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访三国(10):看正始石经

(2015-11-14 13:19:01)
标签:

三国

正始石经

洛阳

太学

三体石经

分类: 寻访三国和古人

正始石经是古篆、小篆与隶书三种书体刻同文,于史籍中原称三字石经,后称魏石经、正始三体石经、三体石经。

汉末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太学也在战火中被摧毁。曹魏建立后,恢复太学,开始整理熹平石经的碑石,并刻写新的经石作为补充。魏齐王正始二年(241年),曹魏政府在洛阳南郊太学讲堂西侧(遗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县佃庄乡)树立了28块石碑,碑上刻写了《尚书》、《春秋》两部儒家经典(有包括《左传》说)。刊刻石经的主要目的是台省有宗庙太府金墉故事,太学有石经古文先儒典训,以弘儒训,以重儒教。石经文字还有校正文献内容与文字、书体之功用,《魏书·列传术艺》载:又建《三字石经》于汉碑之西,其文蔚炳,三体复宣。校之《说文》,篆隶大同,而古字少异。《列传·游明根刘芳》记:昔汉世造三字石经于太学,学者文字不正,多往质焉。 书写者有卫觊、邯郸淳、嵇康诸说,但无定论。

曹芳(232274年),字兰卿,魏明帝曹叡养子,曹魏第三位皇帝。239年曹叡病逝后继立为帝。254年,司马师废曹芳为齐王,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后,改封曹芳为邵陵县公。274年,曹芳病逝,时年43岁,谥号为厉公。

北朝时期正始石经多次迁移,并遭毁损。现在最大的一块残石分为半块,分存于国家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 此外小块残石尚有很多,总字数为2500以上

寻访三国(10):看正始石经

国家典籍博物馆:正始石经残石(右)

寻访三国(10):看正始石经
寻访三国(10):看正始石经

寻访三国(10):看正始石经
寻访三国(10):看正始石经
寻访三国(10):看正始石经

国家博物馆:三体石经

三国.魏正始三年(公元242年)

国家博物馆展厅注释:三体石经。三国.魏正始三年(公元242年)。此石经原立于洛阳太学,以战国古文、小篆、隶书3种字体刻写《尚书》、《春秋》和《左传》等儒家经典著作,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字体的演变过程。

国家博物馆同时展出有“熹平石经”和“三体石经”。我认为,同在一馆展出,如果“熹平石经”以年号名,是否此石经名“正始石经”更好?或者统一叫“一体石经”、“三体石经”?

寻访三国(10):看正始石经寻访三国(10):看正始石经

寻访三国(10):看正始石经

国家图书馆“册府千-民间珍贵典籍展收藏展”

三体石经.尚书残石拓片

清末拓本墨心高 95厘米,宽51厘米

国家图书馆展览注释文字介绍,三国魏齐王芳正始(240-249)年间刻立古文《尚书》、《春秋》及曹丕《典论》,故又称“正始石经”或“魏石经”,原碑早毁,仅存残石。此本为清末拓本,存字较多,有王国维题跋。(小残卷斋收藏)

寻访三国(10):看正始石经

 汉魏石经,北京大学考古收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