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佛像,为何会如此震撼?
标签: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佛都市田园佛像研究与收藏开门红股侠田园玉翁 |
分类: 佛学艺术赏析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513/cc644e70ee8b477d860e4ec5f2bfc4b4_th.jpg
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其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513/00aee3d6a3da4b8cb03cea10ec433adc_th.jpg
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513/3b919d3796c24caba459a20fe1e17a03_th.jpg
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一言以蔽之,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513/86394b62350c4b2fac7255360b5531ef_th.jpg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敦煌画卷及经卷多以万计。1856年到1932年间,多个所谓的“西方探险家”以科学考察为名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达60多次,每次都掠走大量的文献文物。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513/47a197804a62460597e5b38eded8ff72_th.jpg
其中,尤以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和在敦煌藏经洞劫掠的文物最多。敦煌藏经洞的4万多件经书书稿中,大英博物馆就藏得1.3万件,中国现存仅三分之一。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513/18da692809574796aa99665a019c05e7_th.jpg
或许是因为斯坦因的“贡献”巨大,大英博物馆专门将存放中国古画的藏室以斯坦因命名。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513/0b2db4c202d04839807b0e98df05ec8d_th.jpg
此外,国宝级的中国波罗密佛经的最早版本、宋罗汉三彩像、宋明名画,45卷《永乐大典》等都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由于9/10秘不示人,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始终令国人充满好奇心。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513/745412e8fd204d2989fd248ff63cdf14_th.jpg
英国国家博物馆(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513/23c1c9d1380c4238865a26dd9aadbeb5_th.jpg
一尊高达6米的隋代开皇年间阿弥陀佛白色大理石像矗立在大英博物馆楼梯空隙之问,它绝对是这座博物馆中最大最雄伟的佛像。根据莲花基座上的铭文可知,这尊大佛原来被供奉在河北省韩翠村的崇光寺,不知何时被明目张胆运到海外。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513/09099aa535994c82bb76e72f38f240dd_th.jpg
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英国国家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由于空间的限制,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513/2f2180736da2461f86a01387009f3e56_th.jpg
某些藏品,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只有特别的专家才可获得机会一饱眼福。《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513/6bde6e18922b4077baec14bb943bc36a_th.jpg
《女史箴图》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笔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英国国家博物馆中的这件摹本。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513/d616603f85214e478ced1acf1a2779a1_th.jpg
1903年被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称之为“镇馆之宝”毫不为过。该摹本存放于馆内的斯坦因密室,据报道,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艺术研究室主任谢成水2002年曾偶然在该密室看过这幅摹本,当时在登记册上只有上个世纪20年代两个日本人来现场临摹过的记录。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513/e89458a4832d4bd2bcd25d7ca615a947_th.jpg
其他精品还有“北宗”之祖、唐代画家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图》、五代江南画派代表人物巨然的《茂林迭嶂图》、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范宽的《携琴访友图》、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华岩变相图》、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墨竹图》。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513/0aef260f40df471b9d6a20fc90a77096_th.jpg
此外,还有商代青铜双羊尊、西周康侯青铜簋、邢侯簋、汉代玉雕驭龙、唐代黄玉坐犬等。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513/851f80929d4247c58ffb567d0c14d840.jpg
在中国厅中央墙上有几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画,其割痕虽犹可见,却难掩其久远的鲜丽及三位“浓丽丰肥”菩萨的雍容华贵。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513/bad8cfe682e04576af72e454f820cf73_th.jpg
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敦煌画卷及经卷多以万计,除了这幅壁画,其他藏品在中国厅内却难觅踪迹。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513/164736e04b9b4b81a8c81193a369c88a_th.jpg
一言以蔽之,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513/a122c2e945b04608ad364eba9bdcba24_th.jpg
元朝把佛教推到相当高的地位,佛像在这个时期进一步吸收外来元素,变得更加生动。由于元朝中央政府和西藏关系密切,不但西藏艺术风格渗透到佛像中,西藏之邻尼泊尔的风格也在佛像上有所体现,与汉族审美情趣融合在一起。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513/d564c892fbf94fb297875589ab7ea11d.jpg
明清时期,带有光滑釉面的瓷塑佛像出现,而且汉传佛像基本上剔除了外来因素,深深地扎根于中国本土文化。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513/996159bbde9044a4a772c1b021232618_th.jpg
在中国厅中央墙上有几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画,其割痕虽犹可见,却难掩其久远的鲜丽及三位“浓丽丰肥”菩萨的雍容华贵。敦煌藏经洞的4万多件经书书稿中,大英博物馆就藏得1.3万件,中国现存仅三分之一,致使学术界有“敦煌者,我国学术之伤心史”之嗟叹。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513/db1703e0cb5b4b05b634c615c21aaa46_th.jpg
敦煌宝藏,而今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三成,七成流失国外。
本人股海沉浮23年,历经多次牛熊磨练。已彻底抛弃短线题材股思维,秉承价值投资理念,只选绩优白马股、成长股,中线波段操作。诚交股友,分享股票心得及高价值信息;
同时本人酷爱古玉研究与收藏,也喜欢佛像艺术品,醉心于佛像的静谧与虔诚,诚交古玉藏友。
博主居北京,微---信(可扫博客首页):dushitianyuan01(都市田园拼音+01)
欢迎关注:
本人的收藏博客:田园玉翁
本人的股票博客:开门红股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