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日活动——科学《生蛋的妈妈》

分类: 教研活动 |
教研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 |
2019年5月9日 |
活动地点 |
四楼多功能室 |
活动主题 |
科学《生蛋的妈妈》 |
执教者 |
毛莲雪 |
参加对象 |
大一班部分幼儿 |
||
活 动 内 容 及 过 程 |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卵生动物的典型特征。 2.对动物的出生方式感到好奇,萌发对动物生殖方式的探究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小鸡孵化的视频。 2.部分卵生动物妈妈哺育宝宝的情景、视频。 3.卵生动物(蛇、鱼、鳄鱼、鸟)的图片。 4.统计表(一)。 5.幼儿操作材料第4册封二—第1页“生蛋的妈妈”。 6.挂图9号。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鸡蛋,提问,引出主题 (二)教师与幼儿共同观看“小鸡孵化”的视频。 ——教师:小鸡是从哪里来的?请你学学小鸡从蛋壳里孵化出来的样子。 ——教师请个别幼儿上台学小鸡出壳的样子。 ——师幼共同阅读幼儿操作材料第4册封二—第1页“生蛋的妈妈”,讨论还有哪些卵生动物。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也是从蛋里孵化出来的? (三)教师提问:宝宝吃什么 ——观看卵生动物哺育时的情景。 ——教师:卵生动物的妈妈们是怎么照顾宝宝的?宝宝吃什么?动物妈妈还教给了宝宝什么本领?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用统计表的方式展示,帮助幼儿概括动物的喂养方法、生活环境等。 (四)卵生宝宝长变了 ——出示挂图9号,引导幼儿对比观察卵生动物宝宝幼时和成年时的形态差别。 ——教师:看一看,这些卵生动物宝宝小时候和长大的样子(妈妈的样子)一样吗?有哪些变化呢?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其他动物不同的出生方式。 ——教师:除卵生外,动物世界还有哪些其他生宝宝的方式呢?请你回家找一找。 |
||
活动 反思 |
整节课孩子们还是很投入状态的,上课也很认真,能积极发言,大胆尝试。跟老师的互动也是比较生机的。就是在出示统计表时,纸张太小,让幼儿看的不是很清楚,还有,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加以引导,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 虽然,这次的教研活动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努力还没有结束,今后,我上课以前,需要充分做好准备,使孩子们能更直观,更有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