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瞬间(306):明成祖朱棣和祾恩殿

(2016-03-07 07:05:20)
标签:

明成祖朱棣

祾恩殿

明长陵

天寿山

十三陵

分类: 北京瞬间北京史

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尤其祾恩殿规格高,气势很大。

去长陵时,正好遇见仿古表演,拍了几张图片。

北京瞬间(306):明成祖朱棣和祾恩殿
北京瞬间(306):明成祖朱棣和祾恩殿

祭祀活动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生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明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七日封燕王,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就藩北平。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七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永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征漠北,十八日病逝于榆木川,谥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十二月十九日葬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成祖

十三陵管理处网站介绍:

长陵的陵宫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

北京瞬间(306):明成祖朱棣和祾恩殿

长陵平面图及介绍

第一进院落,前设陵门一座。

其制为单檐歇山顶的宫门式建筑,面阔显五间,檐下额枋、飞子、檐椽及单昂三踩式斗拱均系琉璃构件;其下辟有三个红券门。陵门之前建有月台,左右建有随墙式角门(已拆除并封塞)。院内,明朝时建有神厨(居左)、神库(居右)各五间,神厨之前建有碑亭一座。神厨、神库均毁于清代中期,碑亭则保存至今。

第二进院落,前面设殿门一座,名为祾恩门。

据《太常续考》等文献记载,天寿山诸陵陵殿名为祾恩殿,殿门名之为祾恩门,始于嘉靖十七年(1538),是世宗朱厚熜亲易佳名。其中,字取祭而受福之意,字取罔极之恩意,长陵棱恩门,为单檐歇山顶形制,面阔五间(通阔31.44),进深二间(通深14.37),正脊顶部距地面高14.57米。檐下斗拱为单翘重昂七踩式,其平身科斗拱耍头的后尾作斜起的杆状,与宋清做法俱不相同。

北京瞬间(306):明成祖朱棣和祾恩殿

祾恩门

院内,北面正中位置建有高大巍峨的祾恩殿。这座大殿在明清两代,是用于供奉帝后神牌(牌位)和举行上陵祭祀活动的地方。

北京瞬间(306):明成祖朱棣和祾恩殿
北京瞬间(306):明成祖朱棣和祾恩殿
北京瞬间(306):明成祖朱棣和祾恩殿
北京瞬间(306):明成祖朱棣和祾恩殿

祾恩殿

北京瞬间(306):明成祖朱棣和祾恩殿

祾恩殿内展出文物

长陵的这座祾恩殿,是明代帝陵中唯一保存至今的陵殿,堪称是我国古代木构建筑中的珍贵遗物,其珍贵之处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一是规模大,等级高。此殿制仿明代皇宫金銮殿(明代又称奉天殿、皇极殿)修建,面阔9(66.56),进深5(29.12),柱网总面积达1938平方米,是国内罕见的大型殿宇之一。殿顶为古建中等级最高的重檐庑殿式,覆以黄色琉璃瓦饰。正脊至台基地面高25.1米。上檐饰重翘重昂九踩斗拱,下檐饰单翘重昂七踩鎏金斗拱。六排柱前后廊式的柱网排列方式规整大方。殿内金砖铺地,殿下有3层汉白玉石栏杆围绕的须弥座式台基和一层小台基,总高3.215米。台基前出三层月台。每层月台前各设三出踏跺,古称三出陛。其中,中间一出踏跺的御路石雕由上、中、下三块组成:最下面的一块与祾恩门图案相同,上面的两块分别雕刻二龙戏珠图案。台基上三层汉白玉石栏杆形制也与祾恩门相同。此外,月台两侧还设有祭陵时供执事人员上下的旁出踏跺。台基之后也设有三出踏跺,其形制同月台前踏跺。

二是用材考究,此殿梁、柱、枋、檩、鎏金斗拱等大小木构件,均为名贵的优质楠木加工而成。各构件在殿内部分(除天花外)无油漆彩画,显得质朴无华。支撑殿宇的60根楠木大柱,用材粗壮,是世上不可多得的奇材佳木。特别是林立殿内的32根重檐金柱,高12.58米,底径均在一米上下。其中,明间中间的4根金柱最为粗壮。左一缝前金柱底径达1.124米,两人合抱,不能交手。文献记载,天寿山各陵及北京宫殿所用楠木,采自四川、湖广一带的深山密林之中。那里人迹不到,毒蛇鸷兽出人山中,蜘蛛大如车轮,垂丝如幻絙,罥虎豹食之。采者以天子之命,谕祭山神,纵火焚林,然后敢入。伐倒的楠木,也往往是一木初卧,千夫难移,明万历年间,四川一带有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谚语。清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四十六记明代运图,自蜀运木有山川险恶跋踄艰危蛇虎纵横采运困顿飞桥度险悬木吊崖天车越涧巨浸飘流等险恶经历。而结筏水运时,每筏运木604根要用竹4405根,此外,还配有运夫四十人,自蜀至京,不下万里,其运送周期通常都在三年左右。由此可知,明朝时采伐楠木确实十分艰难。而一木至京,费银竟达万两。

三是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我国的古建技术,宋代有《营造法式》,清代有《工部工程做法则例》,都是官修的建筑工程用书。但处于宋、清两代之间的元、明两代却都没有官修建筑用读书。因此,元明二代遗留下来的古建,就成为建筑史学界研究元明两代建筑法式、特点的基本素材。特别是像长陵祾恩殿这样的高等级的明代官式建筑,更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这座大殿从结构上看,属叠梁式构架体系,不推山。宋元时期的叉手、托脚等构件已不采用,宋元时期的襻间斗拱也按照檩、垫、彷的组合方式由垫板代替。整体结构更趋简化,节点更趋牢固。由于梁的外端做成巨大的耍头伸出斗失之外,柱头科斗拱的机能发生了变化。但如果挑檐檩因受力向下弯曲,平身科斗拱仍能起到悬挑的作用。平身科斗拱的形制采用了宋元两代都没有的落金式鎏金斗拱。斗拱后尾部分均呈30°角斜向上伸,真假昂并用。

祾恩殿的左右两翼,明朝时曾建有左右配殿(又作廊庑”)各十五间,清代中叶毁坏并拆除。配殿之前各建有神帛炉一座,至今保存完好。其制均由黄、绿琉璃件组装而成,小巧玲珑。炉顶为单檐歇山式,炉身正面为四扇假棱花槅扇,正中辟券门,门内为小室,用于焚烧祭祀所用的神吊和祝版。

第三进院落,前设红券门制如陵门,为陵寝第三重门。

北京瞬间(306):明成祖朱棣和祾恩殿
北京瞬间(306):明成祖朱棣和祾恩殿

古树

陵园的宝城建筑构成了后圆部分。其前部与第三进院落相接,形成一个整体。

宝城,明代文献中又作宝山城,因城内覆盖玄宫(墓室)的封土称为宝山而得名。从外观上看,它就像一个封闭的圆形城堡,城高7.3米,外侧雉堞(垛口)林立,内侧置宇墙,中为马道,宽1.9米。宝城周长约2华里。宝城之内是埋葬帝后的玄宫(墓室)建筑,上面堆满封土,中央部分隆起,像一座小山陵,故称宝山。我国古代的陵冢,秦、汉以来,多作覆斗形状,其周围的陵墙平面也作方形,而明朝的帝陵,自南京孝陵始,则创制为圆形的陵冢,外护以圆形宝城墙的制度。

这座明楼,明朝及清初时曾是前、后、左、右四面对称设置红券门,不仅楼体外檐斗拱系木结构,内部也都是木质的梁架结构,因此《帝陵图说》有栋梁楠梗的记载。但因多年失修,到了清朝中期,明十三陵的明楼凡搁架木植者皆糟朽坍卸,所以,乾隆五十年(1785)修缮各陵明楼时,管工的大臣们特向乾隆皇帝上奏说:今若就其形势仍用木植修换,恐难持久,并提出各陵明楼的修复,应按照永定二陵明楼的起券方式,一律改发石券。长陵明楼在该次修缮中,因此改变了结构。首先,明楼内砌起了石券顶,楼顶因此变成了砖砌的实心顶结构,其次,左右两个红券门亦用砖封死,故此,现在前后券门通畅如故。而明楼的外观则形制基本如旧其中,上下檐四面均各显三间,上檐饰单翘重昂七踩斗拱,下檐饰重昂五踩斗拱,斗拱后尾均砌于砖体内。明楼的上下两檐之间,在南面一侧有华带式木榜额,书长陵两金字,亦仍如明朝旧制。楼内正中立有圣号碑。碑制为龙首方趺,篆额大明,下刻成祖文皇帝之陵七个径尺楷书大字。其中,成祖,是朱棣的庙号;是朱棣的谥号(寓意经纬天地”),文字旧时泥金,碑身用朱漆阑画云气,故又有朱石碑的俗称。

北京瞬间(306):明成祖朱棣和祾恩殿
北京瞬间(306):明成祖朱棣和祾恩殿
北京瞬间(306):明成祖朱棣和祾恩殿

成祖文皇帝之陵圣号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