘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辜鸿铭(1856—1928),著名学者,名汤生,自号慵人、汉滨读易者,福建同安(今属厦门)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其父是当地华侨,据说其母是西洋人,所以,高鼻梁、深眼窝、黄头发成为辜鸿铭的相貌特征。辜鸿铭十岁左右便去了英国,先后在英国、法国、德国读书,其后还去过意大利、奥地利等国,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多种文字,尤其对于英文,写成文章连英国人也大加赞叹,认为有维多利亚时代的味儿,可与英国的文章大家比肩。二十几岁回国后,遇到了中国第一部较全面系统的古汉语语法专著《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为东方文化所折服,于是改造中国旧籍,推崇儒家学说,作有《读易堂文集》,译有《痴汉骑马歌》;又将《论语》、《中庸》等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另外,还撰有《春秋大义》。辜鸿铭学贯中西。当年,辜鸿铭在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六国饭店用英语讲演《春秋大义》,不但要售票,而且票价要高于“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梅兰芳的戏票价格为一元二角,而辜鸿铭的讲演票则开价两元,却还很叫座。足见他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