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王道《一生充和》

(2022-04-18 16:49:59)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读书

读王道《一生充和》

读王道《一生充和》

 

合肥张家是士族大户。晚清的重臣张树声曾任苏州巡抚,后又升任两广总督,以镇压太平军而为朝廷所倚重,也创下了这份大家业,使张家成为江南有名的大家族。中国素有“富不过三代”之说,家道传至孙子张冀牖时虽已显败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到1920年代,据说张家依然有万亩良田,每年租子就有10万担之多,生活的优渥可想而知。但在富足的生活里,至张冀牖一代及下一代,张家的家风依旧淳厚,读书、做学问、做教育……没有大家族常见的吃抽嫖赌等恶习,这是难能可贵的。张家的幸运还在于张冀牖先后取得两位妻子,都是大家闺秀,既会理家,又会教子,因而张家四姐妹,便成为那个年代仅次于宋氏三姐妹的名媛。说“次于”,其实也不尽然,宋氏姐妹与政治更近,所受西式教育更多,所选夫婿孙ZS、蒋JS、孔XX,都是政坛风云人物;而张氏姐妹,涉足文坛曲苑,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更纯粹,所选夫君顾传玠、周有光、沈从文、傅汉思均为才子名流、文坛艺苑的大家。

张家四姐妹中,我觉得最有才气的当属张充和。张充和幼年之时即过继给了叔祖母——李鸿章弟弟李蕴章之女。叔祖母对充和疼爱有加,特别重视对她的培养,不仅请了六安才子左履宽教授古文、诗词,请了吴昌硕的弟子、考古专家朱谟钦教授书法,而且还亲授充和吹奏箫管。虽然那个年代西方教育已在国内兴起,但张充和童年、少年所受教育,却完全是传统私塾式的。到后来,张充和的昆曲,是“传”字辈的沈传芷、张传芳亲授,书法则有大家沈尹默指点。所以,张充和便成了能吟诗擅书法会唱昆曲的多才多艺的古典的淑女,在文人圈里很有人缘,胡适、梅贻琦、杨振声、朱自清、浦江清、冰心、吴文藻、郑天挺……多有往来。

中国自古有“诗书传家”的传统,也以书香门第为自豪。所以,但凡家道殷实的人家,多重视子女的教育。当然,像张家这般有钱的,必定延请成名大家来当老师,普通人家也只能请些秀才、举人之流了。“名师出高徒”。而名师不易请,一要关系过硬,学生家世要好,师生也要“门当户对”;二要银子充足,充和孝敬朱谟钦的束脩自是不菲,足可以养活朱全家;三是学生资质要好,不能教而无成,辱没了老师的英名。而充和恰恰三条都具备。

读此书,时有生不逢时的慨叹。这些士族大户,往往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家族中的许多规矩,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修养、礼仪、气节相一致。这一点,我不只是在张家看到,读俞平伯的传记、丰子恺的传记等等已深有感触。大家族里那种融洽、温馨、操守的熏陶、志趣的培养,等等,是一般家庭所少有的。所以士族大家英才代出自是必然,像袁世凯的后代、梁启超的后代等,是典型的例证,而民国时那些在文坛科技领域成名成家者,也大多都有家学渊源。

写到这里,其实有发散的想法也欲一吐为快:

1、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意义重大。熏陶,潜移默化,近朱者赤,等等,都可以用到家庭环境对人、特别是孩子的影响。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点点滴滴的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到孩子。学校给予孩子的,更多的是知识,更多的是开启智商;家庭给予孩子的,更多的是情感,更多的是开启情商。

2、文化的传承,不只是在学者鸿文巨制里,其实更多的是在民间,在家庭,在长者的言传身教中。例如,中国人的饭桌是有规矩的,座位如何排,酒该如何敬,筷子如何拿,上菜的顺序、位置该如何安排,等等,无论是正式的宴请还是家庭的一日三餐,无论是豪门大宅还是小门小户,都是规规矩矩的。我虽生长于普通的工人家庭,但这些规矩自小就烙刻于心里。但自市场经济开启以来,西式思想加上独生子女的综合征,乡村被改得四不像了,家庭小单元化了,家庭不再以长者为中心而是以独生子女为中心,等等,渗透于日常生活及邻里关系中的文化传统便形成了断层,而这种断层不是学学《论语》、背背“四书五经”就能接续上的。特别是乡村的无底线的城镇化,加之把一些民俗当作陋习加以反对和禁止,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它把中国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彻底地、不可恢复地破坏掉了,这是令人十分惋惜的。

3、放眼古今中外,教育gongping可能只是一个理想。中国古人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断言,饭都吃不上的时候,哪里还顾得上教育?衣食无忧时,自然会把提高自身素质放到议事日程上。所以,建国以前,能接受良好教育的自然也有寒门子弟,但也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是富裕人家的子弟。建国以后,贫家子弟才有了更多的受教育的机会。我在1979年考上大学时,学校设有“助学金”,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给予几元至三十几元不等的补助,我们班级大多数同学,是靠国家的帮助完成学业的。听说现在助学金改成了奖学金,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底层子弟读书又成了难上加难的事情了。如今又推“双jian”,初衷甚佳,但校外补课变成了富人的一对一的家教,连“中产”子女也要被请出赛道,这是更加令人担忧的一件事。

   4、昆曲作为国粹,其发展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在普遍以京剧为国粹,其实京剧是昆曲北上之后才衍生出来的,以往的京剧大家如梅兰芳等,昆曲的表演造诣都极高。这些年昆曲的恢复虽有好转,但所给予的地位是不够的,像央视春节晚会,每每以京剧为国粹代表,即便有地方戏种登台,也仍没有昆曲的位置,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希望能有更多的“白先勇”,在昆曲的生存、保存、普及、发展上不遗余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