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37):梦江南

标签:
纳兰容若梦江南建业苏州镇江 |
分类: 纳兰容若 |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至十一月,纳兰容若随康熙到江南。
纳兰容若《梦江南》组诗,前三首写南京,第四首写苏州虎丘,第五、六首写无锡梁溪、惠山泉,第七首写扬州,第八、九首写镇江,末首总写。
有研究者将《忆江南》附在组诗以后,分析可能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四月所作,因词中有“暑风”。
我觉得对于文学作品不一定都要“确证”。反过来看,组诗是否如有的研究者指出的写于随康熙南巡期间?不一定,也可能是回京以后。在没有确证的情况下,更多的精力还是集中在作品本身才好。
梦江南
纳兰容若
其一
江南好,建业旧长安。紫盖忽临双鷁渡,翠华争拥六龙看。雄丽却高寒。
其二
江南好,城阙尚嵯峨。故杨陵前惟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南京明孝陵前
其三
江南好,怀故意谁传?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柳。风景忆当年。
其四
江南好,虎阜晚秋天。山水总归诗格秀,笙箫恰称语音圆。谁在木兰船?
其五
江南好,真个到梁溪。一幅云林高士画,数行泉石故人题。还似梦游非。
元.倪瓒(字云林)款《狮子林图卷》局部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
元.倪瓒(字云林)款《狮子林图卷》清代大臣考据题跋
倪瓒款《狮子林图卷》是在石渠宝笈站辨伪部分出现的展品。故宫网站介绍,本幅右上题识云:“余与赵君善长以意商榷作狮子林图,真得荆、关遗意,非王蒙所梦见也。如海因公宜宝藏之。懒瓒记。癸丑十二月。”款作癸丑,是为明洪武六年(1373年)。题中所称赵善长即元末明初画家赵原,又作赵元,字善长,洪武五年(1372年)应召入内廷供奉,忤旨被杀。题中所记之年,赵原已经被杀,又何来商榷之辞,由此题识必然有问题,且笔力孱弱,题款字迹只是略具倪瓒书风,而乏清逸之姿,显然出自伪造。此图最早的收藏者为项元汴,其后入清为孙承泽所有,乾隆时入内府,可见为明人的仿摹之作无疑。就是这样一幅明显的赝品,弘历却对它钟爱有加,命内廷重新装裱,收入《石渠宝笈》初编,亲自题签书写引首,并不厌其烦地一题再题。在乾隆二十七年的那次南巡行至狮子林时,特命邮寄此卷至吴地,临摹一过并题诗一首留于吴中。此卷除引首外,前、后隔水均有弘历题识,卷后有其于壬辰(一七七二)、癸巳(一七七三)、甲辰(一七八四)题诗、题记。末段为臣工考据之论,由梁国治、刘墉、彭元瑞、董诰、曹文埴等共撰,梁国治楷书题写。
由此想到,纳兰容若收藏不少书画,有的目前是故宫藏品,是否也有类似情况?
其六
江南好,水是二泉清。味永出山那得浊,名高有锡更谁更。何必让中泠。
其七
江南好,佳丽数淮扬。自是琼花偏得月,那应金粉不兼香。谁与话清凉。
其八
江南好,铁瓮古南徐。立马江山千里目,射蛟风雨百灵趋。北顾更筹措。
其九
江南好,一片妙高云。砚北峰峦米外史,屏间楼阁李将军。金碧矗斜曛。
其十
江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绿残红叶胜于花。无事避风沙。
注:
建业:即今南京,六朝古都,故为旧长安。
铜驼:陆机(261-303年)《洛阳记》:“洛阳有铜驼街,汉铸铜驼二枚,在宫西四会道相对。”
燕子矶:南京东北观音门外,名胜之一。
乌衣巷:南京秦淮河畔,晋王导(276-339年)、谢安(320-385年)等所居之处。
虎阜:即今苏州虎丘。
梁溪:在今无锡市西,流入太湖。
云林:倪瓒(1301-1374年),元末明初画家,字云林。
二泉:即今无锡西郊惠山泉,又名陆子泉,唐人评其为天下第二泉。
中泠:即今镇江市西北中泠,唐人评其为天下第一泉。
维扬:即今扬州市。
铁瓮:今镇江市北固山前古城。
南徐:即今镇江市。
妙高:在今镇江市西山最高处。
米外史:米芾(1051-1107年),宋代画家,字元章,又称海岳外史。
李将军:李建(651-716年),唐代宗室,字思训,人称李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