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让习作单元中的专项训练落地生根
(2020-06-18 17:13:37)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三至六年级的习作训练除了随文小练笔训练与阅读单元大作文训练之外,每一册专门单独安排了一个以培养习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习作单元。习作单元的独立设置也是部编本教材在习作教学中的最大创新与突破。
按照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规律,三至六年级每册安排了一个习作单元。围绕习作关键能力发展的某一方面进行强化训练。全套教材,共安排了八个习作单元。具体内容如下——三上:留心观察,三下:展开大胆的想象,四上: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四下: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五上: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五下: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六上:围绕中心写,六下:表达真情实感。
每个单元由四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精读课文。主要引导学生借助课文初步感知单元习作要素内涵。第二部分为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索单元写作要素内涵。第三部分为习作例文。重在引导学生研读例文,获得把握单元写作要素进行习作的有效方法。第四部分为作文要求。重在引导学生按照要求,根据单元习作要求进行习作实践。
针对上述特点,在引导学生进行习作单元专项训练时,教师要运用“读写结合”的策略,系统推进,让学生在读中明白习作的知识与方法,在写中进行方法的迁移与实践,真正让专项习作训练落地生根。
例如: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主题为“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这一单元在运用“读写结合”策略推进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步:读中感知习作要素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研读第一部分的两篇精读课文。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就是要用心捕捉自己周围的事物。
第二步:读后体验习作要素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第二部分的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的要求进行讨论探索,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就是要用敏锐的视角捕捉生活中的人、事、物、景,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大脑存储、思考。
第三步:读中获得具体写作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交流:“作者观察事物后重点抓住了小狗和杨梅的哪些特点?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进行叙述的?”通过这两个问题的交流,让学生获得在觀察的基础上写好动物、写好水果的具体方法。
第四步:写中进行专项实践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第四部分作文要求,将前三步学习中获得的观察方面的知识与方法进行有效迁移,结合自己实际的观察体验进行现场习作。习作后,教师根据整体作文的优缺点,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讲评与修改。通过写后的评与改,让“留心观察”这一写作要素留驻于学生的作文之中,更留驻于学生的内心深处。
综上所述,习作教学要“三路并进”,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编排特点,在小练笔中要注意时间短、小训练,在大作文中导评结合,在专项训练中将读写结合。着力加强书面表达的训练力度,使习作训练由量的增加达到质的提升,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