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纳兰容若(41):宋李唐长夏江寺图卷

(2015-12-15 18:09:20)
标签:

纳兰容若

长夏江寺图卷

石渠宝笈

李唐

赵构

分类: 纳兰容若

2015年故宫石渠宝笈特展,展出宋李唐《长夏江寺图卷》。这幅画破损很严重,因曾经纳兰容若鉴赏、收藏过,所以特别关注了一下。

纳兰容若(41):宋李唐长夏江寺图卷
纳兰容若(41):宋李唐长夏江寺图卷
纳兰容若(41):宋李唐长夏江寺图卷
纳兰容若(41):宋李唐长夏江寺图卷
纳兰容若(41):宋李唐长夏江寺图卷

纳兰容若(41):宋李唐长夏江寺图卷
纳兰容若(41):宋李唐长夏江寺图卷

《长夏江寺图卷》

(图片来源:故宫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纳兰容若(41):宋李唐长夏江寺图卷
纳兰容若(41):宋李唐长夏江寺图卷
纳兰容若(41):宋李唐长夏江寺图卷
纳兰容若(41):宋李唐长夏江寺图卷

《长夏江寺图卷》局部

(图片来源:故宫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故宫博物院注释介绍,是图所绘原为长江岸上群峰罗列,寺观丛林,互相映带。江水粼粼,风帆出没于其间,气势雄伟壮阔。本幅无李唐本人款署,卷前有宋高宗赵构题“长夏江寺”四字,上钤“御书”,卷后宋高宗又识“李唐可比唐李思训”,上钤“御书之宝”。画面破碎过甚,几乎难以辨认本来面貌,由于是流传有绪的传世佳作,经徐邦达、杨伯达等前辈专家鉴定为珍甲级别的文物。尾纸有清梁国治、董诰、曹文埴题跋,记述了此图的考辨经过,《石渠宝笈》及《续编》共著录有两卷李唐的《长夏江寺图》。初编中著录的有宋高宗题记,即本卷。李唐的《长夏江寺图》曾经存世至少五个版本,分别为经张丑《清河书画舫》著录的一卷(即本卷),经厉鹗1692-1752年)《南宋院画录》著录的刘鲁、梁清标、宋荦三人所藏的三本,以及《石渠宝笈》续编中著录的卷本。除本卷外,其余已佚。

李思训(651-716年,一说648-713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字建睍,一作建景。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王李叔良之孙,李孝斌之子,李林甫的伯父。唐代画家。

李唐(1049-1130年,一说1066-1150年),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南宋画家。初以卖画为生,宋徽宗赵佶时入画院,宋室南渡后任画院待诏。他擅长山水、人物,变荆浩、范宽之法,苍劲古朴,气势雄壮,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简,用笔峭劲,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画水尤得势,有盘涡动荡之趣。兼工人物,初师李公麟,后衣褶变为方折劲硬,自成风格。李唐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

宋高宗赵构(11071187年),字德基,南宋开国皇帝,北宋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淳熙十四年(1187),病死于临安行宫的德寿殿,时年八十一岁,庙号高宗。淳熙十六年(1189)下葬于都城绍兴府会稽县之永思陵。

纳兰容若(41):宋李唐长夏江寺图卷
纳兰容若(41):宋李唐长夏江寺图卷

《长夏江寺图卷》上宋高宗赵构题字

(图片来源:故宫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纳兰容若(41):宋李唐长夏江寺图卷

宋高宗赵构之父宋徽宗赵佶《听琴图》

(图片来源:故宫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清初,《长夏江寺图卷》涉及到和纳兰容若的人按出生先后为:

梁清标,16201691年。直隶真定人(今河北省正定)人。字棠村,号玉立,别号苍岩子、蕉林居士。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顺治初年降清,授编修,累擢户部尚书。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官至保和殿大学士。收藏甲于海内,有阎立本《步辇图》、周《簪花仕女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范宽《雪景寒林图》、陆机《平复帖》等,鉴藏章有河北棠村苍岩子梁清标玉立氏印章等。

朱彝尊1629-1709年。

宋荦,1634-1713年。河南商丘人。字牧仲,号漫堂、西陂、绵锦山,晚号西陂老人、西陂放鸭翁。诗人,书画家、文物收藏家和鉴赏家。顺治四年(1647年),应诏以大臣子列侍卫。逾年考试,铨通判。康熙三年(1664),授黄州通判,累擢江苏巡抚,官至礼部尚书。

张英,1637—1708年。

陈廷敬1639-1712年。

高士奇1645-1704年。

纳兰容若,1655-1685年。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年),纳兰容若购得《长夏江寺图卷》,朱彝尊题跋。

朱彝尊《题李唐长夏江寺图》(《曝书亭集》):康熙乙丑二月,纳兰侍卫容若购得李唐着色山水卷,邀予题签。唐字晞古,河阳人。宣和中曾值书院,南渡后入临安。年已八十。授待诏。观其画法,古雅深厚,宜为思陵所赏,卷首题曰“长夏江寺”,卷尾题曰“李唐可比李思训”。按宋人着色山水多以思训为宗。盖春山薄而秋山,唯夏山利用丹墨。思陵比之思训,可谓知言也已。

到乾隆朝,梁国治、董诰、曹文埴对《长夏江寺图卷》进行考证,由曹文埴跋于卷后。

我最关心的是曹文埴的题跋,其中提到纳兰容若,以及曹补录的纳兰同时代的陈廷敬、高士奇、张英的作品。
纳兰容若(41):宋李唐长夏江寺图卷
纳兰容若(41):宋李唐长夏江寺图卷

《长夏江寺图卷》乾隆御笔

(图片来源:故宫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纳兰容若(41):宋李唐长夏江寺图卷
纳兰容若(41):宋李唐长夏江寺图卷

《长夏江寺图卷》梁国治、董诰、曹文埴跋

(图片来源:故宫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长夏江寺图卷》

梁国治、董诰、曹文埴

宋李唐,字晞古,徽宗朝入画院,善人物山水,笔意不凡,其法古厚中具生气,南渡后推为独步。内府所藏真迹甚多,而《长夏江寺图》尤李唐煊赫名迹也。

(注:对考订第一卷描述)是卷旧入《石渠宝笈》,首题曰“长夏江寺”,后题曰“李唐可比唐李思训”,皆宋高宗书。精彩焕发,书画并臻妙品。

(注:对考订第二卷描述)又续入《石渠宝笈》一卷,无高宗题字,原题签曰“长夏江村图”,而幅中所画塔势涌出,则是寺非村。我皇上正其讹误,天题鉴定为“长夏江寺”。

于是两卷遂成双璧。

(注:考订缘由)近者几馀览古,以厉鹗所辑《南宋院画录》载,李唐此图有宋荦、朱彝尊跋,及陈廷敬、高士奇、张英诗,今内府所藏两卷中皆未录,命臣等详加考订。臣等谨按,宋荦跋云,所见凡三卷,一为刘鲁所藏,上有宋高宗题云“李唐可比唐李思训”。一为梁清标所藏,无宋高宗题,残缺已甚。一为荦所自藏,以泥金点苔。

(注:对考订第一卷的核对)臣等覆核是卷,后有高宗题而卷前多“长夏江寺”四字,兼有梁清标印记。

(注:对考订第二卷的核对)其新经御定为“长夏江寺”者,无高宗题亦无梁氏印记,且并非泥金点苔,而绢素完好无缺。

(注:结论1)则均非宋荦跋所见三卷可知。

(注:结论2。其中提到纳兰侍卫容若、性德。)惟朱彝尊跋内称,纳兰侍卫容若购得李唐色山水,古雅深厚,宜为思陵所赏,卷首题曰“长夏江寺”,卷尾题曰“李唐可比李思训”云云,与此卷适相吻合。其所云纳兰侍卫容若,按:国朝大学士明珠为纳兰氏,其子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康熙丙辰进士,官至乾清门侍卫。是卷未入《石渠宝笈》前,或经性德收藏,而以彝尊跋中称其字,故割去之耳。其后有梁清标印记者,盖清标性喜收藏,当是出示宋荦后续得之卷。至陈廷敬、高士奇、张英,三人同时侍直内廷,跋称见于大内,当即是卷。绎其诗意,非奉勅题咏,故未敢录入。而是卷之为朱彝尊所跋无疑也。

(注:结论3)至续入《石渠宝笈》一卷,高浑深秀,直追唐人,与此卷笔墨相埒,虽题跋缺佚,望而知为真迹。

(注:对两卷均为真迹的说明)盖自古书画家于得意之处,不惜屡作:如王献之好写《洛神》,人间合有数本。智永书《千字文》至八百本。赵喦《五陵按鹰图》有四。杜霄《扑蝶图》有八。之类是也。

臣等奉勅校订并命补录陈廷敬、高士奇、张英之诗,详识于后。

臣等仰瞻天藻,得附名卷末,不胜荣感,欣忭之至。

臣梁国治、臣董诰、臣曹文埴拜手稽首恭跋。

陈廷敬题李唐《长夏江寺图卷》诗

李唐《长夏江寺图》于大内见之,宋高宗题云“李唐可比唐思训”

花石纲残艮岳空,湖光金粉画难工。

那知零落风烟外,却闭金函玉椟中。

高士奇观李唐《长夏江寺图卷》诗

山下深江千顷碧,山腰松栝势百尺。

古寺楼台杳霭间,浓阴覆地昼掩閞。

远岸蒲帆疾如马,何不此地销长夏。

李唐清兴殊激昂,山盘水阔开洪荒。

炎风扑面气蒸郁,展卷飒飒生微凉。

张英题李唐《长夏江寺图卷》诗

一幅鹅溪绢色陈,只今书画两精神。

墨光透纸钗痕字,笔陈横秋斧劈皴。

翠华消息断河汾,遥望苍梧隔暮云。

画谱宣和才误却,何堪重话李将军。

臣曹文埴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