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州记忆》之十五黑池坝与琥珀潭的今昔
(2019-05-28 15:27:30)
标签:
旅游文化历史 |
黑池坝与琥珀潭的今昔
关于黑池坝,《县志·古迹志》是这样记载的:“蜃潭,旧志在城西隅(指护城的壕沟或称为护城河)内,水色黑,四时不竭,俗名黑池坝。”“阔十丈至二十丈不等,地势南高北下,设坝蓄水。”黑池坝原为西城墙外的护城河,北端起于南淝河的南岸,南至今安庆西路(早年南与琥珀潭相连,中间由一条坝埂隔开,便于百姓行走,进出城区。)当年黑池坝因地势比南淝河高而无法蓄水,为使护城河连为一体,起到防护作用,所以,在北端淝河南岸筑坝蓄水,保护西城。
1854年1月14日(农历十二月十六),太平军久攻合肥城不下,就从黑池坝下挖洞放入炸药,将城墙炸开一个缺口,太平军蜂涌入城,满清安徽巡抚江忠源见守城无望,大势已去,在黑池坝东边城内,投水西门内关塘自杀。
琥珀潭又名石河,当年为城西护城河一段,东岸为城墙(今名环城西路),西岸旧称塘埂(今名琥珀路),南隔西门外出通道(今名长江西路)与稻香楼河相接,北与黑池坝相连(现由安庆西路横穿其中,将其南北分开),当年城内放生池的积水由城下暗涵(又称水关)流入琥珀潭中。解放前后,此处杂草丛生,蚊蝇乱舞,老鼠乱串,久废荒凉不堪。
1991年开发琥珀山庄住宅小区时,考虑到黑池坝——琥珀潭是荒坡岗,污水塘,蔬菜地,地形起伏,南高北低,落差高达25米,所以一并规划为环城西路风景区,主要着眼于城市住宅区与自然风景带的和谐、交融,创造出宜人的“人居环境”。由于安庆西路把整个景区分为南北两部分,路南为琥珀潭景区,路北为黑池坝景区,该景区从南到北分黑池坝南广场,水面和水上俱乐部三部分。整个景区总面积约19000平方米,其中绿化园地面积约68000平方米,道路广场面积约24000平方米,水面用地面积约95000平方米,配套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
琥珀潭景区紧靠长江西路,人流量大,区内自然地形比较复杂,中间低凹,四周高,地形高差大,特别是东南角落差高达13米以上。据此整个琥珀潭景点有体现主题的琥珀深潭及周壁石山创造出险峻、幽静,碧波清池中的水上舞台及曲桥、小亭供人晨练,散步和表演;景区南侧有直径60米喷泉广场,设灯光喷泉和周边花坛,大片坡地绿地与西山景区隔路呼应;另建有儿童游戏场和为游人服务的碧潭山庄。
黑池坝景区以水景为主,建有水上俱乐部,在黑池坝水面的北端,临水而建,造型别致舒展,是整个景区的重点景点。另建有码头、爬山亭廓和游园小径、湖中小岛。黑池坝南侧有三个广场:文化广场直径78米,花坛、台阶和花岗岩地面采用圆、孤和螺旋形相交叉,并利用挡土墙建设了长120米的雕塑墙,其内容既有文化内涵又符合观赏要求;绿化休闲广场运用绿带、藤架、灯光构成了多道色彩潇洒飘逸的彩带;水广场是在水面上架起的平台、水墙、茶亭和观赏桥,游人可顺着广场天然石滩趟入水中。整个风景线配有一定数量的灯光音响,并增植了供观赏的常春树、有色树和大量花草灌木,既提高了艺术品位,又丰富了自然景观。
1995年,合肥市评出了新的十大景点,它带有浓厚的时代烙印。黑池坝——琥珀潭景区,作为“琥珀流光”,当选为十大新景点之一,关于这一点李新生同志撰文对此作了详细描绘,该景区作为环西风景区的重要景点,每天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到此休闲,成为合肥的一大靓点。
发表于2008年《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