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2019-09-06 10:20:12)
课题立项编号:135YWX-2757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小学阶段图形的认识,是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深化图形认识的基础。空间与图形作为小学数学四大内容领域之一。其教学内容很丰富,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图形的认识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三维立体图形、二维平面图形、一维图形,它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思维能力,课堂中图形的认识”教学策略是多样的,包括:生活经验再现、观察活动、操作活动、想象活动等,但是如何全面准确地合理优化”图形的认识”的教学策略,对于积极开展图形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十分重要。目前,我校数学课堂教学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低效、无效现象还存在,主要表现为:(一)目前有部分教师缺乏理论支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往往还停留在“讲授——接受”的层面上,拿着新教材,唱着老歌谣。书本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价值,体会不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到数学很枯燥、很抽象、很难学,甚至害怕学习数学,出现厌学现象。学生的能力、素质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二)不能结合实际,因材施教,照搬照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案例,不管本地实际,不研究学生特征,教学时心中无学生,满足于是否把教案完成了,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呈现一种教学形式化的趋向,另外学生在探索新知过程中,还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的意识,加上部分教师又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指导,同时缺乏对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评价。从而导致在新知学习时对促进学生发展的效果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三)课堂效率不高,导致学生的作业量增加。大量的作业,给学生加重了课业负担,同时也使得教师陷于繁重的批改任务之中,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一种教师越忙、学生越苦的现象。
(四)教学手段的单一,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传统的数学概念知识的教学信息单向传递,教学结构较为封闭,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加上概念本身较为抽象、乏味,对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来说,较为复杂和枯燥,因而往往会造成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能动性不强。而教师教学中常常为传统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的不便深感烦恼,尤其是图形概念教学中许多数学思想,如旋转、平移等思想方法的教学使用传统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认识都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开展提高小学数学认识图形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通过钻研课标,从整体上把握数学教材、挖掘知识内涵、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感知、观察、比较、推理,有效地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力争在不同学段“认识图形”内容的学习过程中,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揭示提高小学数学认识图形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新意识,同时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标
(一)调查和分析影响小学数学图形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小学数学图形教学有效性的理念。
(二)探索和总结出提高小学数学图形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认识图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通过实践研究,进行理性思考,取得理性认识,形成小学数学教学的典型的有效教学案例。
三、研究内容
研究小学阶段的平面图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以及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等图形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在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一)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有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的测量与计算。以及图形认识与测量的简单实际应用。
(二)图形与变换,有轴对称、平移、旋转三种基本的几何变换。还有作图操作、利用比例知识计算面积等知识。
(三)图形与位置,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方向和使用路线图(包括比例尺的应用)。
四、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本校五、六年级学生的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了解五、六年级学生认识图形的现状,来确定研究的目的,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三)课例分析法:
运用多媒体演示和教具直观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得出结论。每次上课都要总结前一次上课的经验进行修改,再上课再讨论;最后进行课后反思、小结。
(四)经验总结法
根据课题内容,教师多次带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展开丰富的想象,利用自己所学知识,从多方面研究图形的计算方法。收集研究活动中的所有资料并进行整理,同时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五、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9年4月—2019年7月)
1.申报课题,搜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确定研究课题。
2.理论学习,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
3.研究图形教学的当前现状,挖掘数学学科及教材中可以利用的图形教学的资源。
4.做好课题实施前的各种准备,完成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及相关的工作计划,做好开题论证。
(二)实施阶段(2019年8月—2019年10月)
1.启动课题研究,定期举行公开课活动;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开展说课、听课、评课活动,并请优秀教师指导,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2.进一步加强学习,对每次的课例进行反复推敲、反思,对学生学习图形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对策,并对研究情况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改进,以此指导课题教学,并撰写相关案例、论文。
3.根据预设的研究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研讨活动,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等档案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9年11月—2019年12月)。
对从研究中所得到的材料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形成自己实践和研究的过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图形认识的质量和应用,进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1、对已撰写的论文进行充实、完善。
2、整理研究资料,提炼研究观点,撰写结题报告。
3、进一步完善课题资料,对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进行汇总整理,为课题成果的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4、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推广应用研究成果。
5、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六、主要预期成果
(一)调查报告。对小学阶段学生将几何直观在数学学习中的运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该课题研究的学生基础。
(二)阶段性研究小结。对每阶段的研究进行反思、总结,并对下阶段研究的内容、形式等进行调整,以通过不断的反思、调整,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案例、论文。通过对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典型个案的收集和分析,反思实践中学生发展情况,积累鲜活的案例,形成案例分析;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反思、总结,提炼出行之有效的发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几何直观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的运用,形成论文。
(四)结题报告。
综述课题研究情况,总结一年的研究过程和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发展的状况,提炼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体现研究成果的价值。
2019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