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2015-12-21 18:42:01)
标签:

北京瞬间

洛神赋

顾恺之

曹植

石渠宝笈

分类: 北京瞬间汉唐宋书画

参观故宫石渠宝笈特展一期,众人争睹武英殿《清明上河图》,只好转身去延禧宫展区碰碰运气。没有想到:这里外观很简陋;展室不用排队,空空荡荡;有以前在书中见过的《洛神赋图》!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对室内展品形成强烈反差的延禧宫展区门外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洛神赋图卷(宋摹)展厅场景

(图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就我读过的史料看,顾恺之是一个概念,早期隐约见于刘义庆的寥寥几笔。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他”写过什么论述,有过什么书画作品。南北朝末概念初步稳固,到唐朝就成了著名的“顾恺之”。

查询故宫网站,藏品栏目、石渠宝笈特展栏目,介绍这幅作品侧重点不同。

前者似乎要平实、确切一些:此图不书《洛神赋》文,亦无名款,从画法、绢、色等方面研究,当为宋人摹本,但画风仍存六朝遗韵,其原本传为顾恺之所作。

后者可能是从石渠宝笈著录的角度标注: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前者还写明卷后有元赵孟頫行书《洛神赋》、李衎、虞集、明沈度、吴宽诗跋均伪,后者未对此表态。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故宫网站藏品栏目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故宫网站石渠宝笈特展栏目

尽管如此,我觉得这幅画是教科书印象级作品,又和三国有关。选一些石渠宝笈特展网站的图片附在后面,作为躲开喧闹《清明上河图》、安静欣赏《洛神赋图》的纪念。

看两幅画的人的数量比较平均的时候,就是大概率心态比较成熟的时候。

怀念2015年的石渠宝笈特展,让普通观众有机会看到很多名画。希望以后有时间,可以认真研究一下“顾恺之”。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北京瞬间(67):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来源: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故宫网站藏品栏目介绍:

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

《洛神赋图》卷,晋,顾恺之(宋摹),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

此图是根据三国(220--265)魏人曹植所写《洛神赋》而创作的故事画。画面开首描绘曹植在洛水河边与洛水女神瞬间相逢的情景,曹植步履趋前,远望龙鸿飞舞,一位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云髻峨峨,修眉联娟的洛水女神飘飘而来,而又时隐时现,忽往忽来。后段画洛神驾六龙云车离去,玉鸾、文鱼、鲸鯢等相伴左右,洛神回首张望,依依不舍,一种无奈离析之情显现画面。

此图分段描绘赋的内容,构图连贯,主要人物随着赋意,反复出现。设色浓艳,画法古拙,山石树木钩填无皴,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系初唐以前画风。引首有清高宗弘历行书妙入毫巔。卷后有元赵孟頫行书《洛神赋》、李衎、虞集、明沈度、吴宽诗跋均伪。又乾隆诗题。钤明昌禦府寶繪群玉中秘明昌禦鑒及清内府乾隆、嘉庆、宣统诸藏印。

此图不书《洛神赋》文,亦无名款,从画法、绢、色等方面研究,当为宋人摹本,但画风仍存六朝遗韵,其原本传为顾恺之所作。

《石渠宝笈·初编》、《石渠随笔》著录。撰稿人:许忠陵200912

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网站介绍:

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石渠宝笈》著录名称:晋顾恺之洛神图一卷绢本,设色,无年款纵二七·一厘米,横五七二·八厘米《石渠宝笈》初编著录,御书房贮藏。鉴藏宝玺:五玺全,石渠续鉴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多才艺,尤工丹青,唐张彦远将其画格定为上上品,并称其三绝:画绝、才绝、痴绝。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称其:“除体精微,笔无妄下,但迹不逮意,声过其实。”唐以后画论多依张彦远所记。如元汤垕赞道:“顾恺之画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且形似,时或有失,细视之,六法兼备,有不可以语言文字形容者。”顾恺之有《论画》一篇,中有:“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提出“迁想妙得”的绘画方式。

本幅无款。姓名见于跋中。后幅赵孟頫行书《洛神赋》,款署“顾长康画,流传世间者落落如星凤矣,今日乃得见《洛神图》真迹,喜不自胜,谨以逸少法书陈思王赋于后,以志敬仰云。大徳三年子昂”。下钤“松雪斋图书印”“赵子昂氏”“赵孟頫印”三印。

拖尾有李衎在跋中言其曾入《宣和书谱》,后经金章宗所藏。后又有虞集、沈度、吴宽等题。

前隔水有乾隆辛酉(一七四一)御题诗。钤“几暇临池”、“稽古右文之玺”。

引首乾隆御题“妙入毫颠”四大字。钤“乾隆宸翰”。又有御笔题签,下钤“神品”、“乾隆宸翰”。是幅除画迹甚为珍贵之外,画卷中乾隆己巳十四年(一七四九)、乙酉三十年(一七六五)、丙午五十一年(一七八六)乾隆的题识与乾隆内府大臣的题识再现了《石渠宝笈》这一书画著录巨著的编纂体例与其严谨的考据特点,并生动地勾勒出乾隆的艺术品位。乾隆十四年书:“此与三希堂王氏真迹皆足为《石渠宝笈》书画压卷。”十六年后又疑:“绢新于第二卷,此宋笺却旧。”以致在拖尾处挖补御书,再述该作的真伪。至乾隆丙午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再于引首御书总论内府所藏《洛神图》的三个版本(此段题跋《续编》有录),此卷被御题为:“洛神赋第一卷”。

不仅如此,《石渠宝笈》著录有乾隆《御笔洛神图并临十三行帖》一轴,故宫博物院亦藏有乾隆《临王献之书洛神赋十三行》册,可见乾隆深究之功。乾隆又令大臣和珅、梁国治、董诰等在画中敬题。董诰书:“此卷已入《石渠宝笈》,辛酉、己巳、乙酉、丙午四经题识,定为第一卷,藏御书房。臣董诰奉敕敬书。”(田艺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