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瞬间(88):在皇宫看皇帝间惺惺相惜

(2015-12-29 18:04:20)
标签:

李公麟

临韦偃牧放图卷

朱元璋

乾隆

惺惺相惜

分类: 北京瞬间思考

在故宫石渠宝笈特展重回石渠部分,看宋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卷》。地点在武英殿西配殿焕章殿

北京瞬间(88):在皇宫看皇帝间惺惺相惜

宋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卷》展出情况

(图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北京瞬间(88):在皇宫看皇帝间惺惺相惜

宋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卷》展出情况

右侧是《临韦偃牧放图卷》,左侧是《五牛图卷》

(图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很多后人摹的作品,没有留下后人名字,如以顾恺之、王羲之名义的作品。李公麟大大方方在画中写明:“李公麟奉敕摹韦偃牧放图”,既宣传了韦偃老前辈,也自信自己作品能够独立传世,用今天的话说,应该点赞!

北京瞬间(88):在皇宫看皇帝间惺惺相惜

《临韦偃牧放图卷》卷首李公麟手迹

(图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这幅作品最吸引我的,不是唐、宋画家间有知音之感,而是卷末题跋处明、清皇帝间惺惺相惜。

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1398年):朕起布衣十有九年,方今统一天下。当群雄鼎沸中原,命大将军率诸将军东荡西除,其间跨河越山飞擒贼侯,摧坚敌,破雄阵,每思历代创业之君,未尝不赖马之功。然虽有良骑,无智勇之将,又何用也?今天下定,岂不居安虑危,思多得马,牧于野郊,有益于后世子孙,使有防边御患备虑间。洪武三年(注:1370年)二月二十三日坐于板房中,忽见羽林将军叶昇携一卷诣前展开,见李伯时所画群马图,霭然有紫塞之景。於戏,目前尽获唐良骥,岂问胸中千亩机。

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向于卷中见明高帝墨迹,英气飒飒,迸露豪楮,恍睹其仪表。

北京瞬间(88):在皇宫看皇帝间惺惺相惜
北京瞬间(88):在皇宫看皇帝间惺惺相惜

宋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卷》

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题跋

(图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有人分析,弘历题跋有嘲讽朱元璋容貌之意,我不这样看。康熙曾写下“治隆唐宋”评价朱元璋;弘历六次南巡,每次都到明孝陵。一种平视的尊重,如曹孟德评价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惺惺相惜。

北京瞬间(88):在皇宫看皇帝间惺惺相惜
北京瞬间(88):在皇宫看皇帝间惺惺相惜
北京瞬间(88):在皇宫看皇帝间惺惺相惜
北京瞬间(88):在皇宫看皇帝间惺惺相惜
北京瞬间(88):在皇宫看皇帝间惺惺相惜
北京瞬间(88):在皇宫看皇帝间惺惺相惜
北京瞬间(88):在皇宫看皇帝间惺惺相惜
北京瞬间(88):在皇宫看皇帝间惺惺相惜

宋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卷》

(图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北京瞬间(88):在皇宫看皇帝间惺惺相惜
北京瞬间(88):在皇宫看皇帝间惺惺相惜
北京瞬间(88):在皇宫看皇帝间惺惺相惜
北京瞬间(88):在皇宫看皇帝间惺惺相惜
北京瞬间(88):在皇宫看皇帝间惺惺相惜
北京瞬间(88):在皇宫看皇帝间惺惺相惜
北京瞬间(88):在皇宫看皇帝间惺惺相惜
北京瞬间(88):在皇宫看皇帝间惺惺相惜
北京瞬间(88):在皇宫看皇帝间惺惺相惜
北京瞬间(88):在皇宫看皇帝间惺惺相惜

宋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卷》局部

(图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宋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卷

绢本 设色

纵四六·二厘米 横四二九·八厘米

《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贮宁寿宫 八玺全

李公麟(一〇四九 — 一一〇六),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城(今属安徽省)人。北宋著名画家。神宗熙宁年间进士,官至朝奉郎。好古博学,喜藏钟鼎古器及书画。擅画人物、佛道像,尤精鞍马,更以白描画法独步当世,被评者推为宋画第一。

此画为李公麟传世杰作,是一幅临摹唐朝画家韦偃的作品。全图共画了人一百四十余口、马一千二百多匹,可谓洋洋大观、气势恢宏。整个画面的构图,前半部拥塞、紧张,后半部疏散、松弛,富于节奏感。画中的马匹和人物均用墨线勾勒,线条挺拔有力,色泽较浓重,坡石墨色稍淡,主次分明。

此卷尾纸有朱元璋题跋,曾经北宋内府,南宋内府,明代内府,清孙承泽、梁清标、乾隆内府、嘉庆内府收藏,民国时出宫,被转移到长春伪满皇宫小白楼。伪满政权垮台后,经东北博物馆(今辽宁省博物馆)收入,后调拨回故宫博物院。

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阮元《石渠随笔》著录(张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