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州记忆》之十七庐州城的“金斗门”
(2019-05-29 11:19:23)
标签:
文化历史 |
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在合肥教私塾的罗谷生老先生生前考证说,“金斗门”:遗址名称有二处。
一处是金斗城北门,即今安庆路与宿州路交接处,民间叫作古楼拐,亦称金斗门。
另一处为旧水西门(《县志》称旱西门。《县志·傅郭城图》标为旧水西门),其遗址即今环城西路与寿春西路(今在杏花公园内),西首交接处环城路上,据传当年金斗门里有地道很深、很长,民间流传着金斗门城门不能开启(按:当年金斗门从城外看与城墙一样,城内看是一个城门圆洞),开通就把徽州财富流到合肥来了,合肥可以日进斗金,故民间有“开金斗,穹徽州”的民谣。
当年金斗门内有绅士杨谨书立碑一块,题为“力挽横流,”1954年大水后,西市区民政干事熊态老先生因做外来灾民管理工作,就住在水西门防汛指挥所棚子内(棚子建在金斗门遗址上),棚子南侧二米处尚见有一东西长约二米余,宽约一米多,长方形坑洼,中间泥土洼陷约十公分上下。金斗门是1953年拆毁的。(按:今黑池坝北埂东首当年紧对金斗门下)。
另据称,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围攻合肥,因为城墙既高大且坚固,久攻不下。后来他们将地道挖到了金斗门下,位置在今天的亳州路桥附近。太平军用炸药炸毁了这座城门。后人用泥土把那段城门封堵了起来,自此合肥古城墙的“八门”只剩下“七门”了。
此外,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或许可以佐证“金斗门”的存在:从前合肥城里有一个小和尚,听说在久已被封闭的金斗门内藏有宝物,便动了贪心。一天,小和尚身披袈裟,慢步缓行至金斗门下,口中念念有词:“石门石门快打开,吾奉师命送经来。”没想到,封闭了多年的金斗石门慢慢开启了。小和尚欣喜万分,以为这下发大财了。但石门里除了一些装有黄豆的箩筐外,别无他物,更不要说有什么宝物了。小和尚失望至极,随手抓了一把黄豆便回去了。回到庙里一看,黄豆居然闪闪发光,原来,黄豆全部变成了金豆子。
此文发表于2007年《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