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维影响教育》读后感

(2022-12-31 13:35:25)
分类: 读后感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唯一的阶梯。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还能滋养人身底气,提升人的心灵修养。

居家上网课的这段时间,我拜读了暑假期间有幸读了徐明所著的《思维影响教育——给教师88个批判式思考》一书,也让我真正意识到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在当下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思考才能将固有的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际,才能更有效地教会自己的孩子如何去思考,思维才能不同程度地得到提升。

书中提到了关于教授思维模式,斯滕伯格提出了四步模型:熟悉问题——组内解决问题——组间解决问题——个人解决问题。这个四步模型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思维高手,这一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学生进行“对话”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对话融合各种思维模式,从而提升思维水平。

在真实生活中,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是确定问题的存在,这有时也是最难的一步。我们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发掘问题,通过创建一个特殊的情景,让学生去发现一些问题,这是提升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的做法,其中我们必须注意的是: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提问,更要引导他们如何提出一些有意义、值得研究的问题。近年来因为教学改革,老师们往往很注重课堂的活跃,总之不能让课堂“冷场”,但其实仔细想想,学生们这些七嘴八舌的谈话,有多少是有意义的呢?热闹是学习的一种状态,宁静更应该是学习的一种常态。故而,在课堂上,把握好“热闹”的度特别关键。比如,小组学习时,尽量控制音量,结束小组交流后就安静地端坐,不需要特意大声汇报自己小组的学习进度,否则可能会影响或打断其他小组的学习和思考过程。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学环节设计的好看,还要遵循教育的本真。

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做的并不是让课堂变得如何花哨抑或是过分的形式主义。而更应该关注到每个孩子的不同,尤其是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只有帮助他们解决了课堂中出现的困难,那么这堂课才算得上一堂好课,学生们才能在课堂中真正做到有所习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不一样的小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