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进豫·新乡:卫辉香泉寺--只是因为在平原博物院多看了你一眼……

标签:
卫辉香泉寺卫辉香泉寺东寺卫辉香泉寺西寺卫辉香泉寺千佛洞卫辉香泉寺华严寺刻经 |
分类: 进豫 |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O(∩_∩)O~鱼用李健的《传奇》,为香泉寺做注解。

卫辉香泉寺分西寺和东寺,西寺有古佛塔三座:稠禅师石塔、无头塔和千佛阁石塔。依山而建的稠禅师殿和其他殿宇都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新建的。原大殿柱础石散落在地上,在最高层大殿殿外和殿内有明清碑刻。西寺去东寺的山路崖壁上有魏晋石刻一处。东寺的看点要多于西寺。有明代“南天门”石坊;有旁边介绍上说为吴道子真迹的线刻睡仙;有介绍上说始建于北齐的千佛洞;有位于千佛洞东崖壁有《华严经》刻经和宋人记游题刻;有位于崖壁上的泉眼,也是香泉寺名字来源的香泉,崖壁旁为潞简王亲题的“香泉”和落款为吴道子的线刻麻姑图。香泉寺经过上个世纪四十、六十年代两次重大PH后,幸存、残存者皆为石构。

鱼和先生游香泉寺是从西寺到东寺的。在西寺山脚处还有一新建规模宏大的香泉寺,问了那里的师父才找到真正的香泉寺西寺,再过一条沟去了东寺。香泉寺西寺、东寺蓬头垢面,然而丽质天成无法遮掩!

“南天门”石坊,坊间阴阳两面皆刻“淑海香天”。坊柱上刻联“西天既许分东土,南海当移住北方”。当时看到此联,鱼很讶异。及至与大殿---白衣大士殿内的看护师兄聊起,她告诉鱼和先生,这是因为大殿为观音殿,而东配殿即千佛洞内居佛祖的缘故。当然还有美丽神奇的传说,鱼在这里就不多言了。


石坊上有石阶,尽头就是东寺。在台阶上下瞰西寺和太行余脉霖落山,这么个闭塞的地方,当年日军竟然能打到这里。

阴面石坊坊间能清晰看到题刻:崇祯九载,丙子小春。

睡仙线刻画像反光严重,鱼反复仔细观看多幅多角度图片后,没有找到题刻。下面这张算勉强能看出睡仙轮廓的。




东配殿为千佛殿,殿内即是千佛洞。殿外有一方碑刻和一通石碑及半截碑。



千佛洞内造像很难得地保存完好,光看造型很难辨识出开凿年代。





崖壁上的泉眼,即香泉源头,已经无泉水。

潞简王的题刻和吴道子真迹。

下图为平原博物院布展的香泉寺吴道子麻姑图拓片。


依崖壁建的千佛殿,千佛殿东壁有《华严经》刻经和宋人纪游题记。

崖壁剥落得厉害,且有围挡不能近观。只好借助相机拉近拍摄。

香泉寺东寺正殿即白衣大士殿。









稠师塔塔心室内一铺五身保存较为完好。



这座石塔相较于其他两塔位置居中,最为残破的一个。南面开佛龛,内一铺五身,主佛垂足倚身后有背光。与稠师塔风格接近。西侧菩萨只剩些许残余,头颅缺失。有资料上说此塔名为神头塔,亦称胜经塔或无顶塔,而且还有段神奇的传说。







曾经的稠师殿前只有当年的柱础石和龟趺碑座。后人依山而建的殿堂与当年的恢弘简直无法相较。


殿前嘉庆十三年的“永固香火”碑,碑文第一行为:敕授文林郎署卫辉府汲县知县加五级记录十次记功六次……

上图和下图为新建的香泉寺,上图左侧有上路可直接到香泉寺西寺,下图顺路前行到广场,可沿新建的木坊直达香泉寺东寺。别看鱼的铁狗四毛停在此处,去西寺的山路可开车上去,一车距坡路上行要谨慎。东寺广场泊车最好。此处原则上不能停车,不过停在此处也被默许。

感谢来访,顺致秋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