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支架随文微习作——续写课文结尾教学初探
(2020-05-25 14:10:16)搭建支架 随文微习作
——续写课文结尾教学初探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续写练习,是开阔学生习作思路,提高学生读写水平的有效措施,也是将课本走向生活的途径。充分利用文本,引导学生读懂文本,领悟作者观察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在具体情境中练习方法,仿照文本学习表达自己的生活。在多次练习中逐步将方法转化为能力。
语文教学的弊端之一,是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的单一无序,不能充分发挥整体协同作用,无法形成读写结合的良性循环。加之对讲读课的处理不当,认为“讲读课以讲为主”,阅读教学与写作听说训练脱钩,仅仅读读讲讲,听听说说,学生没有动笔动口的习惯。续写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写作训练。这种训练有一番写之前的工作要做,这就是先要理解和概括,提炼已有文字材料的内容或中心:还要注意续写文章与原文的和谐相融、紧密结合。
正如常言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米”,但有"米"却不知如何"烹调",也是空谈。我认为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课文续写,就等于教会他们如何"烹调"。
以四年级下册《芦花鞋》为例。作为曹文轩伯伯的作品之一,《青铜葵花》无疑是一部极为感人的小说。青铜和葵花,两个大麦地的孩子,在曹伯伯的书中上演了一页令人心酸而感动的故事。全小说短短十章,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在《芦花鞋》结尾,青铜知道那人没买到心爱的芦花鞋很失望,同时他也知道妹妹上学要用钱,多卖一双芦花鞋,多攒一些钱,也有用处,又想到自己脚上还有一双芦花鞋,便把脚上的鞋子取了下来,追上那人,将鞋卖给了他,且没有多收一分钱。文中最后一句话:“一双脚被雪擦得干干净净,但也冻得通红通红……”说明他在雪地里跑了很久很久,看了让人心疼地想要落泪,他的忍耐和坚强让人觉得青铜是一个非常善良、很为家里人着想的懂事的孩子。
课文到此已经结束了,可孩子们的心还依然随着青铜跑向那个人。这时,我抓住时机提问:接下来会发生生么事呢?青铜的心里会想些什么?那个人看到青铜赤脚走在雪地里,会不会买下这双鞋?青铜不会说话,他会怎样和这个人交流?回家后,家里人会有呢些举动……这些问题引起大家热烈的讨论,我让大家继续编写《芦花鞋》这个故事。从后续交上来的习作看,这次续写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续写训练也正是一种读的基本功的训练。要想写好必须读精,有利于教师强化阅读教学中的针对性,督促学生读精读细,充分发挥阅读的训练和写作训练的整体协同作用,形成读写结合整体提高的良性循环。
曹文轩把所有的苦难都镀上了美而忧伤的光泽,他的文字就是有一种巨大的魔力,能让阅读变成一种心灵的畅游,让你不由自主地沿着书中蜿蜒的小径,走向大麦地的河流和村庄,走向寂静的月夜和雪天,走向青铜和葵花的世界,不知不觉地,变成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悲伤的同路人。恰当的续写设计训练,可以做到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有利于增强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