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承彬浅谈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宋迪论山水画“活笔”7-161
(2023-04-13 09:47:13)
标签:
情感文化 |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宋迪论山水画“活笔”原文:
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往岁小窑村陈用之善画,迪见其画山水,谓用之曰:“汝画信工,但少天趣。”用之深伏其言,曰:“常患其不及古人者,正在于此。”迪曰:“此不难耳。汝先当求一败墙,张绢素讫,倚之败墙之上,朝夕观之。观之既久,隔素见败墙之上,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象。心存目想:高者为山,下者为水;坎者为谷,缺者为涧;显者为近,晦者为远。神领意造,倪然见其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之象,了然在目。则随意命笔,默
白话译文:
1.宋迪:字复古,洛阳人。历官度支员外郎。善画寒林、松石,尤善平山远水。作画崇尚意境,苏轼曾称其画“妙绝一时”。
2.陈用之:“之”亦作“智”。郾城(今属河南)人。仁宗天圣中为图画院祗候,未久罢归。居小窑镇,世人多称之为“小窑陈”。善画佛道、人马、山川林木,而偏于精详。
3.倪(ní,在此读huang)然:通“恍然”,忽然领悟的样子。
白话译文:
度支员外郎宋迪精工绘画,尤其擅长平山远水。其得意作品,有《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称为“八景”,喜欢的人多为传播。往年小窑村陈用之善于绘画,宋迪见其山水画,对他说:“你的画确实精工,但缺少自然情趣。”用之深深叹服他这话,说:“我常担心自己的画不及古人,正在于这一点。”宋迪说:“这点不难做到。你可以先找一堵破败的墙壁,对着墙壁张起一幅白色丝绢的大画布,然后倚在败墙上,早晨晚上日出日落时,都看败墙在画布上的投影。观看得久了,隔着画布就能见到败墙的上部,高低平凹,曲曲折折,都能变幻成山水的景象。心目一体而存想:败墙高处是山,低处是水;凹陷处是山谷,缺口处是山涧;显豁处是近景,模糊处是远景。神会而意到,忽然发现败墙上都是人物、禽兽、草木飞动往来的景象,全然历历在目。于是随意命笔,默然画出心领神会的意象,自然画中的意境就都天然而成,不似人为的造作,这就叫做‘活笔’。”用之自此以后,绘画的格调得以不断进步。
梦溪笔谈简介: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梦溪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就性质而言,《梦溪笔谈》属于笔记类。从内容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
《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
参照沈括《梦溪笔谈》
邱承彬(字:木兮,号:六不居士,又名邱木兮,邱六不,天珠学者、佛学者、传统文化学者,天珠学创始人,旅游专栏作家,旅游文化学者,诗人。《解密天珠》的作者,《中国颂》、《黄河颂》、《雪山圣湖颂》、《高山流水颂》、《泰山颂》、《历山颂》、《石林颂》、《热海颂》、《同学颂》、《章丘颂》、《石榴颂》、《北王庄颂》、《老师颂》、《妇女颂》、《母亲颂》、《黄山颂》、《春天颂》、《解密天珠•序》、《四季颂》、《西藏颂》、《中秋月•嫦娥甩袖》为邱承彬著名的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