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蒙纪行--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真寂寺至克什克腾旗

(2015-07-21 17:21:07)
标签:

辽上京博物馆

真寂寺

北五台

召庙

灵岩山

分类: 博物馆系列

    今天上午去巴林左旗的辽上京博物馆,里面珍宝无数,记录大辽的兴废。无意中发现几块来自于昨晚顶礼膜拜过的南塔上的浮雕。意外的惊喜!雕工精美超乎想象。现在你该理解了为什么修旧不可能如旧。工艺没了,虔诚心没了,贪欲逐利心过盛,自然无法修旧如旧。


东蒙纪行--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真寂寺至克什克腾旗东蒙纪行--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真寂寺至克什克腾旗

东蒙纪行--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真寂寺至克什克腾旗

东蒙纪行--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真寂寺至克什克腾旗

东蒙纪行--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真寂寺至克什克腾旗

东蒙纪行--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真寂寺至克什克腾旗

东蒙纪行--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真寂寺至克什克腾旗

    博物馆里我们恰巧与一参观团同游,他们预约了讲解,我们借光。四十分钟,一至四楼,辽兴起到被金灭掉200多年的历史,在走走停停,砖瓦石块,金玉木锦,铜铁锡药中沙漏了。离开博物馆我们驱车赶往召庙,拜真寂之寺。


东蒙纪行--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真寂寺至克什克腾旗

    摩崖石刻我见过阜新海棠山,义县万佛堂,彰武千佛山,算开眼过。甫一见真寂之寺石刻、石窟久久心不能平静
东蒙纪行--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真寂寺至克什克腾旗

东蒙纪行--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真寂寺至克什克腾旗
     灵岩山护法和六字真言。

东蒙纪行--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真寂寺至克什克腾旗

  东蒙纪行--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真寂寺至克什克腾旗  
    真寂之寺内殿为石窟,辽代的;外殿为善福寺,清代的。当年文革时,僧人将内殿用泥封住才保留下来。外殿建筑保留住了,佛像均为后请的。
    这就是真寂之寺的外殿,小券门后就是令人啧啧称奇的内殿。刻上百佛于石壁,再用泥塑身。头一次开眼见此类工艺造像法。因不让拍照,所以这几帧弥足珍贵。

东蒙纪行--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真寂寺至克什克腾旗
东蒙纪行--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真寂寺至克什克腾旗

    息声吧,这是我的最大感触。语言苍白,思想空洞。大辽国啊,狂热崇拜佛国的子民,怎么会后裔难寻,文字成天书。

东蒙纪行--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真寂寺至克什克腾旗东蒙纪行--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真寂寺至克什克腾旗

东蒙纪行--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真寂寺至克什克腾旗

东蒙纪行--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真寂寺至克什克腾旗
 
    目力所及的路是递伸至景区的,依次你能见到三面观音,世纪鼎皆召庙旅游管理处的扛鼎之作。可他们在真寂之寺面前,在灵岩山三险之前都显得孱弱无比。景区还在建,再建,建啊建。

东蒙纪行--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真寂寺至克什克腾旗
    随处可见的奇特造型,让你感叹大自然的功力,塑型于无形。
东蒙纪行--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真寂寺至克什克腾旗东蒙纪行--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真寂寺至克什克腾旗
 
    转运石又称如意石,是灵岩山三险之一。其旁有块金龟石,很可爱。旅游宣传册上说:绕转运石转三圈,时来运转,飞黄腾达。我得以身试法啊不是!
 
东蒙纪行--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真寂寺至克什克腾旗
    灵岩山随处都怪石嶙峋,触目惊厥。
东蒙纪行--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真寂寺至克什克腾旗
    爬过再生洞,转过转运石,一身臭汗,远眺周遭山势狰狞,锋芒毕露。真寂之寺就该然在此担当镇邪压恶之用啊。

东蒙纪行--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真寂寺至克什克腾旗
    灵岩山二险,红色栏杆右首悬崖为阎王道登顶处,左首立警示牌处为再生洞出口。小女子臂力不够,攀不得阎王道,练过攀岩的可来一试,很有味道。再生洞最后一卡,我是手撑脚蹬爬出来的。




东蒙纪行--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真寂寺至克什克腾旗
     召庙灵岩山的桃石峰,三面悬空,一点支撑,力学的美感。
 
东蒙纪行--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真寂寺至克什克腾旗
    灵岩山顶,感知水的柔韧,石的傲骨,风的冷酷。

东蒙纪行--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真寂寺至克什克腾旗
 
   午时离开召庙,饥肠辘辘一路160公里起飞到土城子镇,吃了碗饸饹,又160公里起飞到克什克腾旗。下午三点半到达克旗,找店住下。群山环绕中的克旗,物价高得离谱:标准间280元,溜豆腐15元。想说爱你不易啊!
 

有关链接:
1、真寂之寺是辽朝二百多年间最具影响的佛寺,距今已经有千余年的历史,按我国历史朝代名称惯例,称其为辽代石窟——真寂之寺。该寺是我国保存最好的一处辽代石窟,亦为辽朝佛教文化和造型艺术的宝库。
  辽代石窟真寂之寺开凿于契丹建国之初,九世纪后半叶,唐朝开始衰败。此时久居土河(老哈河)、潢水(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契丹族崛起,首领阿保机,乘中原之乱,统一各部,建立了契丹国,登上了皇帝宝座,并且在今巴林左旗所在地林东南郊,建立了皇都,后称上京临湟府。
  耶律阿保机称帝之前,于唐天复三年升任联盟于越,总揽军国大事。此间,他积极吸收汉文化,招抚汉人,并于天复三年在潢水上游,今翁牛特旗以西的地方,置龙化州,创建开教寺,弘扬佛法。到辽太祖耶律德光会同元年,取得燕云十六州。这一带地区原来佛教就十分盛行,更加促进了辽朝佛教的发展,其后辽朝诸帝积极推行利用佛教的政策,并加以保护,致使佛教在辽地广为流传。辽上京周围更是浮图相望,佛寺林立,真寂之寺就是辽朝二百多年间上京地区最重要的佛寺之一。
  当站在现存善福寺木结构大殿中,回首统观所有石窟时,可以得到许多古代信息。一、二号石窟与两个小佛龛,基本在一个平面上,总长16米,“真寂之寺”四字题名处在门楣上方中间位置上。另外,在一、二号窟和两个小佛龛的上部岩壁上不甚规则地分布着三行60余尊千佛式小佛像,使它们与一、二号窟和两个小佛龛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它们当为一次性设计施工的。
  真寂之寺开凿于契丹建国之初,但决非一蹴而就,当经过数次开凿后,有在石窟外接筑了木构佛殿。早年在石窟门楣上方的石壁上发现若干梁孔和椽眼,地面上散布着许多辽代沟纹砖即为佐证。这种笼罩着石窟的唇齿式建筑,在辽代甚为流行。正是这独具民族特色的形象、匠心独用的结构、工笔抒情的雕刻,构成了这一巧夺天工的真寂之寺。
2、召庙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以南20公里处,这里群山耸立,庙宇成群,古木丛生,龙泉溅玉,既有千年石窟古刹之深邃,又有山峰幽谷之奇妙,自古就有北五台之称。巴林左旗召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15公里处,当地人也叫宝格达召或阿贵图庙(蒙语译音)。召庙始建于辽王朝,占地面积1023.35亩,由石窟和外殿两部分组成,石窟开凿于辽代,史称--真寂之寺,外殿建于清代,名为善福寺(前殿)及千佛殿,是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寂之寺位于群山之中。圣水、别愣、灵岩三山鼎立,自然造就一个箕形山谷。灵岩山从谷地骤然拔起,悬崖峭壁,十分险峻。一桃形巨石仅以三点支撑,耸立在峰顶崖端,契丹石窟开凿在桃石山东南面陡壁上,分中、南、北三窟。窟前是清代续建的喇嘛庙"善福寺"。窟内有千佛像,形态各异。

召庙景区内的灵岩山气宇轩昂,丛岩叠构,怪石嶙峋,古洞穿插,峰顶一块桃形巨石挺立崖端,因而俗称桃石山。攀登此山须闯"人生三关":爬阎王道、转如意石、钻再生洞,还会走过天堂、地狱、人间的六道轮回。山间东壁的辽代石窟'真寂之寺",堪称佛教文化和造型艺术的宝库。与四座石窟唇齿相依的清代善福寺,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轻声缭绕,香火旺盛,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召庙。

召庙景区经赤峰契丹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三年多打造累计投资近400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扩大景区规模,开发新的景点,增强服务功能。景区内新建了千佛殿、佛祖故事浮雕墙、三面观音像、九叠溪瀑布、圣水湖以及观鱼长廊、放生台等景点。修建了释迦牟尼文化广场、水莲花广场、游人步道、景点标示牌等设施;同时对核心景区进行绿化美化,完善服务设施,建起了古色古香的餐饮厅、旅游品展销厅、水冲厕所、停车场,购置了一批游玩娱乐设施。经过投资建设,召庙景区已成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珠联璧合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市内外游客接踵而至。2009年底,召庙景区被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同年又被评为"赤峰十大旅游景区之一"

召庙景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景点密布,气象万千。地质奇观主要有:圣水山仰天大佛、灵岩山护法金翅鸟、慈航山犀牛饮水、七锅山冰臼和慈航山风臼、天女山发财洞、别楞山鬼镜、平顶山莲花石等。人文景观主要有:千年石窟卧佛、三面观音像、浮雕护法门神、阳刻六字真言、和平吉祥宝塔、水莲花广场、释迦牟尼广场、沙格德尔墓等。生态景观主要有:古树群落、千年鸟巢、圣水湖、圣水井、九叠溪瀑布等。

在历年的农历4月13至4月17召庙庙会期间,五月节小长假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十万名游客、香客到景区祈福祈愿。其庙会以传承近千年。灵山圣水,神韵无穷。魅力召庙,人间仙境。召庙景区愿为天南地北的广大游客服务。愿召庙的灵山圣水福佑你富贵安康。

召庙石窟是全国现存唯一一座辽代石窟古迹。窟内现存大量佛像以及浮雕,形象逼真,形态各异,非常值得观赏价值。

3、真寂之寺实际上是一组石窟群。真寂之寺蒙语称之为“格力布尔召”。召庙的召,蒙语意为“庙宇”。汉语现称为“召庙”。召庙跨灵岩山分别建成前召和后召,石窟群则位于后召。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当年的石窟部分以及清朝时续建的七间唇殿保存十分完好。大殿的东侧,穿凿于东北、西南走向的石崖上,面向东南,这个特征正好与契丹民族的“朝日”风习相符。站在庙前,只见门楣上楷体阴刻的“真寂之寺”四个大字清晰可见。与召庙相对的陡峭山峰的半腰处,亦有“真寂之寺”四个红色大字,是毛泽东主席的女儿李讷的亲笔题字。这几个字,于1998年由匠人刻在了石壁上。召庙位于群山环抱之中。阿尔山乌拉、别愣乌拉、毕力格图哈达三山鼎立,自然造就一个箕形山谷。毕力格图哈达从谷底骤然拔起,悬崖峭壁,十分险峻。石窟寺就开凿在它向东南的陡壁上。窟分中、南、北三窟,喻示着佛今生、前世和来生,现保存均较完整。此山蒙语称之为“阿如申乌拉”,汉语译为“圣水山”。每逢多雨季节,遍地漫水。山下有清泉一眼,极凉极甜。据说,当年庙会时,每日万八千人全用此水,尚绰绰有余。顺山口西南远望,所见之山峰犹如一架巨大的风帆鼓浪而来,当地人叫它“箭山”,蒙语则称为“苏木乌拉”。在石窟群所在的山峰南麓观望,只见此山象一头卧伏的巨象,头朝向东南,蒙语叫它“钦达慕尼峰”,汉语叫它“灵岩山”。传说清朝乾隆年间,佛祖曾在该山显灵,所以,给它起名“灵岩山”。在山顶西侧,一南一北并立着两块巨石,南面的叫桃石,因其外形似桃而得名,它奇险地立在刀削一般的断崖边上,似桃在盘,若滚不滚;北面的称为“金龟”,因它的外形极象一只头向东南卧伏在地的大龟,蒙古人叫它“昌那其”,汉语译为“探哨崖”。要进入石窟,得先穿过沿石窟门接建的藏传佛教寺院,就是现在的“召庙”。因二者已连成了一体,故统称之为召庙石窟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