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亚五国行(八)布哈拉:琼米纳经学院、埃米尔夏宫、雅克古城、萨曼陵墓、卡扬宣礼塔

标签:
杂谈 |
今天上午我们从撒马尔罕乘火车到布哈拉,体验乌兹别克斯坦的火车旅行。

这座小巧可爱的建筑名为琼米纳经学院(Chor Minor Medressa),但事实上一点也不像经学院,具备了更多印度风格的特色。它的名字Chor Minor 在当地语言里面是“四座塔”的意思,一看外表就知道名字的来源是什么了。事实上那四座塔也并非宣礼塔,而是装饰用途的小塔。相传这座“非主流”经学院是当地一名富商于1807年所建,四座小塔分别对应着他的四个女儿。现在所看到的建筑只是其中保存至今的一部分,当时这个经学院还有附属的花园和纪念碑。

那座带四个蓝色小塔的建筑有两层,第一层是用作礼拜的清真寺,内壁和穹顶上还有阿拉伯铭文。第二层原本是图书馆,在那里发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书。导游说现在二楼已经什么都没有了,进入需要花费15000苏姆,但是我还是想上去看看。后面的人进来没花钱也能上楼,无语了。

在以前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到四座小塔都成了白鹭的安逸窝,现在因屋顶整修鸟窝不见了,但人们在其中一个小塔上安了一个鸟窝模型。



四座塔中的每一座都有不同的装饰图案。反映了中亚人所熟知的四种宗教,祆教(拜火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

夏宫宫殿分为两个部分:旧宫称为阿卜杜-阿哈德汗宫,建于1892年,以其典型的布哈拉传统建筑风格著称。新宫称为萨伊德-阿里姆汗宫,兼具欧洲和中亚风格,建于1917年,包括一些装饰华丽的居室和大厅,由布哈拉最优秀的工匠建成。除宫殿本身建筑外,夏宫还包括一个很大的园子,内有喷泉、池塘、房屋等设施。
布哈拉王宫正门对着庭院,有石狮子在门前小台阶两侧。这石狮子当年是从俄罗斯运来的,很受国王的器重。

埃米尔(,Emir、Amir)阿拉伯语音译。其词来源于阿拉伯语,原意为“受命的人”、“掌权者”,伊斯兰教国家对上层统治者、王公、军事长官的称号。原为阿拉伯统帅的称谓,现为某些君主世袭制国家元首的称谓。其意义比较笼统和广泛:从其军事统帅意译为总督;亦从其功能意译为国王、酋长、头人、头目、首领、长官等;亦见有人以其作为贵族最高爵位之功能意译为亲王、大公等等。突厥在历史上亦曾使用过这个封号。又译“艾米尔”,旧译“异密”。

埃米尔(,Emir、Amir)阿拉伯语音译。其词来源于阿拉伯语,原意为“受命的人”、“掌权者”,伊斯兰教国家对上层统治者、王公、军事长官的称号。原为阿拉伯统帅的称谓,现为某些君主世袭制国家元首的称谓。其意义比较笼统和广泛:从其军事统帅意译为总督;亦从其功能意译为国王、酋长、头人、头目、首领、长官等;亦见有人以其作为贵族最高爵位之功能意译为亲王、大公等等。突厥在历史上亦曾使用过这个封号。又译“艾米尔”,旧译“异密”。

传说布哈拉埃米尔在建该宫之前曾为选址问题绞尽脑汁。后来听从一位老者的建议,埃米尔命令杀死四只羊,并将羊肉悬挂在布哈拉城的四个方向。一段时间后,挂在其它几个方向的羊肉都已腐烂,只有挂在城北的羊肉新鲜如故,埃米尔认为此地空气更加清新,于是选择城北作为建宫地址。


布哈拉最后一位埃米尔到俄罗斯留学了很多年,所以有很多沙俄思想根深蒂固的在心中,这个宫殿的很多设计是埃米尔指令俄国建筑师和当地工匠共同完成的。博物馆外面的还有葡萄架走廊。

据说,宫殿前池塘为宫女戏水所用,此时埃米尔坐于楼上观赏,看中某个宫女后即向其抛出苹果,该宫女即受宠幸,该座建筑外部装饰兼具欧洲和中亚建筑风格。从建筑结构到内部装饰都反应出当时欧洲对中亚的影响。宫殿外表虽较为粗糙,但内部居室和大厅无论从设计品味到制作工艺都堪为精湛。


葡萄架上还有不少葡萄。


阳光房外立面。貌似在维修。




雅克城堡,位于布哈拉市西北角,是布哈拉统治者及其亲属的城堡和居所,建于公元前1世纪,是布哈拉中世纪文明的象征。几个世纪以来,由于古堡几经毁坏和重建,多次迭加,使整个古堡形成一座高达18米的丘岗,外边由层层的城墙所围。最上面一层是布哈拉最后一代统治者所建,面积约4公倾。

1920年,在布哈拉埃米尔与苏联红军的交战中,城堡的东、南、北部城墙及大部分建筑,特别是木制框架部分基本被毁。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城堡南部的城墙及一些残存的建筑得到了修复。留存下的建筑之一是城堡的大门,十八世纪时被建成两侧树立粗壮塔型圆柱,中间为拱型入口的形式。大门对面广场称为列吉斯坦广场,曾是当时的城市中心,也是举行庆典和公决犯人的地方。7世纪前这里曾是政府部门和当地名流府宅所在地,后来又变成集市。

壮观的城堡,其实是一座皇家的城中城,曾是统治者及亲属的城堡和居所,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是布哈拉中世纪文明的象征。在这个位置,至少从5-6世纪,就是统治者的宫殿所在地,是布哈拉最古老的建筑。后来屡毁屡建,现存建筑,基本是16世纪,昔班尼王朝打下的底子,后来的曼格特家族又加以维修添建。据说鼎盛时期,该城堡作为一个综合建筑,有3000多人住在里面,包括宫殿、国库、兵器库、手工作坊、监狱等。

这个建于18世纪的城堡大门,算是留存下来不多的建筑之一,两侧是粗壮的塔型圆柱,中间是拱型入口。

城堡内拍照需要另付费3万苏姆,怎能不拍呢(大多数人好像有预感,选择放弃,实际上确实没什么值得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