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2018-09-21 21:57:41)
标签:

武威文庙

武威文庙石刻雕塑展

武威西夏博物馆

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

西夏文泥活字版佛经

分类: 西进西域·冀陕甘宁蒙新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鱼和先生是2018年8月18日踏入武威--凉州地界,游历了天梯山石窟、武威文庙、武威西夏博物馆、雷台汉墓所在地--雷台公园、雷台汉文化展厅、鸠摩罗什寺、大云寺。海藏寺因修路不通,遗憾错过。在编辑本文时,鱼着实为难。考虑到内容连贯性和关联性,本期文将武威文庙和西夏博物馆并在一起,这就使得此篇图文超级多。O(∩_∩)O~对此部分内容不感兴趣的朋友请跳过。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武威文庙是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规模最大的孔庙。文庙介绍上说该建筑始建于明正统二年至四年(1437-1439年)。经清和民国扩建,终成有着东文昌宫、中圣庙、西凉州府学三组建筑物群的庞大规模,号称“陇右学宫之冠”。现如今只有中路和东路建筑群保存较好。这里曾是武威市博物馆所在地。资料上说馆藏有历代图书、字画、碑刻及其它文物3.6万余件。其中汉简、木雕、木乃伊、铜奔马、鸠杖、凉造新泉、西夏牌、西夏铜火炮等都是举世闻名的珍品。七个文物陈列室,囊括了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能展示武威历史的展品。这很令鱼期待。可是鱼和先生去那天,这里只有石刻碑碣展室和清代屏风展室开放,其余都落锁。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武威文庙大门临街,购票进入后是东路文昌宫,鱼和先生文庙的参观顺序是:先到圣庙即曾经的中路今天的西路建筑群,顺次参观至最后一座建筑,再转入曾经的东路如今的中轴线文昌宫建筑群,由最后一座建筑逆向至文庙大门结束文庙参观。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武威文庙,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城东南隅,坐北向南。始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公元1437——1439年),南北长 198米,东西宽152米,占地面积约30096平方米。 武威文庙古称“陇右学宫之冠”,由儒学院、孔庙、文昌宫三部分组成。西边为儒学院,仅存忠烈、节孝、节义三祠;中部孔庙以大成殿为中心,前有泮池、状元桥、棂星门,后有尊经阁;东边文昌宫以桂籍殿为中心,前有山门、戏楼,后有崇圣祠,形成了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布局严谨、雍容典雅的古建筑群。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公布)”、“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摘自《武威文庙简介》)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圣庙中轴线上有泮池、状元桥,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尊经阁,左右有碑廊、东西两庑。东西两庑曾经是乡贤祠,上世纪八十年被被辟为《武威简史陈列》展厅,如今铁将军把门。圣庙没有南向开的门。建筑群最南端本应该是“万仞宫墙”,可武威文庙很特别,它没有,只有东西两侧开有义路、礼门的照壁,据说是由于数百年来凉州一直未出状元,所以没开正门。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影壁北面是半月形的泮池。池上架一座石拱桥,名“状元桥”。此桥直对棂星门。棂星门木制四柱三间,介绍上说是明正统时建筑的。穿过棂星门,就可看到戟门,戟门两侧是东西两庑。在棂星门和戟门之间是碑廊。西边有两处,东边只有一处。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做过功课知道武威文庙内藏有从他处迁来或属文庙的唐至清石碑共30余通,是西北保存碑刻最多的地区之一,被称为“碑刻之城”。一部分碑集中在碑廊中,另有一部分在碑刻展厅中。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上二图为西侧碑廊,下图在东侧碑廊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碑刻从内容和形式上主要分为功德碑刻、祠庙碑刻、墓志碑刻和其他碑刻。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戟门与大成殿间东西两侧有碑亭。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上图右为明成化六年立的《重修凉州卫儒学记》。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上图左为民国三十八年立《重修文庙创建庙产碑》,右为明正统四年立《凉州卫儒学记》。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殿,建在石筑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顶置九脊、鸱吻螭兽;脊以缠枝莲纹砖砌筑;正脊中设桥形小珠;屋面覆琉璃筒板瓦檐下为五铺作双抄双平昂。柱头、补间铺作华丽,棂格隔扇、腰华板、裙板等皆有简单雕饰。周围绕以回廊,庄重、肃穆、文雅。为明清建筑风格,呈现至圣至尊之气。门额“万世师表”。楹联: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摘自百度)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从东侧看大成殿和尊经阁。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大成殿之北为尊经阁,建在高达二米的砖包台基上,为两层土木结构楼,重檐歇山顶,阁周绕以木柱回廊,顶部三重翘角上均悬有风铃。是武威现存最高大的古代重楼建筑。 阁周绕以回廊木栅栏。顶部三重翘角上均悬有风铃。(摘自百度,鱼有删改。)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尊经阁陛石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大成殿与尊经阁之间的牌楼。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尊经阁西侧有文昌宫的最后一个建筑崇圣祠,两座建筑处于一条直线上,为武威文庙最北建筑。和尊经阁一样,崇圣祠也不开放。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武威文庙中路文昌宫以桂籍殿为中心,前有山门、戏楼,后有崇圣祠,东西曾经有配殿刘公祠、牛公祠。现在这里是展厅。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由月门进入东路文昌宫。武威文庙最吸引人的是文昌宫的桂籍殿,这里有明清时期至民国时期的四十多块匾额。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上图由左及右:“化峻天枢”匾,题于康熙三十四年,国学弟子王承举等献;“光接三台”匾,曾国杰题于乾隆三十五年;“彩振台衡”匾,题于乾隆十七年,何德新、傅显敬; “聚精扬纪”匾,清嘉庆十一年甘肃按察使司按察使、前分守甘凉兵备道刘大懿题;“德盛化神”匾,题于雍正九年,文昌会众姓信士弟子叩;“曜握斯文”匾,凉州府儒学训导石澓贤题于乾隆三十五年。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上图左由上及下:“神有鉴衡”匾,题于民国四年;“经天纬地”匾,题于咸丰七年,乡国学信士弟子叩;“人文化成”匾,王三益题于道光乙未仲春;“贵相太常”匾,赵永年题于道光十年;“牖启人文”匾,邑人赵国玺题于同治十二年。左右: “孝友文章”匾,题于道光十年,乡国学信士弟子叩。上图右由上及下:“辉映梯峰”匾,题于咸丰十年,乡国学信士弟子叩;“天下文明”匾,兵部侍郎邑人牛鉴题于道光十九年;“诞敷文德”匾,邑人刘澄原题于道光壬寅年;“桂禄垂青”匾,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宗昉题于道光十六年;“为斯文宰”匾,民国二十一年,邑人贾坛题。左右: “阴骘下民”匾,康伯成题于乾隆二十二年。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上图和下图中:“彩彻枢衡”匾,题于雍正二年,国学弟子刘大海、乡学弟子刘大源谨叩;“万世文宗”匾,题于康熙五十七年,广陵范仕佳谨献;“司文章命”匾,特简文林郎知武威县事王守曾题于乾隆四年,信士潘荣贵等献;“掌仙桂籍”匾,郑松龄题于乾隆四年,信士弟子叩;“文明长昼”匾,曾国瑛题于乾隆十一年; “帝德广运”匾,康伯成题于乾隆二十二年;“阳春一曲”匾,题于雍正元年,乾隆二十二年重刊并绘;“学宗衍圣”匾,康伯成题于乾隆二十五年;“炳呈斗上”匾,景瑞题于乾隆三十四年;“瑞预化成”匾,拔贡生马开泰题于乾隆三十七年;“先天炳蔚”匾,马开泰题于乾隆三十七年;“辉腾七曲”匾,武威县知县王汝地题于乾隆四十年;“光联奎璧”匾,题于乾隆四十八年,举人王惇黄敬献;“纲维明教”匾,题于嘉庆三年,乡国学信士弟子叩;“书城不夜”匾,清嘉庆戊辰年春,乡国学弟子题;“云汉天章”匾,邑人张美如题于道光元年;“辉增西垣”匾,题于道光七年,乡国学信士弟子献;“文以载道”匾,赐进士出身知凉州府事郿县王步瀛题于宣统建元己酉秋;“文明以正”匾,题于民国六年,武邑学款管理所各员敬叩;“斡旋文运”匾,高自卑题于民国十二年;“文教开宗”匾,邑人段永新题于民国二十八年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桂籍殿前廊东西两侧墙壁上嵌有三方石刻,都是道光年间的。上图在西侧,下图在东侧。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桂籍殿,位于大成殿东侧,殿内供奉文昌帝君。大殿内有很多碑刻,室内昏暗,碑碣簇新多为颂扬文昌君的词。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桂籍殿南侧的木牌楼规模小于圣庙大成殿前,不过鱼以为精巧胜于前者。上图为南向,下图为北向。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桂籍殿前月台下东西两侧有两株五百年的古槐。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西配殿为石刻雕塑展厅。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上图右为《凉州卫大云古刹功德碑》立于大唐景云二年、明时重刻。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上图由左及右为:《前秦梁舒墓表》,刻于前秦建元十二年,出土于凉州区金沙乡赵家磨村;《唐晁大明墓志》,刻于唐贞观十七年,馆藏;《刘意墓志铭》,凉州区金羊镇宋家园征集;《 唐刘和墓志》凉州区高坝镇建设村出土。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上图由左及右为:立于唐初的《唐康君墓志》,出土于凉州区城东五里墩沟;刻于垂拱元年《唐故明威府队正纥单府君墓志铭》,馆藏;刻于唐圣历二年《唐弘化公主墓志》,出土于凉州区南营乡青嘴湾;刻于唐圣历二年《唐青海王慕容忠墓志》,出土于凉州区南营乡青嘴湾。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上图由左及右为:《唐慕容宣昌墓志》,《唐慕容宣彻墓志》,《唐慕容明墓志》,《唐陇西郡夫人李氏墓志》皆出土于凉州区南营乡青嘴湾。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上图由左及右为:刻于明正德三年的《明故骠骑将军徐公圹志》,馆藏;刻于明崇祯十六年《明杨嘉谟墓志》,馆藏;刻于清康熙六十一年《皇清诰封一品李母雷太夫人墓志》,馆藏;《清武威武徽君李孝廉传碑》,馆藏。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上图为《元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刻于元天历二年。凉州区永昌镇石碑沟征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上图为清武瓒隶书碑。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上图为《清敕封儒林郎晋封武翼都尉陈君贡禹墓表》,刻于清道光十二年。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上图左为《清张兆衡墓表》,刻于清道光二十九年;右为:《元敏公禅师碑》,正文刻于元至元二十三年。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东配殿为清代屏风展厅。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桂籍殿东侧看桂籍殿。桂籍殿南侧有清代二层戏楼。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戏楼南侧为山门。上图为戏楼南向;下图上为戏楼北侧。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上图为文昌宫的山门。山门与武威文庙大门之间西侧有月门,进入就是圣庙。至此辞别武威文庙,去其东南的武威西夏博物馆参观。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武威西夏博物馆参观,博物馆有二层,二层不对外开放。鱼和先生去时恰逢有某高校预约参观,鱼和先生蹭车参观,很受益。武威西夏博物馆,藏品还算丰富。原藏于武威文庙的国家一级文物《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就移至馆内一楼。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980年5月,在城区针织厂建设工程中,出土了一尊铜炮。这尊铜炮长100厘米,重1085公斤,由前膛、药室和尾銎三部分组成,前膛长175厘米,炮口内径10厘米,口大底小。整个铜炮造形简单,制作粗糙,銎内还遗存火药和铁弹丸,专家考证为西夏窑藏遗物。从出土情况和形制特点分析,大约产生于13世纪至14世纪初,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管形火器。(摘自百度)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即西夏碑,是迄今所见西夏文和汉文对照字数最多的西夏碑刻。是武威西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此碑所在的碑亭在元灭西夏后被寺僧用砖四面砌死,并散布破此墙者,将被天谴。清嘉庆九年(1804年),凉州人张澍游清应寺(大云寺清代名字)破壁发现此碑。民国时,西夏碑由大云寺移武威文庙。近年又移至新建的武威市西夏博物馆内。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上图就是著名的西夏碑即《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下图开始为西夏博物馆一楼部分展品。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982年以来,古城乡上河村塔儿湾农民在山坡上取土时陆续发现了一批瓷器,部分瓷器(包括残片)上写有汉、西夏文纪年、姓氏名字,后被专家考定为西夏瓷器。除大宗瓷片尚待继续复原外,完整和已经复原的瓷器有115件,主要有碗、碟、壶、罐、瓮、瓶、釜、钵、灯等;装饰技法主要有素釉、复色釉、印花、彩绘、剔刻釉等;釉色有黑、褐、酱、豆绿等多种,以白釉、褐釉居多。大多数器物色泽莹润,给人以稳重古朴而明快典雅的感觉。由于剔刻花和印花手法的普遍运用,成为凉州西夏瓷器的显著特色,并随着白地绘黑(褐)花瓷器的出土,填补了西夏瓷器已经运用磁州窑匠师创造白地黑花器物技术的空白。装饰题材有阴弦纹、阳弦纹、水波纹、带状纹、运头纹、九点纹等几何纹样,有梅花、牡丹、莲花、葵瓣、花叶、草叶等植物纹样,还有天鹅、仙鹤等飞禽纹样,也有几何与植物结合的卷草云纹等。凉州西夏瓷器的这种装饰手法进一步说明,西夏时期,儒学为官方哲学,佛教十分兴盛 ,而崇尚阴阳、崇尚自然天道观的道家思想也普遍被人们接受。釉面光滑柔润,再加墨彩衬托,黑白相间,显出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凉州西夏瓷器数量大、种类多、内容丰富且保存完整,既有宋代风格,又有西夏党项族和凉州地方特色,在西夏制瓷业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制瓷业,特别是西夏制瓷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自百度)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上图和下图中的西夏瓷器有些在宁夏博物馆,有些在内蒙古博物院。武威西夏博物馆只能作为相关资料介绍。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以下图片为为西夏博物馆二楼展厅内容。此展厅近两年开始不对外开放。只作为学术交流开放。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武威西夏博物馆文物来自武威西郊林场发现的木椽塔、木版画;清嘴湾、塔儿湾发现的西夏瓷器;小西沟岘、亥母洞发现的西夏文文书、泥活字版本、经卷等。这些文物都是十分珍贵的。虽说武威西夏博物馆图片展板多,实物较少,但是作为一个断代专展,为了更好展示西夏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也不失为一种好方式。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987年9月,在东大街署东巷修建楼房当中,在距地表3米以下的地层中挖出一批西夏窑藏遗物,出土金钵、金碗、珍珠等各种金饰以及银锭22件和其它一些西夏文物,其中有17件银锭上刻有铭文及戳记符号,有的砸印有官方审验机构的官职名称,有的刻有金器作坊或金银店铺名称,有的刻有银锭的重量和成色等。金钵、金杯、金钏和珠饰金链,制作精细,做工考究,有些还在沿缘锻压有花卉图案,结构谨严而富有变化,线条流畅自如,形象生动逼真。据有关资料记载,清代以来,凉州还出土过一些西夏钱币。这些文物的出土,填补了西夏使用银币无实物见证的空白,对研究我国货币发展史,特别是研究西夏货币流通、铸币、铸银等方面的情况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摘自百度)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西夏文一度被视为天书。1908年俄国人柯兹洛夫在内蒙古黑水城遗址中发现了党项人骨勒茂于1190年编写了《蕃汉合时掌中珠》,基于此才知道了它的构造、文字和字意。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上图为我国近代著名文字学家、金石学家罗福成借助于《蕃汉合时掌中珠》在1932年发表的西夏碑的汉文和西夏文以及西夏碑的译文。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上图和下二图为西夏文文契。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972年1月和1989年9月,在张义乡小西沟岘、新华乡亥母洞寺先后发现了一批西夏文书,有西夏文和汉文。西夏文书有汇款单、契约、收支账等6件,是研究西夏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其中有2件盖有西夏文印章的文书,是迄今发现的西夏文书中仅有的资料。(摘自百度)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西夏木板画共29幅,均为彩绘。这些木板画是迄今所见数量极少的西夏绘画,与其它地方如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内蒙黑水城发现的壁画、水墨画和传世的西夏雕板画、石刻、绘印的图画有很大区别。其它地方的绘画内容大部分是宗教性质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很少,而凉州出土的木板画几乎都是写实的。据考证,板画内容表现的是墓主人生前的生活情景,体现了西夏写实的画风,是绘画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对研究西夏绘画艺术具有重要的地位。(摘自百度)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上图和下图为西夏文经书。均为新华乡缠山村金刚亥母寺出土。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987年5月,新华乡缠山村群众,在亥母洞寺遗址施工中,出土了一批西夏经卷,为研究西夏的佛教文化、语言文字提供了实物资料。其中一件西夏文泥活字版佛经《维摩诘所说经》(下卷),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件泥活字版本,填补了我国泥活字版本的空白,为研究我国原始活字印刷术—泥活字版本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摘自百度)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我国古代印刷术,被列为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为宋代毕升发明,但由于年代久远,后人未见过当时的活字印刷品,以至国内外一些专家对此产生怀疑,国外有些国家已公开宣称他们国家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国。凉州出土活字印刷品《维摩诘所说经》及其邑人孙寿龄研制出的西夏文泥活字,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该印本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泥活字印本,捍卫了祖国印刷术的发明权,重要意义显而易见,学术价值不可估量。(摘自百度)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977年,在武威西郊林场(今西郊公园)的一座西夏单室砖墓中发现了木缘塔、木板画等文物。木缘塔造型奇特,制作精致,是西夏墓葬中第一次发现且保存完整。塔通高76厘米,分塔座、塔身、塔顶和刹四部分,呈四级八角形,饰红色,四周书写佛经咒语,且以梵文为主。早期党项族人死后用火葬,从宋初李继迁开始,不再用火葬,而改为土葬,起陵作墓,一如汉人制度。这种葬俗反映了汉化以后的西夏人明显受佛教影响和西夏人“笃信机鬼,尚诅咒”的风尚,反映了西夏民族的葬俗特色,也是西夏大力推崇佛教的历史见证,为研究西夏的葬俗制度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摘自百度)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上图武威西夏文物出土集中地。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因为西夏博物馆馆长带队讲解,出于尊重,鱼和先生都是在空隙时抓拍,结果效果太差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尤其是上图。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西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比较重要而又独特的一个民族,特别是在文化上具有和其他少数民族不同的特点,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对此,早在上个世纪,就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西夏建国历史可谓不短,但历史上记载西夏的史料很少或很不完整,主要是元朝和后代学者只承认正统地位而把西夏看作是“属国”。1908年至1910年,俄国学者柯兹洛夫在我国黑水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发现了大批西夏文物,包括佛像、法器、钱币、典籍等,重点是典籍,约有2.4万卷,填补了研究西夏历史的许多不足之处,自此,西夏学开始兴起,并成为国际显学。(摘自百度)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西夏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和灿烂的文化,西夏文化更因为其独特性而散发着经久不息的魅力。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西夏文化研究可从清邑人张澍发现西夏碑开始。这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凉州先后出土了大量的西夏珍贵文物,加之一些如张澍的有识之士,致力于西夏学的研究和资料收集,为今天研究西夏文化、政治、经济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武威,昔日的凉州,今因天时、地利、人和,一直走在西夏文化保护与研究的前列。希望武威的西夏学能开出璀璨之花,追平并赶超俄国
16)西进西域·甘:武威文庙(武威市博物馆)、武威西夏博物馆
感谢朋友们和鱼一起在武威文庙和武威西夏博物馆感受凉州文化,下期武威雷台公园、雷台汉文化展厅再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