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进豫·南阳:南召丹霞寺--天然禅师驻锡地,传承有序禅宗寺

标签:
南召丹霞寺南召丹霞寺塔林杂谈 |
分类: 进豫 |

南召丹霞寺,被誉为豫南禅宗圣地,伏牛山寺庙之首。鱼和先生拜谒那天,天降中雨,计划中的伏牛山一游到丹霞寺打住了。丹霞寺和一位唐代大禅德有渊源。这位大禅德有公案传世,慧林寺烧佛、天津桥拦驾和骑罗汉僧像,此外还有一段逸闻,那就是抱美女过泥路。想必有师友知道了,这位大禅德乃邓州生人、弃儒学佛的天然禅师,世称丹霞天然禅师。

丹霞寺原名仙霞寺,位于南召县留山,丹霞山森林公园内,是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寺院坐北向南,四进院落,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和近年后建,寺内外有明清古碑五通。尤以山门外两通为最。丹霞寺前坡和后山皆有塔林,前坡塔林为近代新建。
后山塔林有元明清时期僧塔,丹霞寺山路雨后泥泞,鱼和先生舍弃未去。

山门外碑刻。上图为新近立观音画像碑,下图为道光十三年立《续曹洞宗正宗传法沙门耀成功德记》碑。碑文清晰。

这通道光十三年(1833年)的《续曹洞宗正宗传法沙门耀成功德记》碑位于山门西侧,碑文内容和格式均为三段。首段对寺史简略叙述“南召县城西四十余里有山曰留山,又号丹霞山……实南阳之古迹,为南召之胜地也……寺之初始于唐,盛于宋,兵焚于元,迄明中兴,国朝衍盛……”;接着讲年久失修住持沙门耀成募资重兴;最后立碑人南召县增广生员任锡麟、生员汤化愚。这通碑也是丹霞寺现存唯一的一通龟趺碑。


↓《重修留山仙霞禅寺记》碑碑阴为功德名录。很明显铁笔不是同一人。鱼以为是后补刻上的。

↓省保碑碑文

↓两通1996年立《重修丹霞寺功德碑》(下图右)和1993年立的《丹霞寺重修佛龛功德碑》(下图左)


丹霞寺现存殿宇为清代建筑。依势营建。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玉佛殿(方丈室)、五十八代方丈画像碑廊。天王殿西侧前有祖师殿、中有地藏殿、僧房,后有天然祖师堂。天王殿东侧前有伽蓝殿、中有观音殿、后有藏经楼、膳房。布局错落有致。塔林在寺院西南面400米处的古柏林中,现存元代砖石塔六座,明代砖塔四座,清代石塔四座。

天王殿弥勒佛后竟然是坐姿韦陀,罕见罕见!坐姿韦陀出现在明代,是南传佛教的神像造像。

↓大雄殿



↓檐脊蹲兽




↓大雄殿西侧碑刻,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禅林巩固碑》,碑文为丹霞禅寺为曹洞宗派禅院及法脉传灯。

↓大雄殿西为祖师堂。

↓祖师堂东侧前有民国三年的五十二代方丈功德碑,由前清增广生员刘应符撰文并书,碑被人为戗刮过。丹霞寺第五十二代方丈有两人,一是静贵义公和尚(光绪二十七年)和瑞云相公和尚(光绪三十年),不知此碑为哪位和尚。

↓祖师堂西侧有三通清代碑刻,一是《丹霞禅寺第五十一代清风老和尚妙下绪德教遗爱碑》(见下图)。清风绪老和尚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任丹霞寺方丈。

另外有两通置田产碑。寺产,绕不开的话题。丹霞寺置田产始于北宋崇宁四年禅僧德淳(但丹霞寺五十七任历代方丈名录无此僧,第十三代方丈任期为北宋康定元年、第十四代方丈任期始于南宋建炎二年),民国时由于寺产不和导致丹霞寺速衰。其一《丹霞古寺置买田地功德记》(见下图)未见年款。碑文名录截止到同治八年(1869年),大约立碑就在这一年或者这一年后。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立《千秋记事--丹霞禅寺方丈曹公和尚续置庄田碑记》,曹公和尚即是丹霞寺第五十四代方丈如平和庵和尚任方丈。


↓绕过大殿是毗卢殿。

↓毗卢殿


丹霞寺寺内及寺周树木繁茂。寺内有栽植于宋柏,有清代栽种的香樟树、白瓜树、塔松、空心檀,葡萄架;寺周新近植有了黄绿柴、乌桕、火炬松、红梅、碧桃、紫薇等红花植物和红叶小檗、红叶李等红叶植物,迎合“丹霞”意。

↓玉佛殿与毗卢殿之间的台阶两边,长有两株宋柏,若比肩兄弟。

↓东侧那株向西倾倒,倾斜处有1984年筑的二级水泥护墩架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