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2019-04-15 18:15:08)
标签:

广州光孝寺

广州光孝寺双铁塔在修

广州六榕寺

广州六榕寺斋饭

广州怀圣寺

分类: 粤闽纪行:赣粤闽皖苏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广州光孝寺、六榕寺、怀圣寺三地相距不远,可步行一起观瞻。从六榕寺去怀圣寺,路上可看宋代的吊碑井。光孝寺是六祖慧能受戒之地且羊城民谚中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之说。六榕寺历史地位与光孝寺齐名,素有“光孝以树传,净慧(六榕寺的别称)以塔显”之称。怀圣寺乃我国四大古清真寺之一,寺内的光塔建筑上极具特色而且是羊城最早的灯塔。没去之前心动不已,去过后内心难平。光孝寺内的两座铁塔东塔已被关押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屋子内,这座牢房目前尚未竣工。西塔被封死在围挡中不久将建筑同样的牢房关押。鱼和先生游三寺这天是2019年2月22日,星期五。中午在六榕寺吃过斋饭后步行七百多去怀圣寺,也就十多分钟时间,到达后被告知不可以入内一观。理由是一会儿要做礼拜时间,拒绝游人入内参观。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光孝寺,寺名曾几次更改,初名制止寺,东晋隆安五年(401年)称五园寺,唐代称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汉时称乾亨寺,北宋时称万寿禅寺,南宋时称报恩广孝寺,不久后改广字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据《光孝寺志》记载,初为公元前二世纪南越王赵建德之故宅。三国时代,吴国虞翻谪居于此,辟为苑囿,世称虞苑。虞翻死后,家人舍宅作寺。(摘自百度,鱼有修改。)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光孝寺建筑结构严谨,殿宇雄伟壮观,文物史迹众多。如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南朝时达摩开凿的洗钵泉,唐朝的瘗发塔、石经幢,南汉的千佛铁塔,宋、明时期的六祖殿、卧佛殿,以及碑刻、佛像、柯子树、菩提树等。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该寺由宗教部门管理。(摘自百度,鱼有删改。)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光孝寺是羊城四大丛林(光孝、六榕、海幢、华林寺)之一,为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的名刹,坐落于光孝路。该寺最初是南越王赵佗之孙、南越国末代皇帝赵建德的私宅,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改名光孝寺。自从罽宾国僧人昙摩耶舍在此建寺讲学以后,先后有许多名僧也来此传教,因此光孝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看点为大雄宝殿、瘗发塔、东西铁塔。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光孝寺山门2017年重修的,有唐宋之风,不过窃以为有点张扬。山门东西两侧有回廊,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重建,做工不错。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高僧在光孝寺驻锡,这些僧人上追东晋时期昙摩耶舍,印度求那跋陀罗即真谛三藏法师,智药三藏,达摩。再到唐代高僧鉴真、印宗法师、慧能和西域高僧般刺密谛三藏、沩仰宗慧寂禅师,下启明憨山大师、清至善禅师等。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钟鼓楼,明朝万历年间重修过一次,后又被毁,现在所见到的建筑是和回廊同时期建成。鼓楼一层设伽蓝殿,钟楼一层设地藏殿。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大雄宝殿,始建于东晋年间,历代均有重修,现存建筑是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年改建之物,从外观斗拱上能看出唐宋时期建筑特色。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光孝寺大雄宝殿台基左右两侧的一对形制相同的现代雕刻的石法幢,可是未见唐代的大悲幢。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殿内三世佛为新请的。原物已毁于文-革。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大雄宝殿殿外石栏板(见上组图和下图)有南宋时期遗存也有现代补修,风格不同,一目了然可分辨。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大殿北面有六祖惠能的瘗发塔,六角七层,每层均有佛龛八个。塔前立的说明文字,说此塔立于六七六年四月初八。676年即唐凤仪元年。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瘗发塔:六祖受戒后,住持僧法才随即把六祖头发瘗藏树下。上盖8面7层发塔。现发塔平曲作八角形,7级高7.8米,以石基灰沙砖筑成,仿楼阁式塔,各面设佛龛佛像,粉墙上隐起红色木兼柱、角柱、柬额,柱头坐方栌斗承梁尖而无普柏枋,斗欹下内幽页下施皿板。素身瓦面弧度优美,上作八角攒尖顶。因颇有唐风,有人认为基本为原构。但塔形秀丽,基座为红色砂岩。未见其它唐代建筑用此种石料,又有人认为是南宋时重建而保留早期特点。崇祯九年(1636年)、1954和1977年均曾修葺。(摘自百度)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梁天监元年(502年),智药三藏自天竺携来菩提树种植于此,这棵算起来是我国第一棵移植菩提树。不过原树于嘉庆二年(1797年)被飓风吹折而死。现为寺僧从南华寺剪枝移栽,算而今二百余岁。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六祖殿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重建。是为纪念六祖慧能在光孝寺公开的禅宗法嗣,开南宗宗流而建。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六祖殿禁止入内,只能外观。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殿内有六祖像和观音像。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大殿后一株柯子树、一棵菩提树,人们把目光都集中在瘗发塔旁的菩提树上。忽略了千年树龄的虞翻手植的柯子树。人们中包括鱼和先生。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光孝寺寺东也有一株枝丫繁茂、浓荫蔽日的菩提树。树上标注为265年,比瘗发塔旁的那株标注为247年的菩提树还要早上十多年。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东西铁塔维修中。上图是西塔的围裙,下图是东塔的塔牢。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东西铁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两座铁塔。其中西铁塔建于五代南汉大宝六年(963),比东铁塔早建4年。该塔是南汉皇帝刘鋹的太监龚澄枢与他的女弟子邓氏三十三娘联名铸造,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抗战期间因房屋倒塌,压垮了四层,现仅存三层。东塔铸于五代南汉开宝八年(967),以南汉主刘鋹的名字铸造,四方形,共七层,塔高7.69米,塔基为石刻须弥座。塔身上铸有900余个佛龛,每龛都有小佛像,工艺精致。初成时全身贴金,有“涂金千佛塔”之称。大悲幢建于唐宝历二年(826),宝盖状如蘑菇,以青石造成,高2.19米,幢身八面刻有“大悲咒”,为寺内现存石刻中最早且有年代可考者,但字迹多已风化。(摘自百度)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大殿东面为伽蓝殿现名泰佛殿。始建于宋,明朝中期重修。它那唐宋建筑风格的屋顶,优雅至极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光孝寺以唐宋风格建筑入选国一,所以多传几张照片,好好欣赏。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与泰佛殿对称的是睡佛阁,即风幡阁。原址为风幡堂,是为纪念六祖在光孝寺的“风幡论辩”而建。明代重修时将两楼合为一体。内有睡佛一尊,禁止入内。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光孝寺寺东,东铁塔附近有达摩祖师亲手开凿的洗钵泉,在洗钵泉泉亭与围墙之间有两通线刻像碑。分别是六祖和达摩的线刻像,均外罩玻璃。由于反光严重,拍摄不清晰。达摩祖师线刻碑能看清大通元年(527年)字样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六榕寺寺内有宋代千佛塔,俗称“花塔”。曾是广州最高的古代建筑。花塔东为山门、山门殿。殿内有弥勒殿、四大天王和韦驮。塔西为圆通苑,既是方丈室,又是广州市佛教协会办公地。寺内还有榕荫园,园内有六祖堂、观音殿、僧舍、斋堂、功德堂等。六榕寺山门楹联醒目,“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联中有两位唐宋大家:博士王勃,东坡苏轼。这短短十四个字,也将六榕寺寺史轮廓画出。只是六榕寺寺史溯古追今,实在是一言难尽。感兴趣者请看文后链接内容。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六榕寺花塔宋元佑元年(1036年)筹建,绍圣四年(1097年)六月三日落成。花塔的平面呈八角形,外观9层,内设暗层8层,共17层。它是一座仿楼阁式的穿壁绕平座结构的砖木塔,塔高57.6米,塔壁佛龛供奉贤劫千佛等圣像,称千佛塔,是岭南地区现存最高的宋代古塔。塔刹为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铸。铜质刹柱身上有1023尊浮雕小佛,还有彩云缭绕的天宫宝塔图。千佛铜铸连同顶上的火焰宝珠、双龙宝珠、九霄盘、覆盘以及八根铁链等各种构件,重量超过5吨。“花塔”一名始于清初,净慧寺也在此时期被呼作为“花塔庙”。民国重修时正式定名为“花塔”,并沿用至今。清光绪元年(1875年)撰写的《重修六榕寺佛塔记》,将净慧寺正式易名为六榕寺。1931年重修花塔时在内部用钢筋水泥加固。解放后重修时发现有九井环基,塔基仍然比较稳固但塔身倾斜了1.7米且有多处裂缝。2001年2月,花塔进行了加“”加固维修,并于同年8月底通过验收。(鱼根据有关资料改写。)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苏轼于宋元符三年(1100年)路经广州时,游净慧寺,观舍利塔,僧人请他为寺庙题字,山门和塔檐下所悬匾额“六榕”就是苏轼的手迹。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六榕寺大雄宝殿重建于1983年,位于塔西,殿内供奉清康熙二年(1663年)铜铸三世佛。六榕寺最初的大雄宝殿南朝始建,坐北朝南,塔在殿前。此殿于明初洪武六年(1373年)被割去。洪武八年(1375年)净慧寺住持在今塔东建觉皇殿,并以此殿为大殿。明清年间,觉皇殿数次重修上世纪六十年代时,该殿被毁。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大雄宝殿内的清铜铸佛像高6米,重10吨,是广东省现存最大的古代铜像。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明初净慧寺仅存千佛塔与观音殿,那时的观音殿殿址在现在的说法堂位置。重新建的观音殿(见上图)于1988年竣工,坐落在六祖殿前榕荫园之东,为仿清楼阁。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圆通苑旁有两方线刻碑分别是《六榕寺佛塔图》和《塔内八十八佛圣像图》玻璃罩反光严重。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塔内八十八佛圣像图》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刻制,碑上描刻有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重修塔时的88尊佛像及佛名。《广州六榕寺佛塔图》碑为清光绪六年(1880年)刻制,正中刻有六榕寺塔全图。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重修净慧寺塔碑记》 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刻,内容为宋绍圣四年(1097年)赵叔盎撰书碑文。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六祖堂内供有宋代按照禅宗六祖师惠能真人形象铸造的铜像,高1.8米,重约1吨。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民国24年(1935年)4月,举行花塔重修落成典礼,梁致广居士撰《重修六榕寺花塔记》(见下图)。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榕荫园内的明代的重修碑,只有个别字迹能辨识。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时值中午,鱼和先生在斋堂内打了两份斋饭(见下图),感谢先生陪鱼吃斋饭。六榕寺斋饭对外,请就餐者一定要随喜布施!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对不食斋者,此饭寡淡无味,这也是鱼要感谢先生的原因。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吊碑井在六榕路福泉街口,是广州九大名井之一,为宋井。吊碑井有方形井栏圈住,井盖有铁栅栏封死,看不出井的真实模样,资料上说井身为红砂岩石所砌。这口井与六榕寺有渊源。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清沈阳人樊封樊昆吾所作《南海百咏续编》载 :" 县志谓井中有古碑吊挂如菱栖状 , 井因得名。细审视之 , 乃花塔之基石 , 其色鲜红 , 盖东莞丹石 , 非碑材也。然井近六榕 , 以寺碑考之 , 斯实宋井之一。 " 又云 : " 考六榕寺碑 , 唐时浮图已毁。宋元格初 , 南海林修议建复之 , 求其故址不可得 , 造塔辄坏。梦神告以旧基 , 当有九井环列 , 东西相去不逾四五十丈,宣泄地气 , 塔便可成。林于县城朝天门外 一里求之 , 果得古井九 , 就其旧基、锄得宝剑古鼎 , 于是塔始成。今就碑语 , 在花塔左右得匹古井衷。塔南为铁局 , 所谓吊碑井者 , 可居其一。 "  (摘自百度)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怀圣寺又名狮子寺,俗称光塔寺,是中国四大古代清真寺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清真寺建筑。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被列为广东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怀圣寺整体建筑为典型的阿拉伯建筑风格,寺内设有教长室、藏经室,礼拜大殿和光塔。光塔,高36米,圆形塔身、笔尖形的塔尖。该塔最初叫"邦克塔"。因"光"和"邦克"在广州话里发音相似,故该塔又称光塔。当时晚上塔内点灯,为船舶指引航向。(摘自百度,为了避开XX字,鱼做了删改。)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唐高祖武德年间传教士经海上丝绸之路登陆广州传教,贞观元年(627年)侨居广州的族人捐资修建了这座清真寺,为纪念先知,取名"怀圣"。元至正三年(1343年)被焚,7年后重建。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规制。1949年后,怀圣寺进行过三次较大规模的修葺,基本保持了原有建筑风格。(摘自百度,为了避免XX字,鱼做了删改。)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怀圣寺光塔整个用砖石砌成,主要砖墙,内外墁灰,建筑平面为圆形。有前后二门,各有一磴道,两楼道相对盘旋而上,到第一层顶上露天平台上出口处相汇。在平台正中又有一段圆形小塔,塔顶在最初原是金鸡,后改为葫芦宝顶,晚近改为橄榄形。我国砖砌佛塔,唐代多为方形、转筒状建筑,用木梯木楼板上下。到宋代,塔才多用八角形及砖磴道的砌法,但砌工简单,与光塔的圆形双楼道的精巧技术,远远不能相比。专家认为光塔的磴道技术,影响并提高了我国砖砌佛塔的建筑技术,在我国工程技术史上不是一件小事。有关光塔的建筑年代问题,目前尚未确定下来,有唐说、宋说、元代重建说。现存寺内的元代至正十年(1350年)郭嘉从《重建怀圣寺碑》及南宋方信孺《南海百咏》、南宋岳珂《程史》都认为建于唐代。(摘自百度,鱼有删减)
21)粤闽纪行·粤:广州览胜之光孝寺、六榕寺、吊碑井和怀圣寺(未遂)
  感谢朋友们和鱼重游故地,下期五仙观&广州越秀区博物馆、圣心大教堂、沙面再见!

有关链接
1、六榕寺大事记
六榕寺始建于南朝宋代年(公元420一479),名为"广州宝庄严寺"。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沙门昙裕法师从扶南(柬埔寨)请得佛陀舍利回广州,得到梁武帝诏许后,于宝庄严寺大殿前修建舍利塔。此佛塔为一座四角形的六层木塔,下瘗佛舍利,木塔内外绘画着佛典图解,称"敕赐宝庄严寺舍利塔"。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历经一百余年的风雨侵蚀,寺塔梁柱已出现破损。某日,舍利塔祥光涌现,震惊羊城百姓,信众蜂拥来观。时广、韶都督李燧,邀集朝散大夫广州太守史某、明威将军行番禺知府折冲都尉李公等,专门到寺拜竭宝轮和尚,共商募修舍利塔事宜。经过精心组织施工,舍利塔修葺一新,再现巍峨雄姿。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春,王勃离开家乡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南赴交趾(今越南)探父(其父王福畴任交趾令已多年),于十一月到达广州。适逢宝庄严寺开设法会,因受寺僧托请,写下三千余字碑记《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公元917年,南海王刘龚称帝,国号大越,定都广州,次年改国号汉(史称南汉),年号乾亨,升广州为兴王府。南汉历代君主虔信佛教,宝庄严寺易名长寿寺,作为刘氏宗室女修道之所,塔仍称舍利塔,每于上元、中秋佳节登塔燃烛悬灯(号曰"赛月灯")以兆丰年。
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南汉灭亡,长寿寺及舍利塔均毁于大火,从此湮没一百多年。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88)重修该寺,并以曹溪六祖真身为原型铸铜像供奉,寺于端拱二年重修竣工,遂改名为"净慧寺"。当时寺内有古榕六棵,民间已有"六榕寺"之称,但当时只是"俗称而已、非寺名也"。宋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净慧寺住持德超和尚发心募资重建舍利塔。与前任凤翔郡宝鸡县主簿官、南海人林修居士、本郡信士王衢等,共商重修舍利塔一事。他们依碑记"方井圆泉、参差倒景"的记载和民间所传"环列古井九"之说,寻得旧塔基址重建宝塔,当时发掘出梁代建塔所藏的佛舍利,仍旧瘗藏。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六月三日,宝塔落成,寺僧又邀请常到寺礼佛的宋皇叔、康州(今广东德庆)刺史赵叔盎撰书《重修广州净慧寺塔记》。新塔改用砖木结,八角形,外观九层,内有暗层,实为十七层,各层内外墙壁设置佛龛供奉贤劫千佛像,故称"千佛塔"。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大文豪苏东坡由海南贬所北归,路经广州到该寺游玩时,应寺僧道琮之请为寺题字,他见寺内六株榕树绿荫如盖,盘根错节,气势不凡,即欣然书下"六榕"二字。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重修舍利塔,并铸9.14米高的千佛铜柱,柱身刻有1023尊佛像及祥云天宫宝塔图,连同塔顶的火焰宝珠、三层九霄宝盘、九层宝轮、一层双龙宝盘、八根铁链组成重达5吨的塔刹。
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寺院一半面积被辟为永丰仓,自此之后山门便改为向东,而寺院面积也日渐缩小,而六株古榕,也因寺院被割而处于寺外(原来的净慧寺规模相当宏大,占地甚广,山门朝南,"横直绵亘实逾二里")。
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寺僧愈坚和尚等重修于元末明初期间被损塔殿,并在塔东辟建觉皇殿,此后六百年都以此殿为大殿,但该殿于"文革"时期被毁。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净慧寺一度归并于西禅寺,六祖铜像也于其后被迁往西禅寺。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净慧寺重修,寺僧将苏东坡遗墨"六榕"二字,刻造一木匾悬挂于寺门之上,自此,净慧寺又称六榕寺,舍利塔称六榕塔。此后经明正统、嘉靖、万历、天启及清乾隆年间均有重修(六榕塔自清初重修之后,该塔"檐壁榱题,红绿白黄,互相辉映,旭升日落,观美如花"故又称为"花塔")。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受台风侵袭,塔顶坠于地。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清皇室从海防经费中拨出巨款大加修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继咸同年间修建殿宇之后,重修千佛塔并已竣工,并撰《重修六榕寺佛塔记》。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清廷诏封六榕寺住持铁禅为广东僧纲司。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国民政府废除僧官制度成立广东省佛教会(会址六榕寺),铁禅被推为会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铁禅和尚率四众弟子迎回侨龛西禅寺达数百年之久的六祖惠能铜像,并修建六祖堂以供奉。又补植榕树四株(六株古榕时存二株:一在东坡精舍后、福泉新街后侧;一在寺东旧平南王府。)、建补榕亭、筑东坡精舍、树立"曹溪法乳"牌坊,收归散置在外的太湖奇石"朵云"等。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广州地震,塔内壁与千佛铜柱之间被震裂。民国十年(1921年),市政府在六榕寺东开辟花塔街(今六榕路),又割寺东建造净慧公园,寺院面积再度缩小。民国20年(1931年)重修花塔,在内部用钢筋水泥以加固。民国24年(1935年)4月,举行花塔重修落成典礼,梁致广居士撰《重修六榕寺花塔记》。 民国35年(1946年) 八月中旬,虚云与弟子宽鉴等来到广州接管六榕寺。民国35年(1946年)9月17日,虚云奉玄奘顶骨舍利,于六榕寺设七天七夜的水陆道场法会,以超荐抗日阵亡将士。时蓬六榕寺北堂桃树开花,胡毅生(胡汉民之弟)写下《绯桃瑞应记》一文。1948年,宽鉴盗取六榕所有重要财产和文物逃往香港,其中有寺内四件珍贵文物:(1)辽代紫铜精铸的药师佛像;(2)玄奘法师顶骨;(3)淡归诗卷;(4)汉玉等,称为"净慧寺镇山四宝"。虚云和尚发觉后马上追还,并免去宽鉴方丈职务,由明观法师继任住持职务,解放前夕明观法师去香港。1966年"文革"时,六榕寺除六祖铜像外,全部佛像被毁,寺院也全被占作仓库。1979年3月,中共广州市委批准六榕寺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1983年,在塔之西重建大雄宝殿,供奉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以黄铜精铸的三尊大佛像。

有关链接内容来自网络,鱼有删减。向原作者致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