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记疫·湘:国人心灵的故乡--桃花源·常德

标签:
常德桃花源常德桃源古建群常德桃源古碑常德桃源桃源山景区常德桃源桃花山景区 |
分类: 记疫·鄂湘鲁冀京 |

陶令公的“桃花源诗并序”,刘宾客的“游桃源一百韵”;王昌龄的“先贤盛说桃花源”,孟浩然的“武陵川路狭”;李白的“万古潺湲二水斜”,王维的“春来遍是桃花水”;苏轼的“环珮空响桃花源”,王守仁的“烟雨沅江暮”等,众多文豪诗文指向,是一处“世外桃源”,是理想化的田园生活,是心灵和精神的寄寓之所。至于是否真有此处,是否真在常德沅江下游古武陵县境内,在鱼看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我灵魂深处要留一隅,用来慰藉和安抚躁动心灵。

沅江、秦溪交汇处有桃源山,隔五柳湖与桃花山对望。这一隅风光就是常德桃花源景区。桃源山奇观亭处是观二水交汇绝佳处(见上图)。此外,桃源山石坊、奇观亭、水府阁、桃川书院和状元桥等现代仿古建筑群,构成桃源山小景区。

桃源山石坊

↓五柳湖南北两岸

↓奇观亭

沅江、秦溪交汇处


↓水府阁

↓五柳湖

↓五柳湖畔有佳致亭,亭内有方古碑,上刻“桃源佳致”。碑石原字迹为刘梦得任朗州司马期间,游桃花源时所刻。乃桃花源史上第一方碑刻。只因年代久远,当年所刻字迹早已湮灭。明万历三年湖广巡抚赵贤曾于碑上补字,现在这方碑刻上字迹为清光绪十八年桃源知县余良栋重刻物。

常德桃花源古建群,国六,有十五座明清古建,全部集中在桃花山一带。 桃花源古建群初为寺观,因东晋诗人陶渊明作《桃花源记》而得名。始建于唐代,盛于宋,元末毁于火;明景泰六年(1455年)重建,明末又火毁。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桃源知县余良栋重修渊明祠,并沿山修亭阁,皆以陶潜诗文取名。至此可见,桃花源古建群命运多舛。经过民国期间一次大规模修缮,这些古建大部分又毁于文蛤。现存桃花山牌坊、桃源佳致碑亭、穷林桥、菊圃(渊明祠)、玩月亭、方竹亭、集贤祠、桃花观(在修没开放)、遇仙桥、蹑风亭(遇仙桥廊亭)、探月亭(御碑亭)、水源亭、玄亭、寻契馆、高举阁等建筑均为1963年后修复、复建或重置物。

↓桃花源石坊


↓穷林桥

↓菊圃,即渊明祠。


↑菊圃大门两侧回廊内有玩月亭

渊明祠

祠内有民国年间“重访仙源”匾。陶潜像是近些年新塑,怎么看都不及被其遮住的宋版画像好。

↓宋版陶渊明像
↓廊内古碑值得玩味,怎奈外罩玻璃罩,看可以,拍摄难。

方竹亭,桃花源古建群中资历最老,且是唯一较完整保留原建筑风貌的古建。



↓水源亭


↓水源亭对着一处山体,有几处石刻、一瀑溪流,和一小小洞口,这洞口也是秦人洞的入口。因洞口狭小关闭了。


↓白云轩,茶社。桃花源景区茶社属于半公益性,十元一壶茶,免费续水。


↓三然亭,怡然桥通高举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