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74):五代周文矩文苑图卷

标签:
周文矩五代文苑图卷石渠宝笈北京瞬间 |
分类: 北京瞬间汉唐宋书画 |
在故宫石渠宝笈特展看五代周文矩《文苑图卷》。特展上有两幅周文矩作品,似乎这一幅为周文矩手绘的概率更大一些。
喜欢周文矩作品中淡定从容的味道。
《文苑图卷》是石渠宝笈一期展品,在展出顺序中排在第三位,一进武英殿就可以看到。排在前两位的也大名鼎鼎:《伯远帖》、《游春图卷》。
(图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五代周文矩文苑图卷
(图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五代,周文矩,文苑图卷
绢本 设色
纵三七· 四厘米 横五八·五厘米
《石渠宝笈》初编著录,贮重华宫.钤五玺
周文矩(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十世纪),句容(今属江苏)人,南唐画院翰林待诏。中主李璟时,他便以擅绘人物、车马、界画楼台以及宫廷贵族生活题材画而知名。喜以瘦挺颤掣的笔法入画,以别具特色的画风称誉画坛。
全幅构图简约,表现唐代文人雅集活动的真实情景。图中人物的衣纹勾线瘦挺颤掣,曲转顿挫,富于动感,准确地勾勒出人物的各种形体变化,体现了画家在人物画创作上以线塑形的深厚功底。
本幅无作者款印,画面有宋徽宗题“韩滉文苑图,丁亥(一一〇七)御扎,天下一人”,因此一直被认为是韩滉之作。
后据专家考证,此图实际是五代画家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卷的后半部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有此图摹本)。画面内容表现的是唐玄宗时著名诗人王昌龄在任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期间,于县衙门旁建琉璃堂以诗会友的场面。
明詹景凤《玄览编》著录。
《石渠宝笈》中著录此图为《历代名绘册》中第一开,现装裱形式改作手卷。(李湜)
故宫博物院网站:
《文苑图》卷,五代,周文矩作,绢本,设色,纵37.4cm,横58.5cm。
本幅无作者款印,根据图左宋徽宗“瘦金体”题字:“韓滉文苑圖,丁亥禦劄”,下书“天下一人”押,遂定为唐代韩滉作。
然从时代风格看,少唐画气息,最明显的是衣纹线条颤动曲折,极似五代周文矩所创的“战笔描”。另外人物头戴的“工脚上翘”的幞头形式,亦至五代才出现。同时,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有一本周文矩的《琉璃堂人物图》卷,后半段画面与此图完全一样,故可肯定《文苑图》作者是周文矩,所画内容为琉璃堂人物故事。
至于两图孰为原本?抑或均属摹本?据考,美国的《琉璃堂人物图》卷水平较差,人物面相稍欠神采,衣纹用笔颇见柔弱,且图首宋徽宗题“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圖,神品上妙也”和下钤“ 內府圖書之印”均伪,故此图当为宋以后摹本。而《文苑图》人物神采奕奕,笔墨功力深厚,本幅右下角又有南唐墨钤“集賢院禦畫印”,证明此图不会晚于五代,极可能即周文矩原迹,惟前半段已佚,也许周文矩又重临了后半段,亦不排除为同时高手临仿本。总之《文苑图》属五代真迹名品,殊无疑义。
作品所绘琉璃堂人物故事,据考即唐玄宗时著名诗人王昌龄任江宁县丞期间,在县衙旁琉璃堂与朋友宴集的故事,与会者可能有其诗友岑参兄弟、刘眘虚等人。《文苑图》绘四位文士围绕松树思索诗句,有倚壘石持笔觅句者,有靠松干构思者,有两人并坐展卷推敲改诗者,情态各异,形神俱备。所缺前半段从《琉璃堂人物图》中可以看到,是画四人围坐议论,其中有一位僧人,还有侍奉的童仆。从全卷场面可领略当时宴集之盛况。此图画法与《琉璃堂人物图》及周文矩另一幅《重屏会棋圈》卷(宋摹本)相比较,风格相似,都呈周氏典型面貌,但水平却有高下之分。本图人物衣纹所运“战笔描”细劲有力,曲折中见流畅,圆润中具轻重,树石勾染细致,富层次和立面感,人物情态尤富神采,个性各异。作为五代一幅真迹,确反映了该时代所达到的水平。
此图见于《石渠宝笈·初编》和明·詹景凤《玄览编》著录,可能曾入南唐后主李煜《阁中集》,后又入北宋徽宗《宣和睿览集》。
撰稿人:单国强
2009年12月。
五代周文矩文苑图卷局部
(图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