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220):八大处之大悲寺

标签:
大悲寺十八罗汉刘元八大处文化 |
分类: 北京瞬间西山和校园 |
在大悲殿,看到传为元代雕塑家刘元作品的十八罗汉。
殿内不让拍照,把记忆留在脑海中。
大悲寺是八大处的第四处寺院,原名隐寂寺。创建于宋辽时代,距今九百余年。山门南向。
山门殿殿脊正中装饰“百鸟朝凤”砖雕图案。正檐下嵌有一方汉白玉寺额,上面镌着“敕建大悲寺”五个大字,是康熙御笔。寺额下是汉白玉券门,自下而上对称浮雕白象、雄狮、腾龙、翔羊;门楣正中雕饰着三尊神像,正中一尊人面鸟喙,是佛经中大鹏金翅鸟的应化形象。山门殿内居中是“大肚弥勒佛”坐像,四大天王分列左右。五尊神像都是近年的新作。
大悲寺山门殿
过山门北上,可见阶旁两池翠竹,黄皮绿叶,婆娑有声,十分可人。传为明代所植,原产于江南。
竹
二重殿宇是大雄宝殿。殿内居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十八罗汉分列于两厢。大雄宝殿中的十八罗汉均端坐于云石之上,悉心谛听释迦牟尼讲经说法。资料介绍说,罗汉像的胎体是用檀香木粉掺和细砂精制而成,七百余年后的今天,仍飘散着沁人心脾的檀香。
大悲寺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后面是大悲殿。此殿建于明嘉靖廿九年,面阔五间,檐下悬“悲源海”额匾。抱柱联为“不动道场东方成坵墟;琉璃世界西向现弥陀。”额联题字皆是当代书家的手笔。殿中供奉一尊观音大士的彩雕坐像。
最后一层殿宇是药师佛殿,这座殿堂是近两年刚刚恢复的,结构布局和油漆彩画仍采取清代官式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