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陈从周《说园》

(2021-05-25 17:29:23)

读陈从周《说园》读陈从周《说园》


读陈从周《说园》

 

读书多了,就会发现,大师之所以为大师,虽然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大师们都是从专业中跳出来,从哲学的高度,来审视自己所研究的领域,因而,一方面,他们会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或集大成,或发前人所未发之声;另一方面,他们会在与原专业完全不同的领域成就另一番事业。比如,钱钟书,《七缀集》、《管锥篇》、《围城》、《宋诗选注》等等,反映出钱钟书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深厚功力,在欧美文化理解上的独树一帜,在文学创作风格上的自成一家;沈从文,《边城》、《湘行散记》、《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龙凤艺术》等等,可以看出他在中国古典文化的造诣、文学创作的独特风格,特别是填补了我国古代服饰研究的空白;郭沫若,《女神》、《星空》、《屈原》、《虎符》、《蔡文姬》、《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等等,可以看出,他既是影响深远的诗人,也是成就斐然的戏剧家,还是著名的翻译家,更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泰斗。这样的大师级人物不胜枚举。但过去对中国古代园林的著作极少关注过,因此,对陈从周先生这样的大师不甚了解。近日读了先生的《说园》、《陈从周说园》,感触颇多。

陈从周先生是张大千的入室弟子,书中虽未展示其画作,但“名师出高徒”,1948年,陈从周即在上海首开个人画展,以"一丝柳,一寸柔情"的诗情画意引起画坛的瞩目其绘画功底及造诣自不待言。但由中国画转而专攻中国园林并最终修炼为一代大师,自有它的道理。读《说园》、《陈从周说园》,我有几个明显的感受:

一是能从中国哲学的高度来认识、分析中国园林的特征,发现中国园林的美。他就明确提出:“造园之学,有通哲理”、“造园,综合性科学、艺术也,且包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因而在论述造园之理时,先生便提出了引景与泄景、曲与直、山与水、繁与简、阖与开、虚与实……在论述赏园时,又创建性地提出动观与静观、仰观与俯观、点景与寻景……中国哲学强调“气”,先生论园时,便有“所谓以气胜之,必整体完整矣”,“造园亦必注意‘过片’,运用自如,虽千顷之园,亦气势完整,韵味隽永”,“文贵乎气,气有阳刚阴柔之分,行文如此,造园又何独不然”,“巨山大川,古迹名园,首在神气”等见地;中国哲学注重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先生则有“动静二字,本相对而言,有动必有静,有静必有动,然而在园林景观中,静寓动中,动由静出,其变化之多,造景之妙,层出不穷,所谓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等高论。中国哲学始终围绕着“人”来做文章,包括人的主导性、人的意识、人的感受等等,先生也有更加具体生动的阐发:“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能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人临其境,即无荷风,亦觉风在其中,发人遐思”,“能留客的园林是令人左右顾盼,令人想入非非,园林该留有余地,该令人遐想”,深得中国哲学之精髓。

二是用中国传统的诗、词、文、画、曲等理论与境界,来解读中国传统园林。陈从周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尤其诗词书画更胜一筹,在论述中国园林时,多以诗词书画的理论、意境来印证。“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且要具有画意……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只见帆),这是画理,亦造园之理。园林的每个观赏点,看来皆一幅幅不同的画,要深远而有层次”、“石无形,山有定法,。所谓法者,脉络气势之谓,与画理一也”……这是以画说园;“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重过何氏园五首》,一路写来,园中有景,景中有人,人与景合,景因人异”、“‘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碍山。’‘几个楼台游不尽,一条流水乱相缠。’此虽古人咏景说画之辞,造园之法适同,能为此,则意境自出。”这是以诗词意境说园。

三是出色的语言功力,把学术性专业性很强的中国园林建筑学,表达得唯美、简洁、生动。先生传统文化功底深厚,文白结合的叙述语言,精确而又简洁明了;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唯美而生动有趣。这是中国式的语言表达方式,没有纯粹的培训与刻意的追求,是无法做到的。

中国传统园林,是集诗词书画音乐戏曲建筑等传统中国文化之大成者,内容厚重,理论深奥。陈从周先生却举重若轻地把它阐释的明明白白,这是一种厚积薄发。仅仅读这些著作,显然不能让我们真正了解中国园林的奥秘,还必须去那些经典的园林中深入地体会、理解。

做不了造园人,做不了中国园林的解读人,我们可以做中国园林的体验者,可以用心去体会中国园林的意境,体会造园大师们的良苦用心。

好了,在旅游这件事上,我又给自己加了一个任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