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留影三件套
题图二:走向出租车
2月28日,游梅园观梅毕,至陆家嘴之Chilli's,度半日欢愉。未料自Chilli's趋正大广场,可循天桥抄近,5分钟即达。是日途经斯处,未尝驻足,亦未购物。昔者屡至此,其顶楼有影厅,观巨制必往。今日视之,客流萧疏。出正大广场二楼北门,即抵陆家嘴观景台。经岁经营,此台已联缀摩天广厦。凭栏远眺,东方明珠、云中三厦,历历在目,绝佳胜景也。
睽违多时,今日至此,亦为摄数帧影像,以作游屐之终章。然斯台不宜久留:方才于Chilli's啜茗曝日,通体和煦;此处则寒风砭骨。谚云:春寒甚于冬凛,诚不诬也。乃自正大广场正门乘直梯而下,即达出租车候客处。
果有数车列阵以待,遂登首辆锦江公司之车。中年御者,操技娴熟,两折即入浦东隧。其行速竟达八十码,较地表二十、三十码者,判若云泥。
与御者闲谈,闻其长叹:于正大广场下候客半时方得吾等!吾辈骇异,其曰:此乃常事,于浦东机场候六时,虹桥机场候三时乃得载客。
张氏御者如数家珍,报列数据,恍若沪上出租车之掌事,记性殊佳:
沪上出租车日均接客量,甲辰年较己亥年减42%,空驶率达35%,部分御者月入不足6000元,仅为五载前之半。陆家嘴、人民广场诸商圈,御者平均候客逾四十分钟;虹桥、浦东二机场排队时长竟达三至六时,且机场订单占比自2018年之28%降至12%。
滴滴、曹操出行等平台,沪上日均订单破200万单,占都市出行市场65%。价格补贴、动态调价及预约之便,使中短途客群多趋网约车。
申城地铁营运里程达900公里,甲辰年日均客流超1200万人次,公交线路覆全市95%社区。地铁与共享单车接驳之"最后一公里"模式,更夺短途打车之利。
经济下行,沪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自己亥年之8%降至甲辰年之4.5%,复加物价腾踊,非必需则不乘出租。
出租车行之"份子钱"(承包费)仍维持8000-10000元/月。新能源车充电费较燃油车省20%,然电池更替费昂,更蹙利润。甲辰年新增网约车御者,逾40%来自传统出租业。而出租车司推"巡游+网约"双模,因补贴寡、调度钝,未能挽颓势。
张翁之嗟叹,实乃一业于时变中集体之阵痛也。
吾问张翁:若武汉之萝卜快跑抵沪,将何如?其颦蹙久之,默然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