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战疫·陕:麟游慈善寺石窟、九成宫

标签:
宝鸡麟游慈善寺石窟宝鸡麟游九成宫唐李治书“万年宫铭”“九成宫醴泉铭”碑麟游碑刻展 |
分类: 战疫·陕甘宁青川渝 |

麟游一游,慈善寺内瞻皇家石窟,九成宫处赏帝王书碑。

慈善寺石窟开凿于漆水河南岸,共有三个石窟十七龛,造像四十七尊,从南到北分布在崖壁上。
慈善寺开凿于隋文帝时期,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时期续凿,为隋唐时期重要的皇家寺院。


↓背光左右两侧各凿有一小龛,右侧为尖拱形龛,龛内雕一佛跣足倚坐,手部残缺。

↓左侧龛内无造像。

↓一号窟三尊佛的佛头看上去都有怪怪的感觉。


↓二号窟唐永徽四年开凿。窟内圆雕一立佛,立佛跣足站立。左手施与愿印,右手施无畏印,立佛和后壁相连,后壁雕有圆形火焰纹头光。介绍上说右后壁下部雕有一方《敬福经》铭刻,该区域绿苔满覆,根本无法辨识。

↓二号窟左右两壁各开一大龛和一小龛,大龛内圆雕一佛二弟子和一佛二菩萨,小龛内圆雕一菩萨造像。




↓右壁龛与左壁龛相对。为尖拱形,内浮雕一佛二弟子造像。主尊结跏趺坐于亚字型莲座上,左手执莲蓬置于左膝上,右手施无畏印,手指皆残。头后雕有头光。右弟子双手捧物举于胸前;左弟子左手握瓶,右手执一物举于右肩前。

↓二号窟左右壁上部,各有一尖拱长方形小龛,左侧龛内无造像。右侧龛内浮雕一立姿菩萨造像,左手握净瓶,右手握莲花举于右肩,跣足立于圆形莲座上。
↓三号窟,窟内正壁正中开凿出一长方形大龛。龛内壁正中又开一梯形小龛,龛内浮雕一坐佛。看过几篇同好的博文,说该龛为后世补凿。
↓该龛内浮雕一坐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佛面目模糊且右肩部轮廓不清,像是风化。左手抚膝,右手手指残毁施无畏印。

↓龛前有平台,台上一字并排摆放着四尊石造像,有同好介绍说它们是附近地区出土的造像。此外还有一造像碑和石残件。


↓阿难

↓释迦佛

↓迦叶
↓造像碑

↓造像碑北朝风格明显

↓碑侧有铭文,可惜字迹模糊不清。


麟游九成宫原是隋唐帝王消暑的行宫遗址,隋名仁寿宫,唐诏改为九成宫,后又一度易名为万年宫。该行宫毁于开成元年(公元836年)的一场暴雨。此后一直荒废,地面上仅存《醴泉铭》、《万年宫铭》两通记事石碑。如今遗址依唐九成宫复建。复建的九成宫共有一座正殿两仪殿,两座配殿景福殿和延福殿。都被辟做“九成宫历史”展示厅。

↓九成宫头门乾元门

一进院两侧有厢房,院当中有奇石堆景圆池。过一圆月门即是二进院。

二进院甬道两侧是唐初凌波阁二十四功臣雕像,雕像外侧是长廊。

地势渐起。在甬道中心位置有如椽巨笔雕塑。

过此雕塑,甬道右侧为延福殿,过延福殿即是碑园,两通享誉书法界的唐碑就在这里。


↓“万年宫铭”碑介绍

↓“万年宫铭”碑


碑上文字冼练,书法婉润,在书法艺术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也是很珍贵的碑石之一。此碑立石于万年宫永光门外。后世移至现址,流传至今。碑文为骈体文式,对仗工整,声韵铿锵。文中对万年宫的宏伟建筑、山川形胜、风景气候赞美有加,同时他面对“贞观之治”借题发挥,抒发了誓作一代英名皇帝的情怀。是他年青时文章书法的代表作和才华横溢的见证。备受书家和爱好者的赞誉推崇。(摘自景区介绍)

↓碑侧面

↓碑阴



↓九成宫最巍峨的建筑为两仪殿。

↓在两仪殿回望

↓九成宫长廊布置成碑廊。展示麟游地区石刻,上起唐代陀罗尼经幢,下至民国鹅辞碑,十八方各个精彩。俨然一座历代书法集萃地。




↓唐大和七年,陀罗尼经幢


欢迎来访,顺致鼠年安康!
备注:图片拍摄时间2020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