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春天里游江南·雨中漫步婺州古城-金华天宁寺·太平天国侍王府

标签:
杂谈浙江婺州古城区金华天宁寺太平天国侍王府老城区改造利与弊 |
分类: 江南行:冀豫赣浙苏鲁冀 |
鱼十号到金华,游婺州古城区看天宁寺和太平天国侍王府,结果人家周一休息,第二天细雨相伴中游完两处必看之地。现在鱼在宁波。此篇博文费尽心力。从昨日下午四点至晚上九点,今天早晨三点至现在。鱼上传十五次图片,在保存的一刹那间,掉网了。酒店解释这是和公安部联办的aWIFI,没信心再试第十六次了。今日没能回访诸友,谅解吧。宁波这几日恐怕都会如此。理解万岁吧。
金华婺州老城区改造是在前些年进行的,看过一篇报道,贴在有关链接里面。想去三日见商丘老城改造,感慨万千。好还是不好,真的不想说,位卑言轻,说有何益。图片会在以后补全。
有关链接:
天宁寺位于金华城区东南隅的婺江之畔。婺州公园对面。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中国南方3个典型的元代木结构的建筑之一,以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不少古建筑专家和游客。据光绪《金华县志》记载,天宁寺,旧名大藏院,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一1016),赐名承天寺。宋徽宗崇宁年间改为崇宁万寿寺。政和年间(1111-1118)称今名。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为把祀奉父王徽宗,赐名报恩光孝寺。元代仁宗延佑年五年(1318)重建。明正统时修复,名为天宁万寿寺。原有山门、天王殿、石浮屠,大雄宝殿、大悲阁、古柏厅、和尚房和东西厢房等建筑,是一座较完整的小型寺院。现存大雄宝殿,通称为天宁寺大殿。大殿深广各3间,呈正方形,单檐歇山九脊顶,抬梁式结构,正梁整根粗大园木,纵横交接处用斗拱,斗拱承受压力较大的部位,用一根长梢木贯穿交接。大殿当心间东首三桷柃下有“大元延?五年岁在戊午六月庚申吉旦重建恭祝”的双钩墨题记。全殿斗拱多达数百,状如飞鸟,邑人称为"百鸟朝凤"。
1979年重修,保存元代原貌。大殿后有宋柏两株,状如游龙飞凤,邑人称为"龙凤柏",距今已有1000多年,颇为珍贵,可惜近年已枯死。根据国家文物局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测定,大雄宝殿有的柱于距今已有千年,有的梁柃、斗拱距今有800余年。这对研究江南从宋代到明代这一过渡时期建筑结构的演变,具有极为珍贵的实证参考价值。
太平天国侍王府位于浙江省金华市酒坊巷,曾是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在浙江的府第和军事指挥所。1861年构建,是全国现存的太平天国建筑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壁画等艺术品最多的一处。现存侍王府的三宝:团龙、壁画、两株千年古柏。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已开辟为"太平天国侍王府纪念馆"对外开放。
侍王李世贤(1834~1865年),广西藤县大黎乡人,忠王李秀成的堂弟,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1860年封为侍王,1861年他由安徽、江西进军浙江,5月28日,他率太平军攻克金华后,遂以金华为中心建立太平天国浙江根据地。侍王府为当年李世贤在浙江的指挥中心。
西院为侍王府住宅,共有四进:进入门厅后,有长廊与前厅相连,前厅为李世贤理事处,两旁为花园;二进建筑的中厅在所有的建筑中最为精美讲究,为侍王的办公地点;三进建筑为侍王住房;四进为一幢楼房,是侍王部属和卫士的住所。西院的一、二进建筑有大量的壁画、梁枋彩绘
1863年太平军撤出金华以后,虽经破坏,但基本保持原貌。现在太平天国侍王府分为东西两院。东院以大殿为主体。门前的照壁,高约6米,面阔17米,正背面均镶嵌着一组组相互对称、造型精美的砖石雕,是太平天国遗留至今唯一的一座照壁。大殿后为二殿、耐寒轩(三殿)。大殿系当年太平军首领议事厅,宽27.65米,深16米,园柱直径一抱有余,所有墙壁、梁柱上均绘有各种壁画和彩画,十分壮丽宏伟。1939年抗日关键时刻,周恩来总理曾到这里(议事厅)作过重要的抗战演讲。西院以住宅建筑为主,共四进。一二进之间有一长廊,构成工字形,这和东院大殿与二殿由过厅组成工字形一样,是太平天国王府建筑中的一大特点,二三进相传是李世贤的办公地址和住址。四进相传是王府卫队的住处。在这四进的墙壁和染架上满是壁画和彩画,尤以《樵夫挑刺图》和《四季捕渔图》及《望楼兵营图》最为著名。耐寒轩前的二株高数丈的千年古柏,相传为五代吴越王钱谬亲手种植,历经1100多年,如今躯干斜而不倒,枝叶直指云天,因而被誉为"活文物"。西院门厅西南的空旷地是当年的练兵场。第四进以北的土丘为望楼遗址。
春日,微风,刚烈的婺剧声流淌在金华的酒坊巷里。
酒坊巷,金华古子城(金华的城中城,唐时建)中最出名的一条街巷,因开有戚家酒坊而闻名。当年的金华酒,曾赢得“天下第一酒”的美誉,还被写进《金瓶梅》,成了西门庆过年送礼的指定用酒。
站在古巷一端,遥望巷尾,沈约、李清照、黄人望、汤恩伯,从里走来。
可走进这条千年古巷,却早已不再是昔日模样。“原住民”多已迁出。留下的,或是行不动的老人,或是租房的外来打工者。
名人故居改成文艺调的餐馆,或是几经转手面目全非。几处保留的清代民宅,因鲜有人打理,早生了青苔、蚀了木窗、露了砖墙。
历史,终究是要遗忘在时光里?
金华古子城的酒坊巷掩藏着很多故事
宁采臣为何会遇到聂小倩
西门庆过年送的是什么酒
沈约、李清照、黄人望、汤恩伯曾从这里走来
古巷人家的旧时风华
酒坊巷71号,2层清代小楼,苔藓爬上了门前的石梯。“这是我的出生地,我在这里长大。”78岁的梁子敏说。
1936年的乱世,梁家第8个孩子呱呱坠地。此时,梁家的主人已年近半百。梁家,早已衰败。当年祖辈置下的宽敞院落,对半而分,出租他人。
“我爷爷是清代左宗棠的守备,相当于金华军分区司令,管着金华府的地方部队。”梁子敏的父亲,总这样夸耀。可昔日风光,梁子敏只能从奶奶的凤冠霞帔中想象。
昔日的梁家大宅,现今是怎样的光景?拾阶而上,推开斑驳的松木门,绕过木质的屏风,小天井立在眼前。
这里已颓败得毫无生气。青苔满布了明沟,蜘蛛在褪色的木柱上结网。北侧的房门上,贴着“公房”的铭牌。“这里,原来住着另一户人家,他们家有4个女儿。”梁子敏说。
弄堂后的二进院落,便是他儿时的家。空荡的堂前,原挂着“天地正气”的字画。堂后,现在还留着当日的烟囱洞。
二楼的两间房,原作储物室,“放着古字画、红木家具,还有奶奶的凤冠。”风光的一切见证,都锁进了厢房,“那样的乱世,这些东西,又有什么用?”
今时主人不知旧居所属
梁子敏出生时,梁家已寄人篱下。本属梁宅的酒坊巷71号,当时已改姓“金”。世易时移,昔日梁家私塾的教书先生,彼时已是酒坊巷里的贵胄,在这条巷子里拥有4处房产。
金品黄,是名满金华的“道德律师”,也是金华八婺女中的创始人。“他把房子免费给我们住,过年过节还接济我们。”梁子敏说。
71号的对面,也是金品黄的房子。“一处写着菊庐,一处写着存庐。”梁子敏记得。菊存,正是金品黄的字。梁子敏还记得,菊庐的花园里,放着三四个金鱼缸。雕花的瓷缸,十分精巧。“那时,只有富人才养金鱼。”这是梁子敏唯一一次进入金家。现在,这两处已改成酒馆。可酒馆的老板,竟不知金品黄曾居于此。
酒坊巷上的富人,并不止金家。
126号,原是黄人望的家。黄人望,曾任民国教育部秘书长。站在古旧的石门框前,门外立着一块“《浙江潮》旧址”的石碑。“这条巷子,曾驻有18家抗战刊物。”梁子敏说。
112号,“住着姓方的律师,有3个老婆,20多个孩子。”这栋两层三进院落的房子,依稀能从临街窗户的西式石雕中,看出往日的风华。如今的院子里,却堆满杂物,凌乱不堪。
酒坊巷里的战时风云
1942年,梁子敏7岁,金华沦陷。酒坊巷上有钱的人家,纷纷搬离。日本占领军,住进酒坊巷。酒坊巷街口的那栋小楼,是他们留下的痕迹,现已粉饰一新。
对这栋楼的“出身”,众人说法不一。有人说,这是日本高级将领住所。有人说,这是高级慰安所。梁子敏回忆,那时的酒坊巷里,常有穿和服的日本女人经过,“踩着木屐,挪着小碎步。”
汤恩伯公馆,就在近旁,他是国民党京沪杭警备部司令。但现在,汤公馆已变成了一间间紧挨着的平房,铁皮大门紧锁。
汤公馆边上的空地,成了日本军队的训练场所。梁子敏清楚地记得,“只要天晴,他们就带着面罩,拿着木枪,不断地练习刺杀。”
日本军占领的那段时间,梁子敏是断不敢去汤公馆附近的。1945年日本军撤退之后,孩子们有时会躲在墙角偷看。“哨兵三五步一个,从巷头站到街尾。汤恩伯,回来了。”但遗憾的是,“从没见过真人。”
宁采臣擦肩而过的试馆考寓
酒坊巷,不仅出名人,还出读书人。
梁子敏家斜对角的大门上,留下“湘岩试馆”的石刻名。再往北走,酒坊巷北段(原名太史巷)也有两处类似的场所:一处写着“吴家试馆”;边上一处曾是武义的考寓,刻有名字的石碑,已无处寻觅。
“试馆和考寓是同一个概念,它们都是供考生参加科举前温习功课的地方。”金华太平天国侍王府副研究员汪燕鸣介绍。
侍王府,曾是清代金华府的试士院。“八婺”金华府辖的童生们,都要赶往此处参考。而在开考前,或者入住试馆或考寓,或者投宿寺院,就像聊斋志异里的宁采臣一样。
在老金华人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聂小倩的故事就发生在金华。《聊斋志异》文曰:“宁采臣,浙人……适赴金华,至北郭,解装兰若……”今人推测,当时浙江各地考生齐聚于金华府,其中就有赶考的书生宁采臣,至于兰若寺的考证,则说法不一。
宁采臣为什么不入住紧挨试院的试馆和考寓?
因为这些试馆,多为某一家族或某一地的人出资建造,供其家族或当地的赴考生使用。比如湘岩试馆,是兰溪人祝湘岩出资建造的,吴家试馆是永康厚吴村出资建造的。
“上世纪80年代,侍王府周围一圈,到处可见试馆和考寓。”汪燕鸣记得。不过,不少已被拆除。
当金华最大的一处考寓——将军路上永康考寓,也要被推倒时,汪燕鸣大声疾呼,写下《永康考寓全国稀有》。在媒体的介入下,这处考寓才被保留,现已成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
拆掉的在重建 保留的在修复 想进入永康考寓一探究竟,却吃了“闭门羹”。目前,金华古子城一带不少名人故居古建筑在修复。除了永康考寓,还有侍王府等。今年年初,黄宾虹故居刚修复完毕。 2007年,金华获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008年,金华制定了《古子城历史文化区概念性规划》,划定古子城保护范围。之后,八咏楼修复、原子城保宁门在原址重建。 从胜利街口到保宁门广场,沿飘萍路这一段,为仿古建筑。其他地方,多为原建或迁建的古建筑。 目前,金华古子城还在改造中。比如,酒坊巷金华军分区地块,从异地迁入符合周边风貌的沿街店铺,将打造成展示金华地方酒文化的场所。 八咏楼步行街改造后,将引进更多民间传统优秀手工艺产业、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以及旅游产业等。 熙春巷,将引进民间工艺大师的工作室以及作品展示的场所、陈列馆和博物馆等。 |
来源:今日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