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2017-07-11 17:33:43)
标签:

江苏扬州个园

小玲珑山馆

扬州二马

黄至筠·黄奭

个园四季叠山

分类: 江南行:冀豫赣浙苏鲁冀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它南临扬州著名古巷东关街,北对着扬州内河风光带盐阜东路,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总黄至筠于明寿芝园旧址重建的家宅。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将其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评为中国四大名园。
园主黄至筠(1770年-1838年),又称黄应泰,字韵芬又字个园原籍浙江,因经营两淮盐业而著籍扬州府甘泉县,清嘉、道年间为八大盐商之一。被嘉庆皇帝钦赐“盐运使司盐运使”。是位“红顶商人”,正二品顶戴。为两淮盐业商近五十年,家资雄厚。个园占地2.3公顷,整体布局采用古典园林前宅后园的传统形式在造园上以竹石为主。植竹品种丰富。叠石以分峰用石为特色,叠出独一无二的四季山。前宅为三路,气度不凡,尽显奢华。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黄至筠建造个园花了20年时间,耗银600万两,相当于江苏省一年的赋税。个园原址为明朝寿芝园清时称小玲珑山馆。为马曰琯、马曰璐兄弟二人别墅。二马是安徽祁门人,虽经营盐业,但雅好书画,与扬州八怪来往深厚。二人嗜书如命不惜重金收藏典籍,家中藏书百橱,积十余万卷,《清史列传·儒林传》谓其“藏书甲大江南北”。乾隆年间朝廷编纂《四库全书》时,马家进献书籍776种,为全国各地私人进献之最。其宅内有丛书楼,觅句廊、看山楼、红药阶、透风透月两明轩,至今旧制尚存,故名仍袭。全祖望曾写《丛书楼记》,称:“百年以来海内聚书之有名者,昆山徐氏、新城王氏、秀水朱氏其尤也,今以马氏昆弟所有,几过之。”可见其藏书之丰。马氏兄弟还将典籍编成《丛书楼目录》,方便文友查阅,使书尽其用。一时玲珑山馆成了风雅之地,文人云集之所。诗人卢雅雨,学者惠栋,藏书家赵昱都曾借抄马氏秘籍,而全祖望、厉鹗都曾长期寓此写成了学术专著。如惠栋所赞:“玲珑山馆群疆俦邱索搜较苦未休。” 孔尚任《环翠轩诗选序》曾慨乎有感云 :“每见时人不好读人之诗 ,而好论人之诗 ,且好窃人之论以论人之诗。久之 ,即有好读人之诗者 ,因此诗已有时论所不取 ,竟亦信耳而不信目 ,岂不深可慨哉 !”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堂”。“清美”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
  清美堂抱柱上楹联:“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表达了主人对治家、传家的深切体会。“耕读传家”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一种以劝人勤于耕种和善于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思想,是中国古代道德传统中的一份宝贵财富。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丛书楼分山下两层,上面是给园主人儿子读书、藏书的地方。丛书楼匾额原来位置在个园对面的街南“扬州二马”书屋。黄至筠购得后,将街南书屋中一些厅堂匾额、楹联移入个园之中。 丛书楼在秋山最南端。山与楼结合巧妙,楼也成了秋山最优雅的收尾。从山间石阶可至楼上。此楼背依秋山,面南而立,三开间,楼上下共六间。从名字可以知道这是主人藏书、读书之所。它避开园林中主要游览路线,建筑式样也较简朴。楼前有一小小院落。
丛书楼楹联“清气若兰,虚怀当竹;乐情在水,静趣同山。”这副联借兰、竹、山、水当前景物,阐述读书治学的道理。上联告诫人们读书学习先要让自己像兰竹一样清气、虚怀,心气清净才能进入书中境界,胸怀谦虚有利于吸收知识学问;下联鼓励人们读书学习不必拘泥,要像山水一样坚持自己的学术个性。水好动,山好静;水有情,山有趣。见仁见智,一样可以获得最高成就。中国著名书法家周志高书旧联。时在上海,所以在跋中写“海上周志高并记”。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地面上鹅卵石砖片瓷片铺设的图案:铜钱两枚、花瓶一只、方天画戟三支。寓意吉祥:“连中双元,平升三级”。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这是由桂花树枝叶交错形成的林荫小径。这里种的是银桂,“银桂”谐音“迎接贵宾”,因此又称“迎宾道”。桂花的花期大多在中秋前后,可持续20天左右,盛花期也就一个星期。每到花开的时候,这条小径都浮动着清悠的芬芳,微风拂过的时候,细碎的桂花便如雨一般纷纷扬扬,落满你的发稍和衣襟。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宋代词人姜夔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于是人们就以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了。个园的“万竹园”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现有竹60余种,近2万竿,不乏稀有品种,如龟甲竹、方竹、黄金间碧玉和碧玉间黄金等优良的观赏竹种。还有一种丛生竹种,笋在夏季,新笋围着老竹生长的孝顺竹,也叫慈孝竹。
 分峰造石当为扬州叠石的一大特色个园是这方面的代表。四季假山汇于一园的独特叠石艺术取材自然勇破常格,闻名遐迩。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壶天自春”为抱山楼上的匾额。有副著名的楹联“淮左古名都,记十里珠帘二分明月;园林今胜地,看千竿寒翠四面烟岚。”此联出自扬州当代著名女书画家、诗人李圣和之手。上联追摹历史,连用“十里珠帘”、“二分明月”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将古扬州的繁华淋漓再现;下联状写当前,不忘紧扣个园竹景观特色,只用“千竿寒竹”、“四面烟岚”,把新扬州的风物尽收囊中。楹联境界阔大,气势磅礴,意象优美,对仗工稳,与抱山楼的建筑风格及其坐镇全园的统领地位十分吻合。
“壶天自春”是取《个园记》中“以其目营心构之所得,不出户而壶天自春,尘马皆息”,其意是个园空间虽不及名山大川。但其景为世外桃源。“壶天”最早是道教用语,出自《后汉书》:“费长房者,汲南人也,曾为市掾。有老翁卖药悬壶于肆头,及市罢,常跳入壶中,市人莫视。唯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乃与俱人壶中。唯见玉堂严华,旨酒甘肴,盈衍具中。共饮毕乃出。乃就楼上候长房曰:‘我神仙之人,以过见责,今事毕当去。’不过私家园林多为壶状结构,有狭长的通道进入,里面豁然开阔。“壶天自春”匾额由王冬龄题写。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门外两边修竹劲挺,高出墙垣,作冲霄凌云之姿,竹丛中,插植着石绿斑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这幅竹石图,点破“春山”主题:“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带雨竹”。入了园门,还是同一座春山,还是竹石图画,意境却全然不同了。这里有象形石点缀出的十二生肖,还有花坛里间植的牡丹芍药。刚才在门外还是早春光景,到了门内,已是大好春光。变幻在不知不觉间自然完成。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夏山,全是用太湖石叠成,秀石剔透、玲珑。步入曲桥,两旁奇石有的如玉鹤独立、有的似犀牛望月。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雀登梅,笑迎远客;远处眺,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过曲桥入洞谷洞谷如屋,深邃幽静,左登右攀,境界各殊。山涧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窗前阶下,雨打芭蕉玉立亭亭。人行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是眉须皆碧了。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玲珑石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个园中楼台厅馆各俱特色,宜雨轩坐落于个园心腹之地,为主人延宾待客之所。四面虚窗,可一览园中全景。宜雨轩,面阔三楹,四面是窗户。轩的屋顶用扬州常风的黛瓦,四角微微上扬,在清秀之中显出稳重。宜雨轩楹联为“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
这副十六字楹联,勾勒出了一幅风雅无限、宾主尽欢的个园雅集图。“朝宜调琴,暮宜鼓瑟”,典出《诗经·小雅》。暗誉主人有风雅待客道。“旧雨适至,今雨初来”是用杜甫典故,雨,指朋友,说的是老朋友刚到,新朋友又来了,络绎不绝。再往更深一层理解,还有赞美主人德行美好、所以交谊广远的意思。撰者李亚如为扬州当代著名诗人、书画家。书者费新我为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匾额题写者刘海粟。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秋山最富画意,山由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堆就,其石有的颜色赭黄,有的赤红如染,其势如刀劈斧削,险峻摩空,山隙间丹枫斜伸,曲干虬枝与嶙峋山势浑然天成;山顶翼然飞亭,登峰远眺,群峰低昂脚下,烟岚飘隐其中,虽是咫尺之图却有百千里之景的磅礴气势。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黄石东峰步石而下,过“透风漏月”厅,是用宣石堆起的冬景。宣石中含有石英,迎光闪闪发亮,背光皑皑露白,无论近看远观,假山上似覆盖一层未消的残雪,散发着逼人的寒气。山畔池旁,遍植冬梅。冬日,梅开点点,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个园分峰造石构成四季假山,游园一周,似游一年。真是“春夏秋冬山光异趣,风晴雨露竹影多姿”。
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截然分开,而是浑然天成。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路随景移,景随路换。叠山之外,园中又因势散落布置一些厅馆楼台、石桥小院,恰到好处,点到人心,完美和谐。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抱山楼是座七楹长楼,巍然亘跨夏秋两山之间。两山东西依楼而掇,有多条山径直通楼上。抱山楼楼前长廊如臂,拥抱两山于胸前,抱山楼由此得名。长廊亦犹如凌空飞架的天桥,廊上漫步,不经意间就跨越了两个不同的季节,因此被今人戏称为“时空隧道”。
沿抱山楼看秋山,“有宾主、有掩映、有补缀、有补贴、有参差、有烘托”仿佛群山峻岭,山外有山,山势未了;仰视高处,山势绝险,突兀惊人。在抱山楼上凭栏赏景,但见楼下梧桐蔽日,浓阴满阶,檐前芭蕉几丛,婷婷玉立,夏山青翠欲滴,秋山枫红霜白,无限风光,美不胜收。楼下走廊的南墙上,镶嵌着清人刘凤浩撰写的《竹石记》刻石,专门留给想知晓个园来龙去脉者,作壁上观。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汉学堂是大宅门主厅,是黄家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此厅面阔三间,抬梁式。柏木架构、柏木轩梁,是扬州最大的一座柏木厅。其大陀梁宽60公分,厚40公分,扁作,古朴雄浑。地面的柱础(石磉)上圆下方,屋顶的矮脑(童柱)古朴简单,整个构架造型简练,全无清代的繁复多变,当为明代遗构。汉学堂的楹联文字,所彰显的不是盐业官商黄氏家族的权势与财富,而是一个地道书香门第才有的文化形象。
  中堂为郑板桥旧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杆新生竹直似儿孙”。此联原为板桥的自画像,以生动风趣的笔触,传神刻画了一介书生甘苦自尝的简单生活和不同流俗的精神追求。被用来挂在汉学堂内便有了更多的含义,为黄氏耕读传家、好学重教的文化内涵注入了鲜活成分。厅堂是一个家庭的脸面,堂名以汉学标榜,高古的建筑格调和儒雅的文风相映成趣,书香袭人。师壁两边是木刻落地罩阁,走进罩阁可见两个扇面拓片,一是工笔花鸟,一是仿宋人小品有人物山水,作者均为个园主人黄至筠。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火巷是房屋之间,为防止火灾蔓延而预留的狭长通道。这条火巷南宽北窄,俗称“船巷”。园主人是盐商,主要的生意都通过水路运输,在此主人希望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都能够一帆风顺。火巷由南至北渐行渐窄,强化了视感,延伸了空间,更觉“庭院深深深几许”。火巷的南面有一口水井,寓意船行水上。旁边墙上砌成拱形,运用力的分散原理,防止长期取水导致墙体下沉。由此可见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名清颂堂。清颂堂抱柱上的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积善”、“读书”,可以说是立家的根本,更是教化子孙后代的需要。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黄至筠次子黄奭是清代的辑佚大家,他十分推崇汉学,治学严谨,著名学者阮元称其“勤博”。《清史列传》说他小时候很聪明,虽然出身在商人家庭,但喜爱读书学习几乎到了痴迷的状态,完全不同于其他盐商子弟的崇尚奢华,不学无术。黄奭十余年足不出户,潜心钻研,治学态度十分严谨,重实证而轻议论。主要著作有《清颂堂丛书》、《汉学堂丛书》等等,共计数百卷。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著名古建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特别欣赏个园的这种住宅园林。他评价扬州的住宅园林综合了南北的特色,自成一格。雄伟中寓明秀,得雅健之致,借用文学上的一句话来说,真所谓“健笔写柔情”。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陈从周先生在《园林丛话》中有这样的文字;“华丽的照壁,贴水磨面砖,雕刻花纹,正中嵌‘福’字,像个园大门上的,制作精美。”
清人金雪舫曾说个园是:“门庭旋马集名流”……
8)再见江南·【江苏·扬州】个园--小玲珑山馆书斋不再;黄氏个园四季同台
文字内容,系鱼根据自网上个园资料编辑!

有关链接:
个园位于扬州古城东北隅,盐阜东路10号,曾荣获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重点公园"称号,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这座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为住宅园林。
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笋石、湖石、黄石、宜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被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2005年,个园被誉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全国二十家重点公园之一。2016年个园成为首批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之一。
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创建个园。刘凤诰所撰《个园记》有记载:"园内池馆清幽,水木明瑟,并种竹万竿,故曰个园。"同治年间,个园卖给镇江丹徒盐商李文安,后李家负官债,军阀徐宝山逼李家用个园抵债。清咸丰间,个园曾经兵焚,虽无多大损坏,但也逐步走向萧条。建国后几经修复,重见盛景。1913年徐宝山被革命党炸死,1926年李家让出个园,后个园又几易其主,曾先后属于李氏、朱氏等。
1988年个园被国务院授予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个园被誉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2013年,扬州市文化博览城建设项目之一的"个园史料馆"正式建成并开放,位于个园南部住宅区。 2015年9月24日,历时半年的个园复原模型制作工作完工,完整再现了个园五路住宅及四季假山,呈现了贯穿五路住宅和四季假山的复道回廊,恢复了不少个园已经荒废的元素。 

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全园分为中部花园、南部住宅、北部品种竹观赏区。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看到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园门后是春景,夏景位于园之西北,秋景在园林东北方向,冬景则在春景东边。
抱山楼
抱山楼是座七楹长楼,艮跨一夏秋两山之间,两山东西依楼而掇,有多条山径直通楼上,抱山楼在空间上连接两山,楼前长廊环绕两山于胸前,这是抱山楼得名的由来。在抱山楼长廊上可共赏夏秋两景,因此被今人戏称为"时空隧道"。楼下走廊的南墙上,镶嵌清人刘凤浩撰写的《竹石记》刻石。
清漪亭
清漪亭是一个六角小亭,挺拔端庄,可揽全园风光。清漪亭的周围,布置了许多太湖石,而太湖石的外面又被一弯绿水所环抱,清漪亭便在重重拱卫之下凸显娇美。[7] 张说、秦系句题扬州个园清漪亭:天气涵竹气;山光满湖光。
丛书楼
个园对面,东关街南,是扬州另一大盐商马日绾、马日璐兄弟的小玲珑山馆旧址,小玲珑山馆之丛书楼,藏书有"甲大江南北"之称。后来,马氏家族伴随着扬州盐运的衰颓日趋萧条,小玲珑山馆几经转手,最后被黄至筠买了下来,作为别院,太平天国时毁于兵火。
住秋阁
坐落在秋山南峰之上的住秋阁,坐东朝西,依墙而建,三面为窗,是全园假山上最大的建筑,庭院最东有石阶可上秋山南峰。阁前"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梅花蕊上寻"的楹联为郑燮(郑板桥)所题。
宜雨轩
个园的四季园正中间为"宜雨轩",东阔三楹,四面虚窗,可一览园中全景。轩的屋顶用扬州常见的黛瓦,四角微微上扬,东西两面墙上保留有几块建园时法国进口的花玻璃。宜雨轩是园主接待宾客的场所,轩前有对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
觅句廊
觅句廊有曲廊和小阁数间,是主人寻觅诗句的地方,悬一联"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觅句廊与西路建筑相连,向西北可通夏山,向北可通"四季假山"的主建筑宜雨轩,向东可通春山、冬山。
春山
春景在桂花厅南的近入口处。个字园门门外两边修竹高出墙垣,竹丛中插植有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竹石点破"春山"主题,传达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入了园门,还是同一座春山,还是竹石图画,这里有象形石点缀出的十二生肖,花坛里间植有牡丹芍药。门外是早春光景,门内则是深春之景。
夏山
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如奇峰;近视则玲珑剔透,似峰峦、似洞穴。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山,数转而达山顶。山顶建一亭,傍依老松。山上磴道,东接长楼,与黄石山相连。
秋山
秋景是黄石假山,在园中东北角,用粗犷的黄石叠成。山顶建四方亭,山隙古柏斜伸,倚伴嶙峋山石。山上有三条磴道,一条两折之后仍回原地,一条可行两转,逢绝壁而返。惟有中间一路,可以深入群峰之间或下至山腹的幽室。在山洞中左登右攀,境界各殊,有石室、石凳、石桌、山顶洞、一线天,还有石桥飞梁,深谷绝涧,有平面的迂回,有立体的盘曲,山上山下,又与楼阁相通。秋山山顶置亭,形成全园的最高景点。
冬山
冬季假山在东南小庭院中,倚墙叠置色洁白、体圆浑的宣石(雪石),宣石假山内含石英,迎光则闪闪发亮,背光则耀耀放白。又在南墙上开四行圆孔,利用狭巷高墙的气流变化所产生的北风呼啸的效果,成为冬天大风雪的气氛。雪石造山之时,还着意堆塑出一群大大小小的雪狮子,或跳或卧,或坐或立。

有关链接内容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