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2017-07-25 15:56:28)
标签:

连云港花果山

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

连云港海清寺塔

连云港阿育王塔

连云港大村塔

分类: 江南行:冀豫赣浙苏鲁冀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连云港海清寺阿育王塔抒怀》


大圣湖滨千米堤,含衔鸡鸣花果山。佛从海上来此处,法自阎浮散中原。

唐播慧根起浮屠,宋筑堵波供舍利。立地成佛阿育王,三途八难海清寺。

挑雪填井依法子,蒸沙做饭归觉行。地动山摇塔依旧,沧海桑田寺重修。

大村有幸迎曲登,云台因缘参禅宗。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醍醐方便济浮世,海州临济法音传。

O(∩_∩)O,鱼水平有限,有谬误处还请师友们不吝赐教!

注:阎浮即印度;浮屠、堵波、曲登皆佛塔;三途八难、挑雪填井、蒸沙做饭皆佛教典故;慧根、舍利、法子、觉行、醍醐、方便、浮世、法音皆佛教用语;大圣湖、鸡鸣山、花果山、大村皆是地名;海州即连云港;临济禅宗一分支。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海清寺塔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云台乡大村水库之滨,称“大村塔’。因此塔是为供养“释迎真身舍利”和“阿育王灵牙”而建,故名“阿育王塔”。因塔原建于海清寺前,又称“海清寺塔”。据塔的第五层东南面嵌的碑文记载,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起塔至天圣九年镌名于阿育王塔第五级内安放佛像,天圣九年二月三日完工,距今已近千年的历史。昔日殿宇已不复存在。但从遗址规模踏勘,大体可以恢复其平面布置。塔建于山门前、中轴线上。塔后为前山门3间,额名“海清寺”。正殿3间,左右翼以配殿各3间,塔、寺的平面布置,并不按我国北魏佛寺旧法,塔置于正殿前。与唐宋以后佛寺建筑以殿为主的配置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仍对正中轴线。因而该塔为我国建筑史上佛寺嬗变中宝贵的一例。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海清寺阿育王塔(大村塔)建于宋代天圣元年(1023)。塔九级八面,高四十点五八米(不包括基座在内)。正面向南,东西南北四面各辟一拱状门。塔为纯砖结构,塔身、心柱、内廊梯级、腰檐塔刹为砖砌而成。塔门南向,东、西、南、北面各辟券门,外壁内绕以走廊,中央有八边形砖柱,内设梯级。塔二层以上各层四面,均隐出直棂窗形。塔底层是近涩式腰檐,二至八层均是平座迭涩式腰檐。二至八层,外壁内绕以走廊,中砌八边形塔心柱,内设砖砌梯级。第一层人口在西南首,第二层在正南首,第三层在西北首,第四层在西北首,再加上各层梯级则形成十字交叉形状。第九层无砖柱,无走廊,易为八边形砖室,上为八角藻井。东首有梯级,折南可攀至塔顶即塔刹。 此塔是苏北地区现存最高和最古老一座。据建塔时嵌在塔内壁上碑文记载,此地原曾建过一塔,在唐时号称全国第二,可见此塔在我国建塔史上有重要地位。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该塔从外观看,第一层较高,额名"根深固蒂",塔的底层为迭涩式腰沿,二至九层均为平座迭涩式腰沿。一层平座斗拱用五铺作双抄偷心造。在转角处栌斗复置角神来承托。腰檐结构以叠涩砖向外挑出,断面成凹线。至第九层高度增大,塔下施斗拱,手法为四铺作。三至八层东西南北四面壁券门,其余四面隐出直根窗。第四、第六两层南面门两侧东西与西南的直根窗置碑石。第九层南北有门。每层高度与直径的比例,合理、匀当。外轮廓线卷杀柔和,整个建筑显得雄浑凝重。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海清寺阿育王塔--千年古塔仍穿云,一柱塔影照团圆

 文中有关阿育王塔介绍来自网上资料,向原作者致敬!

 

有关链接:

花果山下的大村,是座具有七千年历史的古老山庄。大圣湖(原名大村水库)里,是一处原始社会部落村庄的遗址,主要分布着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两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龙山文化,也称之为黑陶文化,距今约四千年,相当于夏代之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大汶口文化比龙山文化还早,约在五千年以上。一九五八年,在大村水库工程中发现了薄如蛋壳但十分坚硬的陶杯,这就是龙山文化典型的器物。而后,又相继出土了烧煮食物的陶鼎,砍砸用的石斧、石锛以及盛放食物的陶盆、陶碗等,这些都属于大汶口文化遗存。除了原始社会的遗存,大村遗址还曾出土过西周的奴隶主贵族墓葬,虽为残墓,但却有两件大鼎、两件小鼎和三件铜瓶。大鼎高达55厘米,口径48厘米,是迄今江苏省境内发现的最大的青铜鼎。鼎的饰纹比较疏简,除鼎颈上有一周雷带纹,颈上有二道弦纹外,器表其余部分皆朴素无纹。它与商代铜器制作精工、花纹繁丽的作风不同,有着比较明显的西周晚期铜器的特征。可见,青铜时代的遗存在这里蕴藏得也十分丰富。2017年4月10日下午,花果山海清寺向东约50米处一块工地上边发现一处古墓。  古墓在地面以下约3米处。已经遭到破坏。古墓长2.65米,宽1.8米,布局为:北面是一块棺木底板,南面是埋在土里的随葬品。整个墓剩下一块棺木底板和边上的一些随葬品。出土了8件陶器、1件漆器残片和部分棺木。棺木底板为楸木。据初步鉴定,该墓疑为汉墓,已经遭到破坏,墓主人的身份尚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大村和附近小村,是传说中三元大帝老家。他们父亲叫陈光蕊,母亲叫殷温娇,是殷开山宰相女儿。两人结婚后生了三元大帝和玄奘。过去这里有殷开山宰相府遗址和坟墓,有三元家庙。山上三元宫后面团圆宫,还供着唐僧弟兄和父母的圣像。吴承恩写《西游记》时,说陈光蕊是海州弘农县人士,并把他和殷小姐婚后生玄奘及如何遭人暗算等情节写得十分曲折动人。

 

        海清寺阿育王塔位于花果山进山处大村水库旁,自古是云台山一主要景点,明代叫“古塔穿云”,清代叫“塔影团圆”。特点有五:一是历史古老;二是根深蒂固,经历郯城一六六八年八点五级大地震洗礼,不歪不斜;三是塔形壮丽,再经山光水色的映衫,相得益彰;四是既能看又能爬,游客有参与机会;五是有动人神话传说,倍增游兴。据地方志等史料记载,自汉以来境内发生大小地震18次,引起山崩、城倾的6次。清康熙七年(1668年)都城发生大地震(7.82级),海州"城倾十之二三"、"屋宇多塌",而海清寺塔未见倾斜或不均匀下沉。1978年,国家地震局和文物局将该塔列为具有抗震能力的古建筑。 2006年05月25日,海清寺塔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955年4月和1972年9月,江苏省文化厅和省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两次邀请上海同济大学古代建筑系陈从周教授,对该塔进行勘察,并写出了《海州海清寺塔勘察记》和《关于连云港市海清寺阿育王塔的初步勘察维修意见》。省文化厅拨款维修,1974年11月动工,至1976年底完工,海清寺塔基本修复。除第九层和塔顶参照料敌塔复修,余皆保持原样。
 
       海清寺法脉为临济正宗,始建于唐代,曾是历史上苏北、鲁南地区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海清寺寺深院广规模恢弘,有“敲梆开斋,骑马关山门”说法。寺中阿育王塔内碑记中有“天圣二年(1024年)供僧850人,天圣三年供僧900人。可见鼎盛时期的海清寺,香火鼎盛,高僧云集,讲经说法,对外交流影响深远。   海清寺是云台山主庙三元宫下院,类似于今天后勤处和接待站。过去长途跋涉朝山进香信徒,都在这里先歇脚,喝杯清茶,吃顿斋饭,洗手更衣,添置香烛,才虔诚一步一步往山上攀登。宝塔成了进入云台山一标志。登上大村塔,能看到四周群山变矮,山顶白云也荡漾脚下;如再登山一看,谷地宝塔如一根小春笋。这景象当地人叫“山拜塔,塔拜山”也有叫“山不压塔,塔不压山”。 
       2007年一月海清寺分二期恢复重建。恢复重建的海清寺规划占地面积约24公顷,以阿育王塔为中轴线,分别建前山门、塔院、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苑、龙舟阁、坛场、佛教文化研究中心等。2010年3月14日一期工程结束。 2010年7月10日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总会长,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特前来主持海清寺 “盛世港城,舍利重光”迎请祈福活动。由海清寺阿育王塔出土的佛牙舍利、鎏金银棺、银精舍、舍利子、银棺、银匣等6件文物,被迎请回海清寺卧佛殿内。(1974年,海清寺阿育王塔维修时出土了金棺银椁等一批重要文物,其中就有佛牙舍利和佛舍利若干,一直存放于连云港市博物馆内。)祈福活动当天,来自国内外的高僧大德、各界嘉宾近万人瞻仰了佛牙舍利。舍利将在海清寺供奉三天后,返回连云港市博物馆保存。      
  海清寺有其神奇、浪漫的宗教源流,浮雕长廊介绍佛陀的一生、《心经》、《金刚经》、观音舍利是海清寺的特色之一。2006年11月20日,94岁的能宽法师在花果山海宁禅寺圆寂,11月28日上午荼毗后,惊现舍利20余颗,晶莹剔透,呈现出神圣的光辉,其中一颗酷似“一尊观世音菩萨端坐在莲花宝座”令人叹为观止。慧一法师以“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生。”开示大众,鼓励大众“虔诚绕阿育王塔三匝,得佛授记,可以心想事成、成就佛道。”
      有关链接内容来自网络,鱼做过编辑。向原作者致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