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盐乳糖培养基的基本原理与实验现象及操作流程!
标签:
知识技术操作流程 |
分类: 培养基 |
胆盐乳糖培养基(Bile Salt Lactose Medium,简称 BSL 培养基)是微生物学中常用的选择性兼鉴别培养基,主要用于肠道致病菌(如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分离、培养和初步鉴定,尤其适用于水体、食品等样本中肠道病原菌的检测。以下从原理和实验现象两方面详细说明:
一、培养基原理
胆盐乳糖培养基的功能实现依赖于其成分的选择性作用和鉴别作用,核心成分及原理如下:
1、选择性成分:胆盐
作用:胆盐(如牛胆盐)是肠道分泌物中的天然成分,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破坏其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但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尤其是肠道杆菌)影响较小。
目的:通过胆盐抑制非目标菌(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从而选择性富集革兰氏阴性菌,提高目标菌的分离效率。
2、鉴别成分:乳糖和指示剂(溴甲酚紫或酚红)
乳糖:作为碳源,肠道中的多数致病菌(如大肠杆菌)能产生乳糖酶,可分解乳糖产生有机酸(如乳酸),而部分非致病菌或其他肠道菌可能不具备此能力。
酸碱指示剂:培养基中通常加入溴甲酚紫(变色范围 pH 5.2-6.8,酸性呈黄色,碱性呈紫色)或酚红(变色范围 pH 6.4-8.0,酸性呈黄色,碱性呈红色)。当细菌分解乳糖产酸时,培养基 pH 下降,指示剂变色,以此鉴别是否为乳糖发酵菌。
3、其他成分
蛋白胨:提供氮源和生长因子,满足细菌生长的营养需求。
氯化钠:维持培养基的渗透压,保证细菌正常代谢。
二、实验现象
将待检测样本(如污水、食品匀浆等)接种到胆盐乳糖培养基中,经 35-37培养 18-24 小时后,根据培养基的变化判断结果:
1、目标菌(乳糖发酵型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生长:
细菌大量繁殖,培养基可能出现浑浊(菌液浓度增加)。
因分解乳糖产生有机酸,培养基 pH 降低,指示剂变色:
若用溴甲酚紫:培养基由紫色变为黄色。
若用酚红:培养基由红色变为黄色。
部分细菌可能产气(分解乳糖产生二氧化碳),若使用试管斜面或带有倒管的培养基,倒管中会出现气泡。
2、非目标菌(如革兰氏阳性菌):
因受胆盐抑制,通常不生长或生长微弱,培养基保持澄清,指示剂无变色。
3、非乳糖发酵型革兰氏阴性菌:
可在培养基中生长(不受胆盐抑制),但因不能分解乳糖,培养基 pH 不变,指示剂保持原有颜色(紫色或红色),菌液可能浑浊。
三、总结
胆盐乳糖培养基通过胆盐的选择性抑菌和乳糖 + 指示剂的发酵鉴别,可快速筛选出乳糖发酵型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等肠道致病菌),是环境卫生、食品卫生检测中常用的培养基。实验现象的核心是“浑浊 + 指示剂变色”(阳性)与“澄清或浑浊但指示剂不变色”(阴性)的区别。
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拥有对菌种、细胞、培养基、配套试剂等产品需求者的极优质服务,对购买项目的前期资料提供,中期合同保证,后期货物跟踪到最终售后的确保项目准确到位,都有相关人士进行维护,确保您在微生物菌种查询网中获得优质服务!也正因为此,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制药、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科研院所院校、化工企业有着良好、长期和稳定的合作关系!

加载中…