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19-10-17 10:04:10)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七里铺小学课题组  苗鹏飞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册教材第29~31页的例题1和例题2,第32页练习七第5~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推导、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12个1立方米的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老师手里有俩本大小不一样的字典,请同学们说说哪本字典放入书包里可以轻便,灵巧?

2、谁来给老师说说什么是体积?你能知道老师手里的小正方体的体积吗?用5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放不同的形状,说体积。

3、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要想知道他们的体积该怎么办呢?他们的体积可能和哪些数量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联系实际、自主探究

(一)、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1、师:长方体的体积可能和哪些数量有关呢?怎么求呢?那就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完成吧。(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教具,小组合作,摆出不同的长方体,并把相关数据和你的发现填入实验报告单。

2、请各个小组汇报,展示小组探究成果,启发学生发现规律。

3、比较分析:以上四种摆法的长、宽、高各不相同,但都是用相同数量的小正方体,即摆出的长方体的体积相等。他们共同的规律是,体积都正好等于长、宽、高的乘积。

4、归纳概括:我们共同的实验发现了一个什么共同的规律?

学生回答: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V= abh

(二)、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师:课件演示长方体变正方体的课件

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生: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那么正方体的体积又该怎么求呢?(引导学生推倒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提问:如果用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用a表示它的棱长,那么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怎么表示?

板书:V=a·a·a

2、讨论a3的意义与读法。教师指出:a·a·a也可以写作a3,读作a的立方,表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一般写成:V= a3

3、公式的应用

1、)想一想:求长方体的体积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试做,同时指名板演。

讲评小结: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必须具备长、宽、高这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的单位必须统一,结果应写体积单位.

2、)一个棱长为5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计算正方体的体积题目中有几个条件?为什么?

计算的过程应该怎样写?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同时指定一名同学到黑板上解答。

(三)、正方体和长方体统一公式

1、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54平方厘米,高3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是怎样求呢?

3、推倒出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如果用字母s表示底面积,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   v=sh   (板书)

4、公式应用

一根长方体木料,长5米,横截面的面积是0.06平方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强调:木料的横截面可以看作是“底面积”,木料的长可以看成“高”

三、灵活应用,巩固内化

课件显示

1、   智慧眼

2、   知识任我行

3、   解决问题显身手

四、总结评价  拓展升华

1、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些什么?

师:老师认为同学们这节课学的很棒,收获不少!只要同学们勤动手,勤思考,一定会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同时你们也会变的越来越聪明。

2、怎样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七:第4、6、7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v=sh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

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主要方式。《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学习立体图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环节,因此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来感知、探索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但如果能借助一定的实物操作是不难发现其中的规律。因此教学中,我只在课的一开始帮助学生确立一个探索的方向,余下的环节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实验操作,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发现规律,悟出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增强数学的吸引力。

 教学中,我还注意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同学们在操作活动中产生了大量的思维语言,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急于把这些想法告诉老师和同学。我在教学时安排了边摆边记录,再汇报的活动,让学生养成及时记录实验数据的习惯,同时为整理、分析数据准备好必要的材料,更有利于有条理地分析汇报,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实现认知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思维空间,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多维度思考,同时实现师生互动,也就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获得了最佳的认知效果。总的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课堂上学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生活化课堂教学,能以课本为主源,又不受课本知识的禁锢,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既能落实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