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晋行:河北邯郸峰峰矿区南北响堂寺石窟--晋行的完美收官

标签:
北响堂石窟南响堂石窟鱼在在藻佛学图片 |
分类: 晋行 |

看过南北响堂山石窟,给鱼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南响堂山那轻歌曼舞的飞天(见封面图一),也不是北响堂山石窟悲天悯人的大佛(见封面图二),而是鱼在整理这期图片和资料时发现的--北响堂山石窟独步天下的塔状洞窟设置(见下图)!

响堂寺石窟,坐落在邯郸市西南部峰峰矿区的鼓山。位列中国十大石窟第七名。始建于北齐时代(公元500—577年)。此后隋、唐、宋、明、清各代均在此增凿和修葺。响堂寺分南北两窟,相距15公里,现在尚有石窟16座,大小造像3,400尊。俗称南北响堂寺石窟。(鱼根据有关资料编写。)

北响堂寺石窟景区扩建了。新建的停车场离景区有三公里左右,鱼和先生2017年9月30日去的,因修缮工作尚未收尾,免费参观。步行至北响堂寺石窟所在地用时近四十分钟。景区管理人员说已经配备了往返观光电瓶车。
上图为沿途风光集锦,上图图片由左及右第二张为新建的购票中心,第三个是新建的游客中心,最后一图是在北响堂常乐寺外也是老景区大门外。常乐寺内的白塔很醒目。

北响堂常乐寺塔,也称普同塔,当地俗称白塔。常乐寺始建于北齐,原寺址遗迹尚存。现常乐寺已新建了大殿、天王殿、财神庙等。常乐寺内现存金正隆四年石碑《重修三世佛殿记》记载“……文宣常自邺都诣晋阳,往来山下,故起离宫,以备巡幸,于此山腹,见数百圣僧行道,遂开三石室,刻诸尊像,因建寺,初名石窟,后至天统间改智力,宋嘉祐复更为常乐寺……” (上述文字鱼根据有关资料编写)

常乐寺塔为楼阁式砖塔,平面八角形九级高约36米左右。由于年久失修塔身第九级及塔刹部分已经损毁,已看不出塔刹本来面目,下部塔身则保存相对完好。塔身青砖砌成,分层朝不同方向设有塔门,并有砖雕假门假窗点缀其间。砖雕密檐檐口,或仿木斗拱或仰莲造型,工艺细腻。最具特色的有二,一是塔身假门半掩半开,惟妙惟肖。二是塔身不同方向,还雕刻有很多塔的造型,一时间也无从统计其数量,在其它古塔中十分少见。(摘自百度)

常乐寺塔在山脚下,由这里登石阶到石窟所在区域,还要半个小时。很耗费体力。好在风景不错。

站在北响堂山石窟检票口下瞰,常乐寺塔依旧醒目,新扩建的景区在脚下铺陈。

第十一窟别名隋佛龙(见下三图),唐、宋时期开凿,位于北区台阶下北侧。




第十窟文官洞(见上图和下四图),不开放。位于石窟北区第九窟大佛洞北侧,坐北朝南。

下面三图为鱼扒开门缝先生将相机置于孔缝间拍摄。介绍上说之所以叫文官洞是因为洞内左右壁各雕一供养人立像,身着朝服,为文官形象。

窟室平面呈横长方形。正壁开大龛,龛内雕华严三圣。中间为释迦牟尼佛,骑狮者为左胁侍文殊菩萨,骑象者为右胁侍普贤菩萨。左右壁各雕一立像,身着朝服,为文官形象(水野、长广氏称为神王),窟深3.3米,宽4米。
窟顶三朵色彩艳丽大莲花并排形成长方形,周围雕有几十尊坐佛。



宋洞不开放,上图鱼将手机伸入拍摄,凑合看吧。



第九窟别名大佛洞、北洞(见上图和下九图)。时代东魏、北齐。位于石窟北区,为大窟。上图为大佛洞外景,窟门前外壁原有两大龛、四根立柱和前出廊柱等雕饰。洞壁上方和北侧壁缝隙里开着不少白色野花像是大自然给佛陀的奉祠。

正面主尊释迦牟尼身后背光及龛楣雕刻异常精美。佛身背光浮雕火焰忍冬纹,七条火龙穿插其间,设计奇巧、纹饰精细,叹为观止。
后壁下方有甬道,便于信徒礼佛时绕行。

洞内为中心方柱式塔庙窟、窟分前后室,前室坍塌,后室(主室)平面呈方形,平顶。中心方柱三面开龛,后壁上部与山体相连,下部形成低矮甬道,供礼佛时通行,主尊造像为三世佛题材,基坛上雕神王形象。窟室四壁满刻14座塔形列龛。前壁为上下两层的“帝后礼佛图”,为物象外减地平浮雕,是国内石窟中最大的礼佛图。惜坍塌残缺。中心方柱顶部有文献记载的“高欢陵穴”。以方柱顶部第三龛为穴门,洞穴深3.87米,宽1.35米,高1.77米。四面素壁。该窟中心柱正面龛主尊高3.5米,结跏趺坐于圆形莲花座上,敷搭双肩式袈裟,衣纹细密。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像,左右壁大龛内均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五身像。窟深12.5米,宽13米,高12.5米。



中区四号窟是北响堂寺石窟现存唯一有前置建筑的洞窟。

四号窟又名中洞、释迦洞(见上图和下四图)。 释迦牟尼雕像头是后安的。


方柱后室上部与后壁相联,下部甬道为礼佛通行。由于现在不开放,只能望而兴叹了!


第五窟,位于第四窟前室北壁面南有一小型龛窟,又称三教洞(见上图)。窟后壁低矮基座上雕三尊坐像,正中为释迦佛,左右两侧为老聃和孔圣。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为宋代雕凿。宽1米,进深1.5米。(注:佛教导航网说是宋代,洞口说明牌上说是明代。)
窟平面呈正方形,后壁开龛,龛内雕关帝坐像,左右壁及上侧雕千佛,右壁有“嘉靖三年(1524年)造三十五佛、观音菩萨铭”
进约深2米,宽2.8米。

和文官洞一样,关公洞顶层也有彩绘大莲花装饰,四围也雕有小坐佛。

前往南区。


南区共有三个窟。第一窟别名双佛洞。北齐时开凿,位于南区刻经洞上部。为小型龛窟。与下层刻经洞为上下结构的塔形窟。


刻经,也是北响堂寺石窟的特色。

北响堂寺刻经洞在后室前壁拱门的两侧壁刻有萧齐昙摩伽陀耶舍翻译的《无量义经·德行品》,右壁刻16行,行21字。左侧18行,行21字。字径寸五分,正书。前室窟廊内刻《维摩诘所说经》全本,为姚秦鸠摩罗什译本。自拱门右侧东壁开始。东壁56行,行百字。北壁33行,行百字。西壁56行,行百字。拱门左侧西面50行,行百字。南壁35行,行百字。东壁43行,行百字。均为八分书。该窟外拱门左右两侧通壁刻满经文,北侧亦为大面积的摩崖刻经,惜风雨剥蚀久甚,已无法辨认。根据现存于该窟的《唐邕写经碑》记载:“唐邕……于鼓山石窟之所,写《维摩诘经》一部,《胜鬘经》一部,《孛经》一部,《弥勒成佛经》一部。“可知,这些残损刻经当为《胜鬘经》、《孛经》、《弥勒成佛经》。
此外,刻经洞前廊左侧角廊柱上还刻有北魏菩提流支译的《佛说佛名经》中的佛名号。洞外左侧壁刻有《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刻经洞上部刻有十二部经名,出自姚秦鸠摩罗什译本《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卷一。十二部经名的上部刻有出自《现在贤劫千佛名经》的弥勒佛、狮子佛、明炎佛三佛名号,及大圣十号。三佛名号的左上角刻有“大空王佛“四个字。
最南侧石壁上有光滑大手印和一小脚印,据说是鲁班和他夫人的,手印右侧有一尊佛像。

南响堂石窟,原名滏山石窟,隋开皇十三年称为滏山响堂寺。共有编号窟8座,摩崖造像群一处(东方摩崖造像)。南响堂现存石窟七座,分上下两层,上层五座,下层两座,自下而上分别为华严洞、般若洞、空洞、阿弥陀洞、释加洞、力士洞和千佛洞。其中华严洞是南响堂中规模最大的石窟,高近5米,内刻《大方广佛华严经》,洞内遍布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大型浮雕。据说,响堂山这几处北齐石窟造像中,北响堂是皇家出资的,南响堂是王公贵族出的资,小响堂即水浴寺是民间集资的,以此,有观点认为北响堂属皇家石窟,南响堂为贵族所用,小响堂则是布衣膜拜之地,并以此定论其艺术成就高低。

遗憾的是在南响堂所有的石窟都用铁栅栏围栏着,不能入内。

第一窟别名华严洞。北齐时开凿,位于石窟区下层东南侧。



华严洞内胁侍菩萨和弟子像头部缺失。





为中心方柱式塔庙窟,分前后室。窟形与第一窟基本相同,只是后室中心方柱仅正壁开大龛,左右壁不开龛。龛现残,原雕一铺五身像,窟左右壁及后壁开七个圆楣尖拱龛龛内置像,龛柱上刻十六佛名号。前壁右侧及后甬道内刻有《般若经》和《修行道地经》。窟门外左右侧有“滏山石窟之碑”,为隋刻,记载了“齐国天统元年乙酉之岁”开窟的过程,是响堂山唯一一处记载开凿纪年的碑刻。窟深6.5米,阔6.36米,高4.52米。

前壁右侧刻有《般若经》。

第3窟,别名空洞。北齐时开凿。位于石窟区上层的东南端,1窟的正上方。窟分前后室,前室左右壁角刻八角束莲柱承托仿木结构的窟檐,窟顶浮雕大型山花蕉叶。后壁为二壁开龛式佛殿窟,无雕像。该窟与下层窟为一体,合称为楼阁式塔形窟(见赵立春文《响堂山北齐塔形窟龛》),窟深2.5米,宽2.7米。


第五窟别名释迦洞,北齐时开凿,位置在与第四窟紧邻之右方。

圆拱形窟门,窟门原为羽狮承莲柱造型。窟外有檐,可知4、5、6窟原为一组洞窟。窟平面近方形,穹窿顶。地面浮雕大莲花。窟顶为飞天莲花藻井。三壁开帷幕帐形龛。龛内均为一铺三尊像。正壁主尊半结跏趺坐。左壁主尊结跏趺坐。右壁主尊倚坐像。正壁左上角有思惟菩萨像,并作白马吻足场面。前壁正中为窟门,门上方为涅槃像。洞深2.1米,宽2.3米,高2.5米。



第六窟别名力士洞,北齐时开凿。位于居第五窟右侧。


力士洞外壁有隋开皇题记(见上图左下)。



南响堂寺石窟绝大多数集中在这里。
南响堂寺建在山前,有正殿、配殿、靠山楼、僧房等建筑,全部是清时期的建筑。
在南响堂寺塔院,鱼围着南响堂寺砖塔仔细看,该修了。


塔门可以进入,在旁边砖壁上鱼看到一嘉靖八年落款的砖铭(上图下左),第一句就说明此塔创制于隋开皇年间。塔院一面墙上还嵌有几方明清时期的碑刻,内容和大都与寺院无关,想必异地迁移保存。

鱼和先生去此次晋行,2017年8月25日出发,10月2日返回,用时39天,行程5200.9公里。期间,拜谒山西境内大小庙观79座;瞻仰大同云冈石窟一处;叹黄河壶口瀑布壮观;赏黄河风陵渡平和;游了恒山、五台山两大名山;领略旧广武、大同、平遥三座古城风采;寻访马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三处晋商大宅;探秘张壁古堡、郭峪古堡、湘峪古堡、皇城相府四处城堡;登旧广武和雁门关两处长城。纵贯山西南北,横跨晋南东西,在三晋大地划了一个硕大的“人”字。去时和回来分别在河北张家口、承德和邯郸落脚。期间游了张家口堡,大境门长城,双塔山公园,邯郸博物馆,邯郸碑林、丛台旧址,峰峰南北响堂寺石窟。丰富、充实的游历,写成六十五篇沉甸甸的访古游记。鱼有点小得意,是车技见长。起码晋行没像江南游那样吃四张罚单,扣十五分。用数据说话的当下,鱼要感喟:三晋大地,超值的访古游!感谢朋友们和鱼一起访古山西。新春将至,祝各位狗年行大运,幸福快乐健康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