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古诗词诵读教学研究》课题案例分析(二)

(2019-10-23 20:12:20)
分类: 文档

《小学古诗词诵读教学研究》课题案例分析(二)

——《山居秋暝》诗画意境

宝塔区北关小学  李梅

 

有人认为小学古诗词教学只注重能背诵、默写、理解诗意就可以了,我认为做到这些还不够,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的探求知识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加之,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广泛,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有独特的地方,所以在教授古诗词时,也要注重诗人的分析和诗境的引导,从诗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诗境的美。

《山居秋暝》是王维田园诗作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篇名作,在讲授这首五言律诗前就给学生渗透过关于律诗的一些知识,曾经指导学生诵读过王维的《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终南别业》等诗,也简单的教授过王维山水田园诗、和诗画一体的诗境,孩子们都非常有兴趣。还有部分学生到过蓝田辋川,感受过秦岭72峪的部分美景,现在正值深秋,天高云淡,万山红遍,所以在教授《山居秋暝》重点放在律诗的韵律美和诗的意境美的教学上,效果非常好。

一、诗词之美,首先是来自音律。音律包括节奏和韵律两方面。音律美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因为它左右着诗词的情味。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qi ū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liú)

竹喧//浣女,莲动//(zhōu)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liú)


在出示ppt时孩子们就非常准确的读出诗的韵律,通过收看著名配音演员徐涛的诵读后体会更深,学习的兴趣更浓。不同的韵脚传达不同的情绪,一字出口,莫不带着固有的情绪,影响着词境,影响着心境。韵脚一变,情绪必然要变。在这样的对比诵读中,学生自然而然能对诗词如歌的音律有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真切体验。

二、通过对诗人的了解,读懂诗中的意境之美。王维崇信佛教,人称诗佛。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成为“王孟”。

这首诗题目是《山居秋暝》,给我们点明了写的时间和地点,一个“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在我们眼前会展现一个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

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山村的生活气息。七八句写诗人的心境,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不愿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写出那无忧无虑,表达了作者十分向往这种山水田园生活,他高洁的灵魂,在这“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

孩子们与诗人得到共鸣,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山水田园的家,远离尘嚣,恬静安逸。孩子们心中也有一个寄情山水的梦,他们也想走遍神州大地,遍览祖国河山,建设美丽中国的情怀。同时孩子们的心灵最纯净,眼睛最纯净,他们看到山清水秀,感受到美丽的田园,在情感上对美丽中国建设也就会认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