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后感 |
《陶行知教育名篇》是2005年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毕生从事教育,勇于批判和改革旧教育,为中国探索民族教育的新路。《陶行知教育名篇》讲述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所得,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民主教育”等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等教育思想。
陶行知在教育上倡导教学做合一,倡导劳力上劳心,倡导创造,倡导大众教育等等,其实在我看来这本书中所提出的许多理论都可以合并为一个大的中心,所以,我找了几个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大的中心来谈谈我的感想。
1.作者在《整个的校长》一文中提出一个人干几个校长或几个人干一个校长,都不是整个的校长,都是命分式的校长,提倡每个人都应该专注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做一个完整的人。我非常赞成他的这一观点,之前我有一个高中的班长同样当了学生会的主席,所以她经常班级学校两头跑不说,班级里很多应该班长做的事都是临时找同学代办,或干脆不做,后来老师不得不换了一个人做班长。还有就是我高二的时候,班主任非要每个职务每个人轮流做,结果最后班级管制一团糟。正如和尚抬水那个故事一样,只要和尚们以不变应万变就可以了,不管有多少个和尚,每个和尚都应该有两桶水喝每个人都应该专注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做一个完整的人。
2.在《以教人者教己》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为教而学”这一理论。没错,教师要给学生一勺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这就逼着老师认真的去学,学完之后很久都不会忘掉。其实,通过当老师,你可以让自己的知识通过最巧妙的途径变得越来越丰富,这是很多人都没有的机会。当然“以教人者教己”也强调了一种做老师该有的态度,那就是尽最大力量充实自己,在教学生的时候有货可倒,不然就是误人子弟,学生凭什么浪费时间去听一个腹中无文的人满嘴胡诌呢?
3.在看到《生活即教育》这篇文章时我想到了杜威,因为他提倡的是“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并没有完全继承他的老师杜威的学说。他们两个人都很注重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但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没有教育就不能生活,教育即生活等同于学校即社会,这就好像把一只活泼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而陶行知强调生活即教育即社会即学校,他把学校放大了来看了。生活即教育更倾向一种大众教育,是一种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
但书中也有让我不解的地方。陶行知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这篇文章中提倡学校应实行自动主义教育,主张学生自学,自强,自治。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自治的确能带来诸多好处,让学生学会民主,提高学生办事能力等等,但也有很多坏处。比如,一个孩子知道他到底需要什么吗?我们常常说很多事情要自己经历了之后才知道该不该做,所以有些人提倡所有事情都要孩子自己亲身经历,面对选择时让他们自己做决定。这样的孩子如果成功成长的话将来可能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但他是否也和他的父母或老师一样走过同样错误的路,而因为无人指正,将来达到的层面也和他的父母或老师一样?那社会还如何进步呢?学生自治还有可能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把学生自治当成一个争权的工具,这一问题在陶行知的时代可能还不太明显,但要放在现在将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所以他主张学生自治应以学生应该负责的事体为限,很多事还应学生共同负责,学生共同自治。
现今中国教育有很大的问题,特别是把很多学生折磨的不成人样的高考,陶行知那个时代的会考应该与我们现在的高考差不多,所以他说会考是杀人的会考,提倡创造的考成。可是什么是创造的考成呢?或许是他强调生活与教育紧密相连的缘故,太过注重在种植,饮水之类的生活问题上的发展了,再仔细分析下去,就是专才与通才的问题了。其实我个人还是觉得一个人既要专又要通,但要以专为主,不要在各个方面都花很多功夫为好。会考是杀人的会考,高考也有很多弊端,但就目前来看,高考依旧是最简单有效,又公正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所以高考制度恐怕还是要实行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