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战疫·陕:华阴西岳庙与玉泉院

标签:
华阴玉泉观华阴西岳庙杂谈 |
分类: 战疫·陕甘宁青川渝 |

西岳庙是道教全真派圣地,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岳镇东端。有关资料称该庙东汉时期在现址营建,建成后即称西岳庙,乃历代帝王祭祀华山神之地。现存西岳庙为明清建筑风格宫殿式古建筑群,坐北向南,面向华山主峰形成其中轴线;布局呈长方形共六进院落,四周环以长约两公里的明建砖砌城垣,系一重城式大庙。

↓1994年6月,华阴市政府维修西岳庙东西城墙和内城,在照壁北区发掘出下马石、铁旗杆、牌楼基座等遗址;1999年,恢复庙前区的原貌。

整个西岳庙布局严谨,内城外廓,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形成重城式多单元的空间结构,亭、堂、楼、坊相错其间。西岳庙建筑群前后分为六个空间,在由北至南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灏灵门、五凤楼、棂星门、金城门、灏灵殿、寝宫、御书楼、万寿阁。第一个空间为五凤楼前即入口部分;第二个空间为五凤楼后面的院落,曾被誉为陕西的小碑林;第三个空间即棂星门到金城门之间的院落;第四个空间的主要建筑有灏灵殿(正殿)等;第五个空间的主要建筑有御书房等;第六个空间的主要建筑有万寿阁、游岳坊、望河楼等。整个建筑呈现前低后高的格局,这六个空间相互衬托,协调对比,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摘自360百科)

↓西岳庙的第一道大门“灏灵门”,又称连三门,为历代皇帝或钦差大臣祭祀西岳神“金天王”的场所。

↓门前有照壁


↓门券上有石额“敕修西岳庙”

↓午门是西岳庙的第二道大门,由五个大门洞组成。在石砌砖券的午门之上建有西岳庙主城的南大门,楼阁单檐歇山顶式建筑 “ 五凤楼”。五凤楼两侧有城角楼,楼两侧有用条石筑成的马道,用以登城。

↓沿御道前行,院内西南堆放着唐玄宗御制《西岳华山铭》碑座残石。


↓棂星门是西岳庙的第三道大门,是一过街牌楼式的大门楼建筑,其中三间为高大的门楼。斗拱密布。

↓入棂星门,“天威咫尺”石坊耸立神道中央。




↓金城门,是西岳庙的第四道大门,为单檐歇山顶带回廊的殿堂式建筑,位于灏灵殿之南,正殿门。




↓过金成门,即金水桥。三拱桥组成,桥之栏板望柱上雕有形态各异的石狮和各种名贵花卉,雕工精致细腻。桥那侧为西岳庙正殿“灏灵殿”。

↓“灏灵殿”前东西有碑亭两座。



↓灏灵殿

“灏灵殿”,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宏伟建筑,周有回廊环绕,共计六十八根大柱。
殿内外悬挂有三块龙纹图案金字匾额,即清同治皇帝御书“瑞凝仙掌”(复制品)、慈禧太后御书“仙掌凌云”(原件,在殿内)和光绪皇帝御书“金天昭瑞”(原件,在殿内)。

↓殿内壁画

↓殿顶天花彩绘,颜色深的为清代修缮时留下来。

↓“灏灵殿”北为寝殿。

↓寝殿北为内苑,除了“少昊之都”石坊和“岳莲灵澍”碑为明清遗物,余下都为2001年重建的。

↓放生池

↓“少昊之都”石坊


↓御书楼

万寿阁前有台阶可登台,在缓步台上有“蓐收之府”石坊。


↓万寿阁北有望河楼。两座建筑物之间有一石坊残件。




玉泉院位于华山北麓谷口,北宋著名道士陈抟曾在此隐居修真。陈抟仙逝后,他的弟子们在此建“希夷祠”以示纪念。希夷祠清代扩建后改称玉泉院。玉泉院得名于院内一股清泉,传与山顶镇岳宫玉井潜通。


↓一进院东西新建的文昌殿和财神殿。



↓二进院落内亭台廊庑参差曲折,如同园林。


↓院落内有明、清、民国时期的石刻。

↓清乾隆年间的“汉神医华佗”碑石很醒目。

↓玉泉院二进院内有一座四合院式的庭堂,里面有玉泉院的主体建筑--“希夷祠”,主殿为陈抟老祖殿,内奉陈抟坐像。东西两边为客堂和住房。

↓希夷祠有前后二殿。前殿供奉道教华山派始祖郝大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