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融入学科知识,提升认知能力
(2024-09-29 20:56:45)(一)内容融合发展:借“他山之石”,增学生理解
小学生的学习成长并非是按照拟定的学科逻辑进行,意味着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打破学习的“边界”,需要推动小学生进行学科知识整合。道德与法治课题涉及法律知识、文化历史、自然科学,小学生所储备的知识能力可能无法很好的理解教材内涵,因此在道法课堂中,教师应该适当的打破学科之间的“边界”,帮助学生理解本门课程的内容。比如与自然的关系是小学道法课堂中贯穿始末的内容,在开展此类教学时,可以链接其他相关的资源内容,以增进学生理解。特别是小学语文存在很多与自然相关的课文,如《花的学校》、《秋天的雨》等等,几乎涵盖所有年级,学生在语文课的系统学习下,对课文内容了解透彻,道法教师应用迁移的学习方法时,能够唤醒学生熟悉体验,进一步加强对本学科学习内容的理解,弥补了小学生知识面有限的弱点。
(二)
(三)
进行跨学科发展时,要注意道法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要通过搭建学科主题单元来整合本单元学习目标、知识、方法、技能,要确定学习任务的一体化设计,做到相互之间的渗透和影响,否则将可能出现学习任务间的独立、分割,起不到应有的教学作用。
首先是要串联各学习任务,要立足于本学科的学习素养,在跨学科学习时,要注意学科间的关联性,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与其他学科相互补足和融合,重点是要指向核心素养的提高。以道法课程五年级下册的《中国有了共产党》为例,结合语文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确定单元目标为“热爱祖国,追忆前辈”,组织学生通过诗朗诵、观后感等情感体验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认识,来实现教育从“脑”到“心”的教育,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国家,对党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