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叙述学分析《孔乙己》

(2020-06-04 18:59:23)

小说是叙事艺术,叙述在小说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叙述学成了西方文研究的一门学问。叙述学研究叙述的各种技巧 , 加深了对小说结构本质的认识, 而且因为鲁迅白话小说现代气息浓郁的缘故,鲁迅小说几乎可以用全部的叙述学理论来阐释。叙述者指叙事文中的“陈述行为主体”或称声音或讲话者, 它与叙述视角一起,构成叙述。任何故事都必须至少有一个讲述者,无论这个讲述者是作为人物的叙述者,还是隐姓埋名的叙述者,否则故事就无法组织和表达。叙述者跟作者是什么关系呢? 目前中学不少教师在讲小说的时候或讲第一人称的叙事作品的时候都认为“我”就是作者,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叙述学明确地分辨了这两个概念,认为他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叙述学认为作者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叙述者是故事讲述者,是作者在作品中虚构想象出来的人(也有可能是物)。一个实,一个虚,显然本质是不一样的。例如《阿Q正传》中那个冷峻幽默的叙述者是鲁迅塑造的对阿 Q身世极其了解的人, 也可能是几个了解阿 Q 的人的复合体,绝不等于鲁迅;《孔乙己》中的那个叙述者“我”是一个酒店小伙计, 更分明地表明了与真实作者鲁迅的区别; 《社戏》、《故乡》中“我”,虽是 作者的可靠代言人, 但毕竟也是作品中的形象。至于《药》中的叙述者,是一个隐姓埋名的叙述者,他对国民愚昧以及革命党的缺点十分了解, 显然这样的人很多,这个“他”也绝不等同于鲁迅。不仅如此,一篇作品中也可能有多个叙述者,他们活跃在作品的不同层次和不同场合,如《祝福》中就有两个叙述者,由叙述者“我”统率开头与结尾,由一个不知名 的叙述者来回忆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 ,“我”给人以真实感、现场感,不知名叙述者使人全方位了解祥林嫂一生 , 从而使整个故事真实而全面地展现显露出悲剧魅力。这里面的两个叙述者显然不是一个人,而“我”也不是完全的作者。综上所述,真实作者是创作或写作叙事作品的人 , 叙述者则是作品中的故事讲述者。真实作者与他创造的叙述者之间有诸种联系: 在真实的故事中, 叙述者是真实作者的可靠代言人;在虚构的作品中,叙述者身上也有真实作者的影子,但二者绝对不是同一个人。例如,《孔乙己》中, 由小伙计来讲孔乙己的故事就是恰当的因为由不谙世事的孩子来讲这个故事才能塑造出孔乙己的多重性格 (特别是“善”的一 面 ), 表达深刻主题。 美国学者韩南曾说 《孔乙己》的主题必须有这样一个愚昧的酒店小伙计叙述 才能反映得深刻。如果换一种写法, 以主人公为意识中心, 直接写孔乙己的凄苦悲愤,那效果就差得多。

《孔乙己》中, 由“童拙”的”我”来叙述孔乙己的故事, 很好地揭示了孔乙己既迂腐无又诚实善良的品质, 给人非常真实的感觉。然而对孔乙己的心理就无法描写, 且对孔乙己没有用的时候的事情只能推测了。像孔乙己好久没有到酒店喝酒,“我” (小伙计、最后说 :“ 大约他的确是死了” 。 这里 “ 大约” 、 “ 的确”就是一种推测、判断。严格来说,《孔乙己》还存在“叙述者观察视角”,在介绍孔乙己的人生经历和被人嘲笑时,“我”虽在场,但完全是一个旁观者 , 因而是叙述者观察视角。在 “ 我” 坐车时, 是叙述者参与视角 ; 在老妇人撞车时 ,“ 我” 是个目击证人 , 是叙述者观察视角。叙述者观察的特点是: 叙述者不是作品 (故事 ) 中的任何角色 , 叙述者完全置身事外来叙述故事。叙述客观, 不掺杂个人情感, 咸亨酒店的各色人等介绍孔乙己、嘲笑孔乙己的故事中,“ 我” 只是 目击者 (但思索撞车意义时, “ 我” 是其中角色 )。是一种 “ 纯客观的叙述” 。 从定义看, 在 “ 我” 不是其中一分子; 在撞车事件中,因而均可视为 “ 叙述者观察视角”。

叙事文中, 有的用长达百页的篇幅描写一天的变化 , 有的则用几行写出十几年的生活 , 也许一页只写一分钟发生的事 , 也许一页写一个世纪。这就牵涉到叙述时间与节奏的问题。 但叙述时间与节奏到底 是怎样 的关 系呢?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 首先必须了解五个概念: 等述、 概述、 扩述、 省略、静述。叙述学中概述是指叙述时间短于故事时间的叙述 它多用于对故事背景 事件全貌 的介绍 或对人物身世、生平的交待; 或说明那些并无重大事件发生的岁月。《孔乙己》中对 “ 我” 当伙计经历的叙写; 对孔乙己身世的介绍。 《祝福》 中对祥林嫂身世以及她初到鲁镇做工勤快的描写均为概述。《孔乙己》 中对 “ 我” 当伙计经历的叙写; 对孔乙己身世的介绍。 《祝福》 中对祥林嫂身世以及她初到鲁镇做工勤快的描写均为概述。扩述是指叙述时间长于故事时间的叙述 它缓缓地描述事件发展的过程和人物 的动作 心理犹如电影中的慢镜头。如 《孔乙己》 中讲 “ 孔乙己最后一次坐着蒲团用手移动到店” , 《阿 Q正传》中写 “ 阿 Q在土谷祠的一连串革命幻想” 都用的是扩述。 《祝福》中祥林嫂 “ 讲阿毛的故事” 也是。省略是指叙述时间为零 故事时间无穷大的叙述它造成叙述的中断与空白 一方面它将不值 得写的东西省去 , 快速推进情节 , 另一方面给读者留下思索与创造的机会。例如鲁迅写孔乙 己只写他 人生最后时刻的 “ 几次到店喝酒” , 其余则省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