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海底两万里》书评
(2019-05-20 10:50:41)
标签:
转载 |
分类: 名著共读360 |
让心在科学、自由的国度里飞翔
首先说“科学”。小说描绘了美妙壮观的海洋景观和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漫步海底世界,徜徉海底森林,微小珊瑚的宏伟工程,探险南极的壮烈豪迈,珍稀的太阳鸟、带电的怪鱼、神奇的“乳海”、海底隧道、墨西哥湾暖流,其景其境令人陶醉、让人着迷。了解海底世界,如果要找一本知识性、趣味性兼美的作品,《海底两万里》无异是最佳选择。
其次说“幻想”。后世科学家和科幻作家这样评价凡尔纳和他的科幻作品:
“现代科技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预言付诸实践的过程。”
“二十世纪的一切努力都不过是把凡尔纳的预言变为现实的过程而已。”
对于占地球部面积70%而言的地球,潜艇尤其是核潜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作为当时世界上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潜水艇,为后世的核潜艇都提供了很多灵感和研究方向,1954年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取的名字也是“鹦鹉螺”号。这艘核潜艇在1957年经过改进终于达到小说中潜艇的排水量和航行距离。
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对于科技领域(包括假设性的科技领域)的超越当时现实虚构的新发现和发明创造,不但在过去而且在现在仍然在探索发现未知世界和科学创造发明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预见和有益的启发帮助。往往是科学发明尚未出现,科幻小说里已经进行生动的描绘。有时候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科幻小说可以看作是人类的探寻发现未知世界的“旅游攻略”和创造发明的“科学指南”。阅读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尤其对于青少年而言无异会激发其科学探索的兴趣,启发人们去大胆幻想未来的远景。
这就是凡尔纳的伟大,这就是科幻小说的魅力!
最后说说“小说”。小说总是要塑造人物形象的。
《海底两万里》的小说主人公是“鹦鹉螺”号潜艇艇长内莫(译林出版社的译本译作“尼摩”。小说中将潜艇名字译作“诺第留斯“号是音译,“鹦鹉螺”号
艇长是个十分善良的人,“同情成千上万的穷人”,收留因袭击他潜艇而落入大海的博物学家三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搭救被鲨鱼袭击的采珠人并送其一小袋珍珠;他不愿伤害无辜的海底生物,反对“为捕杀而捕杀”的“残忍的消遣方式,认为捕杀“无害而善良的动物,应该受到谴责”;他“为人类的痛苦而忧伤,对待所有受奴役的种族和受奴役的人,他都是慈悲为怀”,“想永远不诉诸暴力”;但他“是个受压迫的人”,殖民者毁灭了他“所喜欢、热爱和尊敬的一切,祖国、父母和妻儿……”因为国仇家恨,他“对人类怀有无法磨灭的深仇大恨”,“永远站在被压迫国家人民一边!”送金银给争取民族独立的克里特岛,用海难沉船的财物援助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哀悼因反抗压迫和侵略而壮烈殉国的“复仇者”号战舰的勇士们,将殖民压迫者的战舰撞沉大海、舰毁人亡。“他是被压迫人民的领袖和受奴役种族的解放斗士”,对殖民压迫者“伺机进行可怕的报复”,甚至去“屠杀”那些所谓的“作恶多端”海洋鲸类,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伸张正义的人,不折不扣的复仇大天使”。
缘于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内莫(尼摩)艇长打造了“鹦鹉螺”号潜艇,收留那些被迫害的人,“把他们的同伴埋葬到人迹不到的海底公墓中”,谋求生活在一个和人类断绝关系,没有殖民压迫、自由独立的“化外世界”而“受不到任何伤害!”“‘鹦鹉螺’号就不仅仅是一艘潜艇。它大概是个避难所,是那些像艇长一样和陆地断绝了关系的人的避难所。” 他的心中充满无尽的痛苦,竭力要营造一个与世隔绝的陶渊明式的“桃花源”。(《神秘岛》中的林肯岛以及书中人物在林肯岛沉没后按照林肯岛模式创建的陆地岛,是作家理想社会的再现和超越。)凡尔纳相距陶渊明生活的时代1400多年,也许他根本就不知道中国的“桃花源”,然而他们对自由和乐生活的追求却是同声相求。而这种不受人类法律约束、失去规则制衡的追求毕竟太过理想化。桃花源“不复得路”,“鹦鹉螺”号主人公也是以有“子虚乌有”之意的内莫(尼摩)为名。
1884年教皇在接见凡尔纳时说:“我并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学价值,但我最珍重的却是它们的纯洁、道德价值和精神力量。”小说主人公的社会正义感、人道主义精神和反抗殖民主义压迫思想追求,让凡尔纳的小说有了另一方面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