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亚五国行(七)撒马尔罕古城:兀鲁伯天文台、雷吉斯坦广尝比比·哈内姆清真寺
原文地址:中亚五国行(七)撒马尔罕古城:兀鲁伯天文台、雷吉斯坦广场、比比·哈内姆清真寺

兀鲁伯的主要成就包括建造兀鲁伯天文台。兀鲁伯天文台,由兀鲁伯于1428-1429年建造,是一个三层圆形建筑物,安装有独特的40米巨型象限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象限仪)和其他仪器,是中世纪时期具有世界影响的天文台之一。在1449年被毁坏之前,兀鲁伯天文台被认为是当时伊斯兰世界最好的天文台之一,也是中亚最大的天文台,其规模远远超过了以前的天文台,观测和研究设备也属一流,所用的巨型象限仪半径达40米,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在此测出的一年时间的长短与现代科学计算的结果相差极微;在这里天文学家曾对1018颗恒星进行了长时间的位置观测,据此编制了《新古拉干历数书》,这是托勒密以后第一份独立的星表,这是16世纪以前较精确的天文表,与21世纪最新科学计算结果相差仅2秒。此外,他还撰写诗篇和历史文章,对数学和占星术有所研究。

现今兀鲁伯天文台上部的建筑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座巨大的、由大理石制成的巨型象限仪残骸。





《新古拉干历数书》是兀鲁伯最重要的成就,历书中部分是从拉赫曼苏菲的著作《恒星之书》摘取出来的,另有许多星像位置是根据他与助手在撒马尔罕的观察所得,著作涵盖了1,018颗星的星象表、行星运行日历。这个星象表可算是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所制恒星星图以来,第2个原始星像表。《新古拉干历数书》在1437年已告完成,但兀鲁伯直到死之前,都没有停止研究。


兀鲁伯算出地球的轨道周期应为365天5小时49分15秒,这项早在15世纪的发现,比当今所测数字只是多了25秒,比后世数学家哥白尼的估算还要准确。他算出地轴的倾斜角度是23.52度,也是优于后世天文学家兼占星术士第谷的估算。著作中另一重点是三角函数表,他建立的三角函数正弦和切线表,已能计算出精确至小数点以下8位数字。

兀鲁伯天文台模型。


建筑的基调为青色,以彩色陶瓷贴面作为装饰,这座建筑外墙,就融合了伊斯兰、印度、阿拉伯、伊朗、北非、西班牙等装饰元素,欣赏价值非常高。其中最主要的一座是伊斯兰教创建人穆罕默德的堂弟库萨姆之墓。帖木儿大帝的妻子图玛·阿卡和侄女图尔坎·阿卡也葬在这里。


相传8
世纪初,伊斯兰教创建人穆罕默德的堂弟库萨姆来到撒马尔罕传教,不幸被杀。后来,阿拉伯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的呼罗珊总督屈底波——一个积极传播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率军围攻并进入撒马尔罕城,入城后,他就在那里建筑起清真寺,并焚毁了城中的佛寺,强迫当地人信仰伊斯兰教。随着撒马尔罕的被征服,大批的阿拉伯人迁来此地定居。他们不仅是阿拉伯帝国统治的支柱,而且是伊斯兰教的积极传播者。伊斯兰教在撒马尔罕一度成为国教,于是,库萨姆便被称为“殉教者”,他殉难之地也被定为“圣地”。“沙赫·静达”,意为“永生之王”,据说,真主安拉使库萨姆的灵魂得到永生,故得此名。后来,撒马尔罕的执政者将自己和家属的坟墓建在“圣地”之上,便形成了建筑群。

看到不远处有一个建筑群,这就是比比·哈内姆清真寺和比比·哈内姆陵墓。



午餐的餐厅,因为停电,我们只能在院子里用餐。

中午时分雷吉斯坦广场上的排练休息,我们得以参观。

“雷吉斯坦”神学院位于撒马尔罕市中心的“雷吉斯坦”(意为“沙地”)广场,是一组宏大的建筑群,建于公元15-17世纪。“雷吉斯坦”神学院建造时间公元15-17世纪组成三座神学院地址撒马尔罕市建筑群由三座神学院组成:左侧为兀鲁伯神学院(兀鲁伯为乌中世纪的学者、天文学家、诗人和哲学家),建于1417-1420年;正面为季里雅·卡利(意为镶金的)神学院,建于1646-1660年;右侧为希尔·多尔(意为藏狮的)神学院,建于1619-1636年。这三座建筑高大壮观、气势宏伟,内有金碧辉煌的清真寺。三座神学院虽建于不同时代,但风格组合相当成功,是中世纪中亚建筑的杰作。



正面是季里雅·卡利(意为镶金的)神学院。

走进左边的兀鲁伯神学院。兀鲁伯神学院的正门和彩色的穹顶是用各种色彩的陶瓷装饰的,后遭地震破坏,又重新修建了高13米、直径13米的新穹顶,建筑材料采用特殊金属结构。这些神学院是中世纪培养穆斯林神职人员的学府。其中兀鲁伯神学院是15世纪最好的穆斯林学府之一。据说,兀鲁伯曾亲自在此授课,这里是他统治期间世俗科学思想的中心。


步行前往比比哈内姆清真寺,路上看到伊斯兰·卡里莫夫纪念碑。

1989年,卡里莫夫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第一书记,并且在1990年当选总统,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第一位总统,当时卡里莫夫年仅52岁。卡里莫夫在1991年宣布独立,在苏联解体后,维持了乌兹别克斯坦的稳定和繁荣,经济稳步发展。2016年9月,卡里莫夫病重去世,成为21世纪唯一死在任期的总统,其在位25年,享年78岁。去世时塔什干和撒马尔罕街头有数以万计的百姓自发前来送葬,至今仍备受爱戴。

看到有中文的指路牌,真好!

比比·哈内姆清真寺。

比比·哈内姆大清真寺
比比·哈内姆大清真寺对面就是比比·哈内姆陵墓。我们没有进去。


相传为帖木儿的妻子所下令建造是伊斯兰世界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帖木儿帝国建筑上的瑰宝,仅大门的高度就高达 35 公尺。可惜原本的建筑在 19 世纪末的一场地震中损毁,目前仅存于原址修复后的清真寺。


相传为帖木儿的妻子所下令建造是伊斯兰世界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帖木儿帝国建筑上的瑰宝,仅大门的高度就高达 35 公尺。可惜原本的建筑在 19 世纪末的一场地震中损毁,目前仅存于原址修复后的清真寺。


任何一个伟大的建筑都会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比比·哈努姆清真寺也不例外。据说帖木儿有个叫比比·哈努姆的妻子,妻子为了给常年在外征战的帖木儿一个惊喜,下令修建一座清真寺。没有想到建筑师疯狂地爱上她,提出只有王妃的吻才能完工,为了尽快的把这件心爱的礼物送给丈夫,比比·哈努姆简单的飞吻了建筑师,很快,雄伟的清真寺建成了。帖木儿非常惊喜,但当知背后的秘密,怒发冲冠,将王妃从清真寺的高处推下去,处死建筑师,并且下令女人以后必须戴面纱,以免勾引男人。但没过多久帖木儿后悔了,他用爱妃的名子命名了清真寺。并给她修建一座墓,就在清真寺的对面。

关于这段传说向导游请教,导游说不是真的,没有飞吻之事发生;帖木儿当时说要让清真寺变成“土”,所以在清真寺的480根柱子上方的穹顶上面洒满了土,在土里种了大量的瓜果,清真寺成了上层果园,下层纳凉的好地方。

比比哈内姆大清真寺建筑的平面为面宽99m、进深140m的长方形,中间是中庭,西方是主礼拜堂,大门在东侧,在南北两侧,有两个由穹顶覆盖的副礼拜堂,中庭四周是由480根柱子支撑的厅和围廊,其屋顶由许多小穹顶组成。

左边的礼拜堂。







去停车场路过一个有历史的清真寺,哈兹拉特 ·希兹尔清真寺(Hazrat Khizr Mosque)。这座清真寺建于公元7世纪,是阿拉伯人占领了撒马尔罕后兴建在乌兹别克的第一座清真寺,也是这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清真寺。当然,中间也经历过被毁重建。可惜没时间去看看。

前一篇:[转载]甲辰中秋.仰双清
后一篇:[转载]土崖峭壁上的西大神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