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记疫·湘:零陵文武庙、迴龙塔--永州形象

标签:
零陵古城文庙零陵古城武庙永州迴龙塔永州东山景区零陵古城黄叶古渡 |
分类: 记疫·鄂湘鲁冀京 |

“千古诗文地,锦绣潇湘源”说的是零陵。唐宋时期,永州是湖南文化教育最发达之地,据统计这一时期湖南考取进士将近千人,仅永州一地人数接近四百。零陵是湖湘文化的滥觞,岳麓书院曾有一千古名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楹联为湘人王闿运所作,全联以“濂溪、湘水、长江比喻学术的本源和流派,濂溪喻周敦颐,湘水喻湖湘学,长江喻理学”,旨在表达理学发祥于古零陵。

与零陵古城隔着潇水对视的是东山。怀素曾在这里的绿天庵练就笔走龙蛇,张浚和杨万里曾在这里畅谈国事、彼此砥砺,柳河东曾在这里法华寺(今名高山寺)谪居十年,宋理学鼻祖周敦颐任永州通判四年曾在此著书《太极图说》……如今这里有国七古建文庙和武庙,还有近些年复建的高山寺、绿天庵,新建的零陵楼、醉僧楼。在武庙的北偏西方向,还有座明代古塔--迴龙塔。古零陵的辉煌在这里触手可及!

回龙塔为八角七级(实五级)空心塔,坐北朝南,青石塔基砖砌塔身,内有台级直通塔最高处。据县志载,万历甲申年(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邑人钦差巡抚操江右佥建都御史吕藿为镇水患而建。



省保,不开放。


张浚旧居,市保,不开放。


↓张浚旧居门前有口古井,名紫岩井。


↓零陵文庙,正在修缮,不开放。鱼和先生去那天大雨,无人看守,才有缘一见!

史籍据记载,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首迁城东,建成不足8年,毁于战火。明洪武三年(1371年)改迁城南。明弘治三年(1490年)因避洪水三迁城北。嘉靖十三年(1534年),当时的县令及绅士们认为庙地不吉利,曾议改迁到太平寺附近(今千秋岭一带),但因靠近南渭王文化教育而被阻止。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巡抚姜侑溪来县巡视,第四次选定康庄宅地,离现庙址约10余米处建庙,这次建成后约二百年未移址。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攻克永州时,文庙再次被毁。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在旧址上重建。并于康熙八年(1669年)、雍正四年(1726年)两次重修。乾隆四年(1739年)文庙第五次迁于千秋岭上、太平寺侧的南渭王府地,历时36年。乾隆四十年(1775年)复迁到城东,原文庙左侧高地,即现文庙地址。(摘自360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