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60名著共读之十五——我读《白洋淀纪事》

(2020-03-04 15:59:59)
标签:

名著共读360

分类: 初中学生推荐阅读名著

火热岁月  诗意春秋——我读《白洋淀纪事》

一向颇为诟病某些抗战影视,英勇的革命先驱和举国民众付出了血与火的巨大牺牲,才换来了抗战胜利。在有些影视里侵略者成了极端无能的跳梁小丑,惨烈的战争几乎民了儿戏,与真实的历史实际相差太远。春节假期里看了美国人(实在是记不住外国人的名字)拍摄的《决战中途岛》,感觉西方人在这一点上比较实际,电影再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沉重代价,也不吝啬于表现对手的顽强和决绝。

在众多以抗战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中,《白洋淀纪事》是个例外。小说表现的是战争的血与火,字里行间却不乏诗意与温情。

孙犁是河北人,家乡的荷花淀是他再熟悉不过的。抗战时期,孙犁参加了党领导的抗日宣传活动,做过新闻编辑,还做过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和教员,可以说是抗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曾说过:《白洋淀纪事》是对伟大时代、神圣战争的“真实记录”,从中可以看到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我的经历,我的工作,我的身影,我的心情。实是一本自传的书。作品很少虚构的成分,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夸张的真实记录。

《白洋淀纪事》每个短篇塑造一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全书连缀起来,完整呈现革命根据地人民的精神风貌。《芦花荡》里的老头子以斗敌经验丰富而自负,以浑身是胆而无畏,以智勇双全而杀敌雪耻。采蒲台是广大敌占区人民苦难生活的缩影,夺粮战争是在播撒抗争的种子。《新安游记》没有叱咤风云,也没有豪言壮语,集中笔墨写一个抗日英雄只身智闯防卫森严的深宅大院,活捉住阴险狡诈的大汉奸恶霸熊万东,是抗日敌后惩恶除奸的情景再现,全文语言平实,故事真实可信,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采蒲台的苇见证的是爱与恨,还有智慧、坚强与必胜的信念。邢兰的故事,告诉我们的是根据地抗日骨干群众热情好客、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表现出了战争年代民众对幸福和安宁的向往。《山里的春天》是战士帮助乡亲们耕种抢收的生动故事;《芦苇》中的景姑娘、《山地回忆》中的女孩妞儿、小胜儿,她们热情、醇朴、真诚,尽已所能无私照顾、关爱战士们,还有“那些在我们吃不下饭的时候,送来一碗烂酸菜,在我们病重行走不动的时候,替我们背上了行囊,在战斗的深冬的夜晚,给我们打开门,把热炕让给我们的大伯大娘们……”这些故事交相辉映,民拥军,军爱民,军民之间,鱼水情深,军民团结齐上阵,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最终赶走了侵略者。《光荣》中写道,秀梅 好像是一个撒种子的人,把一种思想,一种要求,撒进每个人的心里,鼓舞人们在战争中成长、进步,投身伟大的斗争洪流中去。《山地回忆》从送袜子做国旗,以小见大的两个细枝末节,表现的是人民对战斗赢得的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无比欢欣和热爱,放射着强烈的时代光芒。

《白洋淀纪事》中刻画了一大群性格鲜明的妇女形象。《荷花淀》中以水生嫂为代表的青年妇女、《纪念》中的小鸭母亲和小鸭、《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中的红衣姑娘、《藏》中的女青年浅花,在战争中经受考验,在战争中成长,为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和平生活英勇斗争。她们高尚的情操、刚毅敢的性格、乐观无畏的精神以及可贵的智慧,在战火弥漫的战场以外,为在前方将士们撑起了后方的广阔天地。秀梅和小五是战争年代两种人群、两种思想的斗争。《山地回忆》只有河边争吵、贩枣、做袜子、买织布机等几个短短的故事片断,一个心直口快、热情、纯真的山地女孩已活脱脱地长驻读者脑海;她没有名姓,正是许许多多的山地女孩的代表和化身。妞儿和多儿的织布机相互映衬,书写着人们永恒不变的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时代的变迁。《吴召儿》只有几个故事瞬间,有选择地突出人物的鲜亮点,组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实现单纯与完美的统一,再现了主人公却饱含人物的外在美和内心美。

《白洋淀纪事》不仅有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英勇奋战,也有一往情深的儿女情长。水生嫂的手指一颤、低眉一语、鼻子一酸、脸儿一红,万般柔情跃然纸上;水生口里批评妻子落后,手里将装着饼干的战利品顺手丢在女人们的船上,千般牵挂怜爱尽付字里行间。《嘱咐》中水生战斗途中绕道探家,在门口遇见了自己的女人:水生亲热地叫了一声:“你!”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子去抽抽搭搭地哭了……两个人在那里站了一会。还是水生把门掩好说:“不要哭了,家去吧!”他在前面走,女人在后面跟,走到院里,女人紧走两步赶到前面,到屋里去点灯。水生在院里停了停。他听着女人忙乱地打火,灯光闪在窗户上了,女人喊:“进来吧!还做客吗?”还有小说中追问丈夫有没有想过自己的情节,让人看到了坚毅性格中的柔美与可爱。这样细腻传神的笔触,让读者的心都会被融化了。

《白洋淀纪事》不是正面描写战争的刀光剑影,而是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光做背景,将战争与个人的命运、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美丽完美结合,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就像阻挡敌人的铜墙铁壁,粉色的荷花箭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在敌人那里,即便白天,大苇塘里也是阴森黑暗,无计可施;在游击队那里,深夜也会有水鸟的飞动和唱歌的声音,交通员驾着小船自由出入。水生的区小队凭借水中用兵的优势和荷花淀的天然掩护,伏击敌人全歼敌军。老头子诱敌深入芦苇塘,以枯木桩子巧做伏击的利器,以船篙为武器,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谈笑间鬼子“灰飞烟灭”。《浇园》结尾:天空里只有新出来的、弯弯下垂的月亮,和在它上面的那一颗大星,活像在那旷漠的疆场,有人刚刚弯弓射出了一粒弹丸。这一神来之笔正如文中所写,香菊浇园进一步感染了李丹,群众对子弟兵的一片深情感召着战士们的心,他们要为人们的安定幸福生活浴血战斗,奋勇杀敌。

《白洋淀纪事》文笔婉约、流畅,清新、雅致,那么轻巧明丽,又那么浓郁淳情,那么革命,又那么有人情味。《光荣》的结尾:“在全村里,在瓜棚豆架下面,在柳荫房凉里,那些好事好谈笑的青年男女们议论着秀梅和原生这段姻缘,谁也觉得这两个人要结了婚,是那么美满,就好像雨既然从天上降下,就一定是要落在地上,那么合理应当。”《吴召儿》中,主人公在反扫荡中给部队当向导,危险紧张中她穿着一件鲜艳夺目的红棉袄,翻越黑得怕人,高得怕人,危险得怕人的神仙山时,走一截就坐在石头上望着我们笑,像是在这乱石山上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当敌人包围了大山,吴召儿把红棉袄翻过来穿,迎着敌人冲上去,“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在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这不就是诗一样的语言吗?《浇园》中见伤员几天来没有见轻,香菊总是总是愁眉不展,在炕边呆呆地站一会,又在窗台上呆呆站一会 她心里沉重的厉害,这些日子,她吃的饭很少,做活也不上心,伤员终于见轻了,香菊暗暗高兴地笑了。真正为伊欢喜为伊愁。李丹伤好些后,去到地里,低下头一看:“那是一眼大井,从砖缝里蓬勃生长着特别翠绿的草,井水震荡得很厉害,开始稍一平静,他就看见水里面轻微的浮动着晴朗的天空,香菊的和鬼子姜的影子,还有那朵巍巍的小白葫芦花。” 二人相伴回家,“李丹嚼着甜棒,香菊慢慢在前面走,头也不回,只是听着李丹的拐响,不把他落得远了。”聊聊几笔,饱含人民与子弟兵血肉相连的无限亲情,读来字字动情,句句感人。

以《荷花淀》为代表,涌现出一批有共同特色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清新朴素,描写细腻逼真,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富有诗情画意,以孙犁为代表的现代文学流派——“荷花淀派就此诞生。

 

读孙犁的长篇代表作《风云初记》,感觉小说并没有大起大落的矛盾冲突,也没有载入文学史的典型人物形象,但还是喜欢《风云初记》。因为它真实、质朴,感人至深。有时,我在想那些文学史上的典型文学形象写得真是好,可是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吗?他们远离史实、生活,如同“超人”“神人”,能给我们什么启示?能给我们什么记忆呢?读《白洋淀纪事》,读《风云初记》,感觉书中的人物就是生活中一个个真实的人物,他们不是生活在“象牙塔”、“神话故事”中,他们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曾经的身边的人,他们的经历就是一些人的对号入座往事,这样的小说读起来才过瘾,才百读不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