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瞬间(221):读《洛阳伽蓝记校释》有感

(2016-02-17 07:47:56)
标签:

洛阳伽蓝记

校释

杨衒之

周祖谟

敬畏

分类: 北京瞬间思考

在西山八大处,看一伽蓝殿。想起有空时翻看的《洛阳伽蓝记校释》(北魏杨衒之撰,周祖谟校释,中华书局2013年第1版)。

北京瞬间(221):读《洛阳伽蓝记校释》有感北京瞬间(221):读《洛阳伽蓝记校释》有感北京瞬间(221):读《洛阳伽蓝记校释》有感

西山八大处大悲寺伽蓝殿

《洛阳伽蓝记》是记述北魏洛阳佛寺的著作,杨衒之撰,成书于东魏武定五年(547年)。伽蓝即梵语“僧伽蓝摩”之略称,意为众园或僧院,佛寺之统称。杨衒之,生卒不详,北平人,博学多才,以文章传家,与佛界人士多往还,亲睹洛阳佛寺兴衰,感慨系之,乃撰此记。

《洛阳伽蓝记》共五卷,分为洛阳的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记述佛寺七十馀处。其体例是以北魏佛教的盛衰为线索,以洛阳城的几十座寺庙为纲领,以寺庙为纲维,先写立寺人、地理方位及建筑风格,再写相关人物、史事、传说、逸闻等,在对诸多佛寺形制规模的描摹和始末兴废的勾勒中,反映了广阔的政治经济背景和社会风俗人情,如皇室诸王的奢侈贪婪,南北朝间的交往,北魏全盛时期洛阳手工业、商业的繁盛,民间艺人的卓越技艺和演出盛况等。

其中,永宁寺塔等段落我读过多次。很羡慕杨衒之还能看见或“直接”听闻一点点三国故物。

周祖谟(1914-1995年)先生介绍,《洛阳伽蓝记》明刻本主要有三种:如隐堂本、吴琯所刻古今逸史本、毛氏汲古阁所刻津逮秘书本。清代有四种:乾隆间王谟辑校之汉魏丛书本、嘉庆间张海鹏所刊学津讨原本、嘉庆吴自忠真意堂丛书活字本、道光吴若准洛阳伽蓝记集证本。综是而言,伽蓝记之传本虽多,惟如隐堂本及古今逸史本为古。故二者殆为后日一切刻本之祖本也。

读《洛阳伽蓝记校释》几点感想:

一、《洛阳伽蓝记》是一篇巨著。

人、事繁复,却记述得有条有理,张弛有度。既有史料价值,又是散文精品。可惜历史上这样的书太少了!

常想杨衒之漫步在洛阳街头,写下以下文字的感觉: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於荒阶,山鸟巢於庭树。游儿牧竖,踯躅於九逵;农夫耕老,蓺黍於双阙。《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京城内外,凡有一千馀寺,今日寥廓,钟声罕闻。

很庆幸杨衒之能恐後世无传,故撰斯记。

二、看《洛阳伽蓝记》的校释是一种享受。

如同看陈寿《三国志》时看裴松之注一样,最高的境界是融于一体。看介绍,是周先生将正文、子注分开,凡此等等。我们需要周祖谟(1914-1995年)先生这样有深厚功底、能静下心来的学者。

三、对文献要有敬畏。

比如,2013年《洛阳伽蓝记校释》出版时,周先生已故去10多年。书前面的图片能否换些更高清的,而不是拘泥于周先生当年的成果?

再如,周先生的手绘图能否更大一些?

这些变化应该是出于在尊重基础上的敬畏。不变似是尊敬,也似有懈怠的成分。

在索引部分,标注的页码和实际页码不少不一致,可能未仔细核对,似不应该。

北京瞬间(221):读《洛阳伽蓝记校释》有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