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1):罗马尼亚珍宝(一)

标签:
罗马尼亚珍宝罗马尼亚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国家博物馆石器时代 |
分类: 芝加哥印象和看世界 |
罗马尼亚文化部、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主办,罗马尼亚国家历史博物馆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承办的“罗马尼亚珍宝”展于2016年1-5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罗马尼亚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欧内斯特·奥博兰得·德尔诺维扬努和罗马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馆长鲁克桑德拉·特奥多列斯库致辞:
为筹划“罗马尼亚珍宝”展,我们从罗马尼亚31家博物馆甄选出445件(套)展品,这并非一件易事。我们坚信,中国观众及学者一定能够通过本展览了解到极具创造力和多样性的罗马尼亚文化遗产。“罗马尼亚珍宝”展汇集了展现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公元18至19世纪的交替时期,近三千年来罗马尼亚地域内人类进化及文明演进的文物精华。我们意图在展览中尽可能多地体现所有罗马尼亚历史区域以及与罗马尼亚人民共同居住在这片大陆上的少数民族(如匈牙利人及日耳曼人)的文化遗产。观众在展览中将会欣赏到来自新石器时代、青铜和铁器时代、盖塔-达契亚和罗马文明—预示着罗马尼亚人即将登上在历史舞台、以及中世纪和前现代罗马尼亚文明时期无与伦比的精美展品。其中很多展品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绚丽瑰宝的杰出代表。
整理参观的资料,这是了解一个不熟悉民族的机会。
按照国家博物馆,将展览分为五个部分,并录网站文字介绍:
5-1、石器时代罗马尼亚早期人类与生活
石器时代可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据考古发现,在约6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就开始在喀尔巴阡山—多瑙河一带生息繁衍。在约3.5万年至3万年前,罗马尼亚从旧石器时代中期过渡到晚期,摩尔多瓦与多布罗加均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遗存。
从公元前6500年左右开始,在3000多年的时间内,多瑙河下游和喀尔巴阡山脉周围的一些新石器文化相继出现,历经繁盛与衰落。这一时期,人类开始定居,种植植物,驯化动物,发展手工艺,制作陶器和金属品。大量的考古发现证明,新石器时代的罗马尼亚社会和宗教生活也变得成熟而复杂,尤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些地区已形成了具有显著等级特征的社会,一些大型史前城市和定居点得以建立,金、铜冶炼业也得到发展。
四联带盖陶碗
铜石并用时代古梅尼察文化(公元前4500—前3950年)
克勒拉希县玛拉斯蒂热亚乡苏尔达那村出土
奥尔泰尼察市古梅尼察文明博物馆
四联带盖陶碗,由四个大小相同的小陶碗通过小管道两两相连而成。此四联带盖陶碗造型设计精巧,新颖别致。除其中一只小陶碗的盖缺失外,其余三个圆锥形盖均为原配。
“思想者”“坐着的女人”塑像
新石器时代哈曼吉亚文化(公元前5000—前4600年)
康斯坦察县切尔纳沃德镇墓地出土
罗马尼亚国家历史博物馆
1956年,考古人员在切尔纳沃德镇附近的墓地发掘出土了两尊著名的黏土雕像,分别被命名为“思想者”和“坐着的女人”。有研究者认为,这两件雕像应该是墓主人陪葬品中的一部分,很可能代表的是一对夫妻的形象。
“思想者”双腿弯曲着坐在一个较矮的坐具上,双手托着下巴,肘部搁在双膝上,好像正陷入沉思之中。单就艺术特点来讲,“思想者”是新石器时代艺术独一无二的代表作。
附一些国家博物馆网站上没有单独介绍的这一时期的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