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苏辙·吴中:江南唯一的园林古镇--木渎

标签:
苏州吴中木渎古镇木渎古镇古松园木渎古镇虹饮山房木渎清代官家匾额展木渎沈寿纪念馆 |
分类: 江南行:冀豫赣浙苏鲁冀 |

木渎属于吴越遗迹,是苏州城的延伸、太湖的门户。据说吴王夫差为西施在紫石山修姑苏台、在灵岩山建馆娃宫,源源而至的木材,经伍子胥率众开凿“胥江”运河至码头,三年时间“积木塞渎”,“木渎”之名由此而来。胥江全长三十多里,是从苏州城出发直抵太湖的水路通道,曾在春秋吴国称霸的历史上立下过赫赫战功--当年吴王伐楚,从胥江发兵,“五战五捷”。胥江的开凿,使木渎成了连接苏州城和太湖的交通枢纽。木渎在明清时期达到极盛,为苏州城西最繁华的商埠。

木渎周边有七子、灵岩、天平、秦台、鸡笼、金山、姑苏、尧峰山等八座名山,有太湖、胥江、香溪等活水。自身恍若一座天然园林。据载明清时期木渎私家园林多达三十多处。如今仍尚存十处左右。木渎山塘街是一条与香溪并行的古街,年龄等同于古镇历史。山塘街背倚灵岩山、直面香溪水,自古就是达官显贵置业首选地。这里由西北至东南集中了木渎最为经典的四处明清私家园林。

清末木渎四大富翁之一蔡少渔就在这条街上拥有豪宅--古松园。
蔡少渔在上海经营洋货生意,发迹后回乡造屋置园。古松园小巧精致,曲径幽深,是典型的清代宅第园林。穿过门厅,为一天井,对面是一座抬梁式大厅,这里是主人迎来送往之所。

↓回首门厅,一座精致砖雕门楼惹眼。坊额“明德惟馨”。


↓大厅古松堂为仿明建筑,又称官帽厅。梁架上各有四对形如古代官帽翼翅棹木。

古松堂内“寿”字木石屏风很拉风。

过大厅为后天井,对面是楼厅,两侧有厢房。因檐枋下端木雕为倒挂花篮、楼上轩梁顶雕成凤凰,又被称为“花篮楼”或“凤凰楼”。凤凰楼的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与东山春在楼如出一辙,不过时间要早些。雕刻图案,吉祥喜庆。明间檐枋由东而西分别刻有画、书、信、元宝;次间檐枋刻有花篮、箱子、宝剑、葫芦等“暗八仙”;厢房檐枋上刻有海螺、风火轮、珊瑚、铜鼓等“八宝”。



↓古松园后花园建筑是独一无二的以双层长廊。串联起亭、台、楼、阁。

在花园东侧有一棵罗汉松,高逾十米。据《吴县志》记载,此树已有五百多年树龄,“古松园”之名因此而来。

↓离它不远处有一株同样高度的银杏。枝干挺拔,满树金黄。

初冬时节一树金蝶飞舞,一树团绿盈枝。两相对视,煞是好看。


↓姚建萍刺绣艺术馆,在古松园最北部,由黄石假山洞过去。苏绣居中国四大名绣之首,吴中是苏绣发源地。自“一代刺绣皇后”沈寿开创仿真刺绣法后,苏绣享誉国际。姚建萍为苏绣第三代传人,作品多次被作为国礼赠予国际友人。

↓“怡泉亭”明崇祯二年建的,全花岗石结构,是木渎人殷心揖以暴病死在异乡的好友冯怡泉名义建造的井亭。二人纯真友情的被殷心揖的弟子冯翼赋诗传咏:遗金昔日有怡泉,泉下埋名亦有年。今日翼然谁肯构,怡泉亭畔说怡泉。

↓虹饮山房是清初木渎落第秀才徐士元的私家园林。宅在中路,东西各有一园。东园名秀野、西园曰小隐。东园秀野园为私人经营,不开放。虹饮山房的主人徐士元嗜酒好书,常邀朋友园中饮酒赋诗,因其酒量极大,号称“虹饮”,虹饮山房之名由此得来。徐士元至孝,园中的戏台是为娱亲而建。每逢佳节,必请戏班子为二老表演。

虹饮山房还是乾隆六次临幸之地。纪晓岚、和珅、刘墉等随臣也曾下榻于此,当地百姓习惯将其称为乾隆的民间行宫。虹饮山房的东园和西园原是二处明代园林。清末,徐家败落,西园部分被陈家购得。陈家外孙女自幼在这里长大。这位女孩就是“刺绣皇后”沈寿。

刘墉曾二度下榻于虹饮山房,他手书“程子四箴”赠予徐士元。《虹饮山房图》是徐士元的作答。

虹饮山房因乾隆幸临而倍显尊荣。中路门厅、花厅和古戏台建筑体量宏大宽敞。两座风格迥异的园子兼具江南文人园林的秀朗和北方皇家园林之大气,堪称南北园林风格融合之典范。漫步其中,景随步移,精致有序,妙在其中。西园内建筑被辟为展厅,其中“秀野竹堂”被辟为清代圣旨馆,展示清代皇帝的圣旨真迹。“乐饥斋”被辟为“清代江南御宴厅”。这两座建筑之北的建筑被辟为清代刘墉驿馆和科举制度馆。门厅至“春晖楼”东西廊庑内为清代官家牌匾展。

↓长廊南侧起点亭子内,各置一座木石屏风。

↓舞彩堂


↓乾隆看戏的位置


↓秀野竹堂--圣旨馆

东园,原是明代李氏的小隐园,以老树奇石和竹林茂盛著称。徐士元于乾隆初年购得。增建厅堂四进,主要用于生活起居。到了清末,徐家衰落,东园为陈家购得。园内楼厅曾是陈家外孙女沈寿的绣楼,如今这里已被辟为沈寿纪念馆,详细地介绍了沈寿的生平、艺术成就和获奖情况。沈寿原名沈立芸,清同治十三年(即1874年)出生于吴县(苏州乔司空巷)。七岁居外婆家学习刺绣。光绪二十年(即1894年),20岁的沈寿与绍兴秀才、书画家余觉结婚,住在苏州范庄前。五年后,随夫迁居上海。慈禧七十大寿时献绣品《无量寿佛》得慈禧赐书后改名沈寿,并改号为“雪宦”
。清末设皇家绣工学校,沈寿为总教司,其夫余觉为外事总办。 光绪三十年十一月,余沈夫妇赴日本考察美术学校教学,第二年一月回国后开始尝试以西洋版画及摄影图片为绣稿,开创“仿真绣”技艺。光绪三十二年,沈寿用“仿真绣”绣制了我国第一幅人物肖像刺绣作品《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参加意大利都朗博览会获一等奖,被授予“世界至大荣誉最高之卓越奖状”,被誉为“神针”。

↓山塘街中央复建的明月古寺,不开放。

↓永安桥,木渎现存最老的桥。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由水利河道工部傅潮修建,位于“严家花园”前。


↓永福桥,山塘街最南侧一座石拱桥。

木渎山塘街全长八百米左右,吴王走过,康熙、乾隆走过,“苏州”三贤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走过,苏轼、范仲淹、范成大走过,他们去哪里?“吴中第一峰”灵岩山。


欢迎来访,愿安康永伴!
备注:图片拍摄时间2021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